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陈独秀思想评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1061686
  • 作      者:
    祝彦著
  • 出 版 社 :
    福建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陈独秀思想评传》推倒一世豪杰,扩拓万古心胸,他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被毛泽东称作“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章士钊称他为“不羁之马”,傅斯年称他是“中国革命史上光芒万丈的大彗星”、他的才气、他的性格、他的贡献、他的错误……他跌宕起伏的一生,至今仍吸引着人们探究的目光。打开这《陈独秀思想评传》,沿着陈独秀思想演进的途程,走近这位中共党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
展开
作者简介
    祝彦,江西省新干县人,历史学博士,现任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毛泽东思想教研室副主任,全国毛泽东思想研究会副秘书长。出版著作有《抗日:中国人一定要记住的人物》(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长征故事:红一方面军》(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晚年陈独秀(1927—1942)》(人民出版社,2006)、《“救活农村”: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回眸》(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等。
展开
内容介绍
    《陈独秀思想评传》的主要内容是陈独秀思想,因此写作主线就是陈独秀一生的思想轨迹。《陈独秀思想评传》有三个特点:一是对陈独秀思想的评述基本是按照陈独秀一生的命运和政治选择为脉络进行的。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读者对陈独秀的思想有个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前后比较,看出一个思想家思想变化的过程。二是将陈独秀的思想与其生平事迹结合起来写,将其思想的发展轨迹置于其人生道路的变化之中。这样可以使这本思想研究类的书变得生动、具体,读起来活泼一些。我认为,一个人的思想表现在他的行动之中,因此把思想与行动结合起来写,就会更具体丰满,读起来也有趣味得多。三是对陈独秀的思想进行了适当的点评。要准确评价陈独秀的思想并不容易,所以如果有措词不妥或者观点不恰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展开
精彩书摘
    1915年6月,陈独秀从日本回到上海。在与朋友见面的时候,陈独秀表达了想办一份杂志的强烈愿望。他认为在中国必须首先进行思想革命,因为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徒具形式而已,民主共和不过是块招牌,民主共和的观念并没有深入人心,而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之后,民主共和的招牌也被袁世凯扔掉了。这种残酷的现实使陈独秀等革命者开始进行新的思考,认为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对办杂志,陈独秀很有信心。他对朋友说,只要十年八年的工夫,就会把杂志办得很有影响。
    1915年9月15日,在朋友的资助下,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他本来是想让亚东图书馆老板汪孟邹帮助发行,但是当时亚东图书馆生意比较清淡,无力经营,汪孟邹遂推荐陈子沛、陈子寿兄弟开办的群益书社经营。由于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办了《上海青年》杂志,他们认为《青年杂志》与他们的杂志名称类似,有盗版之嫌,要求负责出版的群益书社把杂志名字给改了。为了保持杂志名称原来的含义,从1916年9月1日出版的第二卷第一号起,《青年杂志》正式改名为《新青年》。它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敲响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战鼓。
