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位置上,长安地处关中平原,地理位置优越,自古就有“秦中自古帝王居”之誉。
中国的边防大患在北方与西北,汉朝与北方朔漠匈奴的顽强对抗,唐太宗励志数年击破突厥以雪称臣之耻,都反映出西北游牧民族的强大政权始终是守住中原大业的威胁。西北游牧民族政权常常重心偏西,与之对抗的中原军事力量自然偏向西边,所以匈奴衰而大汉起,突厥裂而大唐兴,定都长安不仅有以关中为本位掌控中国域内的考虑,同时也显示出政府对疆域有宏观谋略,懂得主动防卫。
实际上,长安偏处西北,于管理华中、江南等经济发达地区而言并不十分有利,所以为了加强对东部和东南部的控制和管理,以长安为都者,往往以洛阳为其陪都(称东都),将长安作为政治、军事中心,而洛阳作为经济、文化中心。
长安位于黄土高原南端,黄河西岸的渭水中下游平原之上,拥有环山带河的天然地理屏障。其东部是自北向南再滚滚东去的黄河;南部是横亘于我国中部的南北气候分界线——秦岭山脉,包括险峻挺拔的西岳华山,景色秀丽的骊山、终南山和太白山等;北部和西部则是由东向西绵延起伏的北山山脉。此地古称“八百里秦川”,历来水陆交通便利,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兵家必争之地。长安东有潼关之固,西有散关之险。在北方,秦代修建的宽达百米绵延千里的驰道直通蒙古草原,是抗击匈奴、供给给养的主动脉;在南方,有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可越汉中而抵巴蜀;东南方向商洛山中的武关道,则是通往楚地的咽喉。因此,关中形势向来为历代谋士和学者所推重,汉代张良称其“被山带河,可进可退,四塞以为固,可谓金城千里”,顾祖禹则评价说:“以陕西而发难者,虽微必大,虽弱必强,不为天下雄,则为天下祸。”
都城的选址,不仅要满足政治筹划,军事防卫,还需要有合适的环境和足够的土地,保障城中大量人口的生产生活。关中平原内土壤肥沃,水源丰富,龙首原附近更是河流密布,隋唐时期周围有渭水、产水、灞水、涝水、沣水、滈水、皂水、潏(yu)水等八条河流环绕其间,所谓“八水绕长安”,为农业耕种和灌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都城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从古至今,无数的故事和史书典籍都在诉说着这座古都的辉煌和沧桑,大量的出土文物和古迹遗址,揭露出它灿烂的城市文明之一角。本章仅对古都西安的历史沿革,隋唐时期长安的城市规划,宫殿、园林、寺观、宅院的建设,以及古都遗存现状,作一个匆匆的巡礼。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