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峨眉山名字的来历
古时候峨眉山包括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亦称大峨山、中峨山(又名绥山、覆蓬山)、小峨山(又名铧刃山)。现在的峨眉山专指大峨山,不再包括二峨山和三峨山。其外又有四峨山,清同治德定府志》载:“大峨直北为四峨山,亦名花山。”在今峨眉山之北。而乐山民间又指位于沙湾区三峨山东与三峨山相连之山为四峨山。
目前见到最早出现“峨眉”字样的是西汉辞赋家扬雄的《蜀都赋》,文中云:“南则有犍、群、嫱、夷、昆明、峨眉。《烨阳国志·蜀志》载有:“西奄峨、蟠”,简称作“峨”。关于她的名字因何为名,解释者多多。第一种说法是西晋张华《物志》所记“南安县西百里有牙门山“山如修眉横羽”,亦写作“伢门山”,意为“我们的山”,因“牙门”与“峨眉”古音相近,后来逐渐转化为“峨眉山”,故峨眉山为古蜀语的对译。第二种说法是写作“娥眉”,为古代女子的代称,娥者好也,为“细而长,美而艳”的美好之意,故又释为“娥媚”。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言:“去成都千里,然秋日清澄,望见两山相对如娥眉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