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六年(1826年),16岁的曾国藩参加在长沙举行的童生府试,取前列第七名。回到家乡后,先是与其弟到父亲设馆的本邑石鱼之百鲁庵从读,后又师从衡阳举人汪觉庵,用了一年时间,学完所设课程,肄业于衡阳唐氏家塾。再返归湘乡,人涟滨书院继续就读。
涟滨书院系南宋时创办,是张拭学生周奭的讲学之地,张拭亦应邀前来讲过学。周奭去世后,学者“立祠奉祀”。1224年,知县徐质夫于祠下建立书室,因地址靠近涟水,由张拭题名“涟溪书室”。1297年,欧阳斗南扩大规模时,更名为“涟溪书院”。1739年,由进士黄宜中首倡,将院址迁建于城南学署明伦堂,并将“涟溪”更名为“涟滨书院”田。作为湖湘学统的传播基地,涟滨书院在元、明、清得以延续办学。湘军的许多名将如罗泽南、曾国荃、李续宾、李续宜、王鑫等,都曾在此就学。曾国藩在此就学时,涟滨书院山长刘元堂是个饱学之士,善于发现人才,见曾国藩所作的诗文,叹赏不已,认为可成大器。也正是在这里,曾国藩最先接受了湖湘学统的影响。
道光十一年(1831年)冬,21岁的曾国藩从涟滨书院肄业,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毋,意即洗涤过去,重新做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曾国藩随父人湘乡县学,在应试中,被学台悬牌,责其文理不通,以佾生注册,国藩视此为人生第一次大辱,“余生平吃数大堑……第一次壬辰年发佾生,学台悬牌,责其文理之浅”,怏怏而还家塾“利见斋”。次年在陈氏宗祠读书。再应县试,仅中背榜(末名)秀才。这年十二月,乃岁的曾国藩与欧阳凝祉之女欧阳氏完婚。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