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红色记忆:领导人后代谈家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089662
  • 作      者:
    《环球人物》杂志社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刘畅,人民日报社《环球人物》杂志编辑部副主任,主笔。2003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曾任《澳亚卫视》、《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出镜记者、编导,擅长人物专访:2006年,刘畅进入《环球人物》杂志社,先后在“封面故事”、“特别策划”、“文化”、“社会”等栏目担任编辑、记者。自2007年6月“名门之后”栏目开办以来,刘畅作为此栏目的编辑,担任主要策划和撰稿。3年中,独家专访了40余位中国近现代名门之后,其文章被国内外诸多知名报刊、网络转载,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其博客点击量超过1000万。
  《环球人物》杂志,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是中国第一份具有全球视野的人物类期刊,以报道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热点人物为主,突出全球视野,强调时效性、权威性、可读性《环球人物》杂志在世界65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常驻记者,成功策划了“温总理与人民勾指相约”、“影响世界的百年家族”、“中纪委五招抓贪官”等重大选题,受到各界好评。
  全球化时代,需要全球化视野《环球人物》杂志自2006年3月创刊以来,坚持站在世界的高度,聚焦时代的先锋;坚持面对面的专访,锁定朴实生动的风格一步步走来,《环球人物》杂志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读者我们愿与大家一起,真情互动,全情付出,创造《环球人物》的精彩,书写人生的辉煌。
展开
内容介绍
  《红色记忆:领导人后代谈家事》的书稿,收录的是“名门之后”栏目中的“红色”部分,讲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风、家教以及家庭中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27个红色就爱组,上百位红色后人的往事记忆,历时数载的采访拍摄,全景展现共和国开创者的真实、生动、鲜活又不为人知的点点滴滴,前前后后……
展开
精彩书摘
  李敏是毛泽东和贺子珍唯一活下来的孩子。1936年冬,她出生在陕北的保安县。赶来贺喜的邓颖超看她长得又瘦又小,怜爱地说:“真是个小娇娇呀!”于是,在一旁的毛泽东当时就给孩子起了个小名“娇娇”。
  但几个月之后,贺子珍远赴苏联,把娇娇留在了延安。4岁时,娇娇被送到苏联,和贺子珍团聚。
  李敏曾告诉采访她的记者王行娟,她在俄罗斯有过一段非常快乐的时光。那里不仅有她的妈妈,还有她两个哥哥毛岸英和毛岸青。然而,在父母“分手”之后,她发现妈妈的脾气也越来越坏。她有时候觉得妈妈“太厉害,甚至有些狠心”。但她知道妈妈对她的爱是无私的。
  在苏联,有一次,娇娇患了肺炎,医生告诉贺子珍,孩子没救了,准备送往太平间副室。但贺子珍没有放弃,她硬是把娇娇带回了家,自己护理。为了每天能找到一点牛奶给她喝,贺子珍四处奔波,拿自己种的土豆去换。就这样,她奇迹般地救活了女儿。
  后来,贺子珍被强行送进精神病院,娇娇被留在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开始了一种孤儿般的生活。
  那时的娇娇,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就是中国革命的领袖毛泽东。她曾在后来写的《我的父亲毛泽东》一书中回忆:“国际儿童院里面挂着好多国家的伟人像,哥哥指着其中一幅告诉我,这就是我们的爸爸。我不相信,认为他在骗我。”
  1947年,贺子珍在精神病院呆了两年之后,终于带着娇娇回到中国,住在哈尔滨。那时候,娇娇对中文半懂不懂,是个十足的“洋娃娃”。后来,毛泽东派人接娇娇回北京,她还半信半疑。娇娇用俄文给毛泽东写了一封短信:“毛主席:大家都说您是我的亲生爸爸,我是您的亲生女儿。但是,我在苏联没有见过您,也不清楚这回事……请赶快来信告诉我,这样,我才好回到您的身边。”
展开
目录
序:一份珍贵的纪念
毛泽东家三代女性:贺子珍李敏孔东梅
——毛泽东外孙女孔东梅回忆实录
贺子珍,孤独一世情
李敏,最普通的“第一女儿”
孔东梅,时尚的“红色后代”
在中南海的似水年华
——周恩来侄女周秉德回忆实录
红墙内的青春
数十年的秘密
不留一块墓碑
“父亲留给我宝贵的精神财富”
——刘少奇长女刘爱琴回忆实录
不堪回首的童年
靠一张照片回忆生母
生命中的父爱和两份母爱
道不尽的人生沧桑
从国统区“孤儿”到德国集中营战俘
——朱德之女朱敏回忆实录
14岁前,父亲是一片空白
集中营里的“红樱桃”
“爹爹是老中医”
朱德家的平民教育
永生难忘的4年零3个月
——任弼时之女任远志回忆录
从囚童到孤儿
窑洞里的幸福时光
父亲是“骆驼”
用“光明在前”鼓励自己
父亲是我的良师
——陈云之女陈伟华回忆实录
父亲的“万分欢喜”
肩上挑着6亿人的生活
核桃、评弹伴晚年
为伯伯再上“万言书”
——彭德怀侄女彭钢回忆实录
中南海里的天真少女
最早明白“沉默是金”
父女,朋友,知己
侄女的“万言书”
总政第一位女将军部长
父亲不愿自称军事家
——刘伯承之女刘弥群回忆实录
革命军队是个大“家”
不要当“红色贵族”
父亲学习的诀窍就是刻苦
父爱无言
忆“文革”海上逃亡40天
——贺龙之女贺晓明回忆实录
埋怨父亲的“话柄”
隐姓埋名当水手
“被监管的对象”
难忘“体委主任”
“我的幸福标准特低”
父亲是我的最大财富
——陈毅之女丛军回忆实录
“哪儿都不要去,就留在家里学外语”
“文革”中第一批留学生
父亲是个美食家
“妹妹结婚后,你们才能分家”
父亲与毛主席的特殊情谊
——罗荣桓之子罗东进回忆实录
从大学生到“党内圣人
“部队正在东进,就叫他东进吧”
“林罗”的合作与分歧
和毛主席的唯一“合影
“我和父亲像战友”
——粟裕长子粟戎生回忆实录
骨灰里筛出传家宝
“就是要把他扔进水里”
“虽不富有,拥有山河”
“文革”中我替父亲坐牢
——徐海东之女徐文惠回忆实录
一家被杀66口
母亲是不识字的“护理家”
仗有瘾,当官没瘾
探望父亲的对手张学良
父亲是坚韧的“老农
——黄克诚长女黄楠回忆实录
父母是“美国留学生”
天生长着一块“反骨”
父亲的“外圆内方
学革命,不学世故
陈赓家族和共产党焊在一起
——陈赓之子陈知建回忆实录
襁褓中穿越封锁线
“儿孙不知征战苦,只话功成拜将时”
陈家的家风——尚武
“我是海的女儿”
——萧劲光之女萧凯回忆实录
才子佳人
“旱鸭子”当海军司令
马背摇篮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