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独横戈<br> 唐代诗人郎士元在《送彭将军》一诗中写道:“双旌汉飞将,万里独横戈。”<br> 戈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兵器,在甲骨文中“戈”字熠熠生辉。“戈,平头戟也”(《说文解字》)。戈为钩兵,是种平头不用于直刺的戟类兵器,小枝向上则为戟,平之则为戈。这是个象形字,从弋,弋表示其柄,上有一横,像其横刃。<br> 到春秋战国时,戈被列为车战五大兵器之首。戈的五个组成部分为:援(指上刃和下刃,聚成尖锋的部分)、胡(指援向下转折,带弧形,用以缚柄的部分)、内(援身后端平直突出的部分)、穿(胡身的穿孔)、秘(长柄)。戈在搏杀中,用内援钩斫,用援头啄击,也可用外援推砍。“戈是商周时代战车兵或骑兵使用的主要兵器,柄长约一至三米。戈能于横向打击时同时给予敌人刺击的伤害,这种设计对战车兵而言,比直刺型的矛能更有效地攻击。柄长者为战车用,柄短者自然是步兵使用的兵器”(日本·市川定春《武器事典》)。但到了汉代以后,战车已不常用于打仗了,戈也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br> 李白在《日出入行》一诗中唱道:“鲁阳何德,驻景挥戈?”“景”,即日光。其典出自一个传说故事,战国时鲁阳公与韩国作战,激战到日暮,鲁阳公向日挥戈,太阳退避三舍(一舍三十里)。<br> 在古诗中,“戈”常代指各种兵器和军队,如“万里横戈探虎穴”(唐·李白《送羽林陶将军》)。当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将要解放全中国时,报纸的大字标题为:《我军挥戈南下势如破竹》。<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