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熙皇帝的三宫六院中,刚刚生下第一胎男婴的乌雅氏,也就是雍正帝的母亲,此时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宫人,在为产子高兴之余,也不免对自己的处境感到遗憾。但是,这样的生活没有持续多久,第二年,她便被封为德嫔,地位得到了提高。两年后又被破格封为德妃,她的一生共为康熙帝生了三男三女,也得到了康熙帝的宠爱。
康熙皇帝虽然政务繁忙,但是丝毫没有忽略对皇子们的教育。这位历史上有名的皇帝,看到诸多王侯贵族家的子孙,因为受到了过分的溺爱,长大成人后多愚笨无知,或者狂妄任性。这给了康熙帝很好的警示,因此,对于子孙们的教育他格外地重视,他主张对孩子年幼时期的成长要严加管束,让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养成帝王子孙的优越感。
康熙帝为皇子们挑选了张英、顾八代、徐元梦等有才学的官员担任老师。年幼好学的胤稹,便随从张英学习四书五经,向徐元梦学习满文。当时,皇子们都能够流利地讲满语和汉语。在诸多的老师中,胤稹与顾八代的关系最为密切。
胤稹曾评价他的老师顾八代“品行端方,学术醇正。”顾八代是满洲镶黄旗人,于康熙二十三年以侍讲学士的身份人尚书房,后升任礼部尚书,康熙三十七年休职。辞官后过着清贫的生活,以至于死后竟无钱料理丧事,由此可以看出他是怎样一个廉洁的人。也正是老师的这一点对胤禛的影响十分的深远,使他铭记着老师的教诲。
除了为皇子们挑选优秀的老师外,康熙帝还会在闲暇的时候亲自为儿子们讲解四书五经。康熙帝较为尊崇孔孟之道,也常常用此来教育他的皇子们。相传,有一段时间,康熙帝每次上朝之前都会让太子将前一日说学的书背诵复讲一遍,并且要达到融会贯通才会结束。
少年时代的胤稹,虽未登上太子之位,但是也同样受到了老师和父皇的严格管束。这一时期,他主要从事四书五经的学习,同时也对满文、汉文等进行学习,并练习骑射技术,从而养成了爱读书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英明神武的康熙皇帝,在平定了三藩之乱并统一台湾后,便把注意力转向了北方。他几乎每年都要去塞外巡视,并且每次都会让几个皇子随行。四皇子胤稹也得到了许多这样的机会,他经常会跟随父皇四处巡幸,并常常奉命出京办理各种事务,因此使他得到了接触社会的机会。
胤稹第一次随父皇出巡是在康熙二十五年,也就是1686年。此时三藩之乱已被平定,台湾也得到了统一,南方的形势渐渐地好转,康熙皇帝便加强了对北方的关注。于是,这一年的7月,康熙帝出巡北方,这一次四皇子胤稹被指令随行,同行的还有他的三个皇兄。从此以后,胤稹与父皇出巡的机会便多了起来。
在同父皇一起出巡的机会中,胤稹不但见到了世面,而且也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在康熙皇帝与蒙古王公共猎的一次出塞巡游中,胤稹目睹了康熙皇帝会见蒙古首领的盛况后,心有所感,当场便吟出了“一人临塞北,万里息边锋”的豪迈诗句,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夸赞与赏识。
二、与母妃的关系
雍正帝的生母乌雅氏,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女子。史书上记载乌雅氏属满洲正黄旗,是护军参领威武之女。而实际上乌雅氏之祖父额参曾任膳房总管,本是内务府包衣,出身微贱。这个并非出自名门望族的女子能够在争宠的后宫中,受到太皇太后、孝惠皇太后的器重,以及康熙皇帝的宠爱,自然有其聪明之处。P4-5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