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中国社会心态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47674
  • 作      者:
    杨宜音,王俊秀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杨宜音,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编委会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心理学,包括人际关系、群己关系与群际关系、社会心态、价值观及其变迁等。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代表作为:《关系化与类别化:中国人我们概念形成的社会心理机制》(《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个体与宏观社会的心理联系:社会心态概念的界定》(《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4期)、《自己人:一项有关中国人关系分类的个案研究》(台北)《本土心理学研究》2001年总第13期。
  
  王俊秀,内蒙古呼和浩特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发展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社会心态蓝皮书》主编之一、《汽车社会蓝皮书》主编。主要研究领域:社会心态、风险认知与防范、社会空间、汽车社会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研究文库:当代中国社会心态研究》初步廓清了社会心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搭建了社会心态研究的主要内容框架,分析了社会心态的心理机制和主要效应,从而使这一领域有了理论讨论的基本内容和方向。同时,在三个子领域细化了社会心态的研究内容,即:(1)现实生活感受,包括安全感、信任感、公平感、认同感、参与感和支持感,它们记录的是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状况。(2)社会情绪体验。社会情绪最鲜活、直接地反映着人们的生存状态,并且汇聚和积淀为一种心境状态,为人们的感受和决策提供社会心理环境。(3)社会信念、价值取向、信念和思维方式与行动策略,包括物质主义价值观、社会公正动机和中庸思维方式及处世法则。这些相对深层的心理结构,为人们的感受提供定向和解释。在这三个子领域中,研究者注重研究的学术积累脉络,从概念、机制的爬梳做起,从小型研究做起,分析和发展出测量工具。
展开
精彩书摘
  (一)有关国家认同感的研究
  国家认同感是指作为一个社会的公民对于自己作为国家成员身份的知悉和接受情况,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结构系统,也是国家/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认为,国家认同感会随着时间和社会背景的变化而变化,其影响因素有很多。
  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致力于国民的国家认同感的积极构建。例如,法国近期由官方出面举办了推进爱国教育的法国民众“国家认同”大讨论等系列活动,通过重温“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来促进民众“国家认同感”的提升。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对香港市民的国家认同程度的测量一直在持续进行。如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小组于2008年6月17日发表的调查结果显示,香港市民对“中国人”身份的认同感正在增强,达到“九七回归”以来的新高。2010年,在香港回归祖国13年之际,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香港人的国家认同感继续增强。
  一般认为,在国家发生一些重大事件(比如重大国际体育比赛、外交事件、科技事件、重大自然灾害等)时,其国民的国家认同感往往更加容易形成,也更加容易被激发出来。这也同时会成为学者研究国家认同感的重大契机(或“机会实验”)。
  就中国来说,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就是研究社会认同感、国家认同感的大好时机。当时,经过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之后,大部分香港青少年,特别是土生土长的香港青少年,对于中国人身份的认同感比较薄弱,而对香港人身份的认同感则比较深。他们往往觉得自己是“香港人”,或“香港人,其次才是中国人”。当然,也有少部分香港青少年较认同中国人的身份,觉得自己是“中国人”,或“中国人,其次才是香港人”。
  实际上,在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下,香港已有一批学者(林瑞芳等,1998;林瑞芳、刘绮文,2003;赵志裕、康萤仪,2003)对香港青少年的地区和国家认同进行了多项精彩的研究。尽管每项研究的具体对象、内容有所不同,但研究者也从中发现了比较具有一致性的一些研究结论:不论是香港人身份还是中国人身份,香港青少年均可以通过不同的社会比较策略,从他们认同的身份中获得自豪感。其中,认同香港人身份的青少年,可以通过和大陆人在财富和现代化上的比较,获得自豪感;而认同中国人身份的青少年,则可以透过和外国人在文化价值上的比较而感到自豪。
  ……
展开
目录
导言
上编
第一章 社会心态研究的理论框架
第二章 社会心态的结构与指标体系
第三章 社会心态的形成机制及心理效应

下编
第四章 风险认知与安全感及其测量
第五章 群体情绪及其测量
第六章 社会信任感及其测量
第七章 社会公平感及其测量
第八章 社会认同感与社会参与及其测量
第九章 社会支持感及其测量
第十章 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心理机制及其测量
第十一章 正义动机及其测量
第十二章 中庸信念/价值作为社会心态指标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