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元代大都上都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25374
  • 作      者:
    陈高华,史卫民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陈高华,1938年生,浙江温岭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同年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历史研究所工作。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主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委员会中国史组成员,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全国古籍整理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元史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会长。主要著作有《元史研究论稿》、《元史研究新论》、《元代画家史料》、《宋辽金画家史料》、《隋唐画家史料》等,另与史卫民合著《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元代》、《中国经济通史·元代经济》、《中国风俗通史·元代》。<br>    史卫民,1952年生,北京人。1982年本科毕业于内蒙古大学,198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1985年1月至1996年5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从事元史研究工作。曾任中国元史研究会副秘书长、副会长等。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及该所政治制度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著作有《大一统:元至元十三年纪事》、《元代军事史》、《元代社会生活史》、《都市中的游牧民》、《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主持翻译)、《中华古文明大图集》(主编之一)、《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图典》(主编之一)。
展开
内容介绍
    元代实行两都制,大都是首都,上都是陪都、夏都。两都是元代的政治中心,皇帝每年来往于两都之间。《元代大都上都研究》对元代两都的建造、城市布局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做了全面深入的考述。大都的建造为今天的北京奠定了基础,上都则是中国古代具有典型意义的草原城市。《元代大都上都研究》对元史、蒙古史、中国都城史以及民族关系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评
    《元大都》一书的确解答了我多年的疑问,而且为能够立体化地把握近世北京的定位提供了丰富的线索。<br>    ——[日]佐竹靖彦,《元大都》日译本后记,1984<br>    陈高华的《元大都》一书,可谓有关元大都研究的集大成者。既是一部较好的地方史,又是一部人文地理志。<br>    ——李治安、王晓欣,《元史学概论》,1989<br>    元代都会史的研究,以陈高华的成就为最大。他著有《元大都》一书。又与史卫民合著《元上都》。……这两部专著对两都的肇建、布局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都有详尽的考述。<br>    ——萧启庆,《蒙元史新研》,1994
展开
精彩书摘
    唐代前期,东北的奚族、契丹族等相继崛起,不断向南扩展势力。唐朝政府为了抵御它们的进攻,在幽州(渔阳)一带屯驻重兵。唐玄宗时,出身少数民族的安禄山一身兼三镇节度使,管辖相当于今天山西、河北和辽宁大部地区在内的广大地面。他利用掌握的权力,不断积聚力量,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发动了叛乱,一直打到唐朝的首都长安。“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①唐王朝从此由盛转衰。后来,在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中,安禄山父子相继死去,史思明父子继起。唐朝政府借助于北方回纥族的骑兵,才把叛乱平定了下去。但是,河北地区仍为安、史的余党盘踞,唐朝政府无力进讨,只好承认他们封建割据的既成事实,这便是历史上所说的河朔三镇(卢龙、魏博、成德)。三镇之一卢龙节度使控制了幽州地区。这些藩镇的统治是很不稳固的,兵变不断,头目经常更迭。从广德元年(763年)李怀仙作卢龙节度使起,到后梁乾化三年(913年)李存勖攻占幽州止,在一个半世纪左右的时间内,幽州地区先后更换了二十几个头目。这些藩镇的头目,毫无例外都是残暴专横的土皇帝,他们任意生杀予夺,横征暴敛,对人民无所不用其极。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控制,他们还千方百计阻碍幽州地区和全国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些倒行逆施,对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造成了很大的破坏,给当地的各族人民带来了无穷的苦难。<br>    李存勖攻占幽州后不久,消灭后梁王朝,建立后唐王朝。后唐的统治很不稳固。10世纪30年代,后唐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为了借助契丹的力量夺取政权,不惜向契丹统治者称儿称臣。公元936年,石敬瑭在契丹军队帮助下,攻占汴梁(今河南开封),灭后唐,建立后晋政权。他为了表示忠诚,把今山西、河北沿长城一带的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幽州也在数内。自此,幽州归于契丹政权统治之下。
展开
目录
上篇 元大都<br>引言<br>第一章 大都建成以前的北京<br>一、辽代以前的北京<br>二、辽代的燕京<br>三、金代的中都<br><br>第二章 大都城的建造过程<br>一、在断事官们统治下的燕京<br>二、燕京一中都一大都<br>三、大都城是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br>四、大都的人口<br><br>第三章 大都的布局<br>一、城墙和城门<br>二、皇城和宫城<br>三、城内的布局<br>四、南城和城郊<br>五、西湖和西山<br><br>第四章 大都的政治生活<br>一、元代的政治中心<br>二、元朝政府对大都的严密控制<br>三、发生在大都的一些重要政治事件<br>四、大都的阶级关系<br><br>第五章 大都的经济生活<br>一、农业<br>二、手工业<br>三、商业<br>四、河运和海运<br>五、大都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br><br>第六章 大都的文化生活<br>一、北方的理学中心<br>二、宗教<br>三、绘画、建筑和雕塑<br>四、诗歌、小说和杂剧<br>五、民间技艺<br>六、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中外科技交流<br><br>第七章 元末农民战争中的大都<br>附录一 元大都大事年表<br>附录二 元代大都的饮食生活<br><br>下篇 元上都<br>引言<br>第一章 草原都城历史溯源<br>一、瓯脱地的变迁<br>二、辽、金皇帝的“春水秋山,冬夏捺钵<br>三、大蒙古国的草原营地<br>四、金莲川幕府<br>五、开平城的兴建<br><br>第二章 两都巡幸与交通<br>一、两都制的确立<br>二、两都交通线一——驿路<br>三、两都交通线二——东道<br>四、两都交通线三——西道<br>五、两都间交通的维护<br>六、两都巡幸制度<br><br>第三章 上都的行政管理<br>一、上都路的建置与人口<br>二、上都留守司及其下属机构<br>三、上都驻防的军队<br>四、上都留守司官员的任用<br><br>第四章 上都的布局和宫廷生活<br>一、宫城<br>二、皇城、外城和关厢<br>三、西内与昔刺斡耳朵<br>四、宫廷生活<br><br>第五章 上都的政治生活<br>一、忽里台与朝觐制度<br>二、上都理政<br>三、发生在上都的重大政治事件<br><br>第六章 上都的经济生活<br>一、粮食来源和农业<br>二、商业和手工业<br>三、畜牧业和牧民的游牧生涯<br><br>第七章 上都的宗教<br>一、发生在开平的佛道辩论<br>二、随从巡幸的宗教人士<br>三、上都的寺院道观<br><br>第八章 上都的没落<br>附录一 元代皇帝世系表<br>附录二 元上都大事年表<br>附录三 元中部简述<br>征引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