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略了语言现象由微而着的发展规律,往往为追求更早的用例而把某些似是而非的句子(包括《诗经》和金文)也归人‘是’字判断句,这样反而降低了‘先秦已有是字判断句’这个立论的可信度。”出土材料《天文气象杂占》、《睡虎地秦墓竹简.日书》、《放马滩秦简。日书》中“是是”句的出现,①证实第二个“是”确为系词。<br> 当然,郭锡良先生(1990,1997:118)认为:“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天文气象杂占.彗星图》的五个用例也应该算是西汉初年的资料。虽然有人考证《天文气象杂占》的内容应是战国时代的产物(据推测为公元前369年至前345年),但是埋在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天文气象杂占》决不会是公元前四世纪的实物,而只可能是墓主人安葬年代(公元前168年)前不久所绘的,它的文字表明,虽然可能早一点,但是更可能只代表西汉初期的语言。”可是魏启鹏先生撰文指出:“二辞可为帛书《杂占》乃楚人所辑的旁证,亦可推定其年代下限不会早于楚怀王年间,而不排除作于秦楚之际的可能。”②刘乐贤先生(2004:22)亦指出:“《天文气象杂占》的大部分内容形成于战国时代,到秦楚之际可能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