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在空间组织形式上的一次革命性的变化。城市在极大地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现代城市规划就是在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西方国家为了解决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城市问题而逐步孕育形成的一门学科。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演变,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到布伦特兰的可持续发展,从《雅典宪章》到《21世纪议程》,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日臻成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
受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现代城市规划在我们国家的发展相对比较晚,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我国的改革开放迅速推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为现代城市规划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使得学术研究、学科建设、规划实践空前繁荣。经过60多年来规划界前辈和同行们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与中国城市化特殊进程和城市发展特定模式相适应的规划基础理论及学科技术,基本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规划编制体系及相应的技术标准体系,并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政府调控城乡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中国目前仍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化进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需要面对的问题、难点、困惑和挑战还很多,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化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需要吸纳转化的人口总量多,面对的压力还比较大;二是区域发展条件的巨大差异,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不同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三是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对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未能进行相应的改革,相关的制度、政策不配套,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四是城市化快速推进对资源环境所产生的巨大需求,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因此,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特色城市化发展模式和城乡规划的研究,完善中国的城市规划学科体系,提高城市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更好地引导和调控城市的发展建设,仍将是城乡规划行业长期面对的课题。为此,一方面,需要借鉴和总结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发展、城市规划的经验、教训,并结合全球经济社会环境发展背景的变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殊性及城市发展的特定模式进行研究;另一方面,也需要结合各地城市规划、建设的实践,对特殊的样本进行“解剖”、分析和总结,丰富和完善中国城乡规划理论和实践。在这方面,国内不少的同行单位已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