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新的形势和社会危机,各国统治阶级中一批具有眼光和胆识的代表人物,相继通过政权的力量,开展了一系列不同程度的、自上而下的变法和改革,逐渐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体制;同时广泛搜罗、启用各类有用人才,鼓励耕战,谋求富国强兵,以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兼并战争的需要,如战国早期魏文侯任用李悝和战国中期秦孝公任用商鞅的变法,相继使魏、秦两国迅速发展、富强,成为当时的一流大国。战国早期,楚悼王在“盗杀声王”、被国人拥立之后,面临当时楚国内外交困的严峻局面,亦启用吴起变法,收到了明显的成效,曾一度改变了被动挨打的形势。《史记》卷65《吴起列传》说楚在吴起变法之后“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然由于变法极大地削弱、限制了贵族势力的利益和特权,以致“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①。楚悼王一死,旧贵族便乘机发难,射杀吴起,使楚国的变法在腐朽势力的联合反对下很快夭折了,变法以前所面临的“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上逼主而下虐民”的局面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变。②其后历战国中、晚期一直到楚国灭亡,楚国均未能摆脱落后、腐朽的贵族政治的衣钵,非但国政长期由王子和昭、屈、景三族掌握,因循守旧,不求革新,而且还从春秋时期广泛设县治民、抑制贵族势力发展膨胀的基础上逐渐后退,广置封君,极大地削弱了王室的力量和对地方的有力控制。《吕氏春秋》卷15《察今》引用“刻舟求剑”来比喻楚国的政治形势说,“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荆(楚)国之为政,有似于此”。可见楚国政治的保守为世人皆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