    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求贤若渴,到处延聘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到北大工作。蔡元培在1905年就认识了陈独秀,在朋友的推荐下,他了解到陈独秀在文字学方面造诣很深,同时他还仔细翻看了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于是决定聘任陈独秀为文科学长,月薪300元。此时,陈独秀正好到北京来募集《新青年》杂志的出版资金。陈独秀在北京白天四处活动,晚上则看戏,睡得晚,起床迟。蔡元培为了请到陈独秀,几乎天天到旅馆看陈独秀,有时去得早了,陈独秀还没有起床,他就嘱咐茶房不要叫醒陈独秀,自己拿个凳子坐在房门口等候。如果论资排辈,蔡元培是二甲进士出身的翰林,曾担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而陈独秀只是一名秀才,没有任何官方职务。由此可见蔡元培礼贤下士的风度。陈独秀开始不愿意接受聘请,说要回上海办《新青年》,蔡元培就劝他把杂志搬到北京来办,这样,陈独秀才答应下来。么学位头衔,能否胜任,不得而知,我试干三个月,如胜任即继续干下去,如不胜任即返沪。”1917年1月,陈独秀到北大担任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迁到北京。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实际上是为了鼓吹新思想,反对旧思想,提倡民主、科学以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陈独秀深知单靠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一批有声望、有学识的人聚合在自己的周围,为新思想摇旗呐喊。《新青年》随陈独秀来到北京大学,就有利于吸引和团结一批激进的知识分子。胡适、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都是在陈独秀的积极邀请下为《新青年》撰写文章,并加入到新文化运动中来,成为宣扬民主和科学的干将的。
    陈独秀让汪孟邹邀请留美博士胡适为《新青年》撰写文章。汪孟邹曾写信给胡适:“陈君望吾兄来文甚于望岁,见面时即问吾兄有文来否,故不得不为再三转达。……务求拨冗为之……否则,陈君见面必问,炼将穷于应付也。”禁不住陈独秀的热情邀请,胡适翻译了一篇俄国作家泰来夏甫的小说《决斗》,后来又写了《藏晖室札记》等文章,而尤为著名的则是文学革命的开篇之作《文学改良刍议》。
    鲁迅禁不住钱玄同的劝说和陈独秀的催促,也为《新青年》写起了文章,而第一篇就是极具分量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许多文化知识界人士或主动或在陈独秀的诚挚邀请下为《新青年》撰稿,并一起编辑《新青年》,由此造就了《新青年》的辉煌,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开启了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新青年》的主旨在于鼓吹新思想、反对旧文化,力图把人们从僵化的古文、孔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并大力倡导新文化,尤其是来自西方的文化。
    反对古文、提倡白话文是《新青年》极力主张的。刘半农给钱玄同写信时曾谈到:“故现在自己洗刷自己之外,还要替一般同受此毒者洗刷,更要大大的用些加波力克酸,把未受毒的清白脑筋好好预防,不使毒菌侵害进去;这种事,说是容易,做就很难;比如做戏,你,我,独秀,适之,四人,当自认为台柱,另外再多请名角帮忙,方能压得住座。”这里的“毒”指的就是古文。可见,当时《新青年》同人对反对古文这件事态度是一致的。反对古文的阻力也是很大的。为了打破文坛沉寂的局面,引起人们的关注,展开对复古派的进攻,推动文学革命的发展,《新青年》同人做了一场自树敌人的“双簧戏”:钱玄同化名王敬轩,把当时社会上一些反对新文化运动的消极言论归纳起来写成一封攻击新文化运动的读者来信,假装是复古派投给《新青年》的,然后由刘半农写回信,对来信存在的种种谬误痛加驳斥。这两封信都刊登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三号上,果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早期爱国思想
一、《扬子江形势论略》
二、由“选学妖孽”转到康梁派
三、反帝反封建思想的形成
四、铁血反清廷

第二章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民主思想
一、开启民智
二、《新青年》
三、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四、高擎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建党思想
一、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向往
二、信仰社会主义
三、建党与民主集中制的主张
四、工人阶级是“台柱子”

第四章 大革命时期的思想
一、反对与国民党合作
二、西湖会议
三、“二次革命论”
四、对农民问题与领导权问题的认识

第五章 大革命失败后的思想
一、去职后的心态
二、与中央不同的革命低潮论
三、中东路事件上与中央的分歧
四、对“立三路线”的批评

第六章 托派活动时期的思想
一、走上托洛茨基派之路
二、生吞活剥的托派思想
三、若即若离的托陈关系

第七章 抗战时期的救国思想
一、遭受诬陷
二、支持共产党的抗战路线
三、抗战救国诸策略
四、抗战与建国并举的主张

第八章 晚年时期的思想
一、孤独的思想家
二、对资本主义的新认识
三、关于民主与制度建设的思想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