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生卒不详),周文王时宰辅。又称姜尚,字子牙。东海(泛指江苏、山东一带沿海)人。有人考证他的籍贯在今山东省日照市。其祖上曾被封于吕地,所以,又称他吕尚、吕望,他在周初文王时任太师,武王时被尊为尚父。姜太公雄才大略,为推翻腐朽的商朝、建立周朝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一、垂钓渭水归依周国
姜太公早年家境贫困,50岁时曾在棘津司厨卖饭,70岁时在朝歌屠牛卖肉,还在商朝做过官。后来因感纣王昏残无道,辞官而去,游说诸侯。在此期无所遇,于是就在东海之滨隐居下来。后来姜太公听说西伯侯姬昌在西岐崇贤尚老,就千里跋涉,迁徙到西歧,垂钓于渭水边上。
有一次,西伯侯出外打猎,临行前算了一卦,卦辞说:“猎到的不是龙不是虎,而是霸主的辅臣。”西伯侯姬昌行至渭水边时,果然与姜太公相遇。经过交谈,姜太公的谋略令姬昌大为折服,姬昌高兴地说:“我的爷爷太公曾经对我说,一定有圣人来周国,周国将因他而兴旺起来。您大概就是圣人吧,我们太公想望您很久了。”因此称姜太公为“太公望”,后人简称为姜太公。西伯请姜太公一起坐车回去,尊为太师。据说,此时姜太公已经72岁了。
二、韬光养晦剪除商翼
西伯侯姬昌任人唯贤,广施仁政,因而周的实力不断强大起来,但与商朝相比,周还处于劣势。因而姜太公上任伊始,就对西伯说:“鸷鸟将要搏击之时,必先弯曲着身子,收敛起翅膀;猛兽将要搏斗之时,必先垂下耳朵,趴在地上;大王将要行动之时,必先装出一副愚笨的样子。”他劝西伯侯要想推翻殷纣,必须先韬光养晦,待机而动。
西伯侯采纳了姜太公的建议,表面上对纣王采取恭顺的态度,率领叛商的诸侯朝觐纣王,以此使纣王相信自己并没有与其争夺天下之意。与此同时,西伯又在国都建玉门、筑灵台、列侍女、撞钟击鼓,做出一副享乐腐化、贪图安逸的样子,进一步麻痹商纣王。姜太公的麻痹战术果然灵验,纣王对西伯侯完全放松了警惕。
与此同时,在姜太公的辅佐下,西伯侯又采取了争取更多的同盟国、剪除商朝的羽翼、进逼商朝的国都朝歌(今河南淇县)的一系列战略。姜太公和西伯侯对内施行仁政,大力开展政治攻势,扩大自己的影响。对外分化瓦解商朝的附庸,争取了众多的同盟国。许多小国纷纷前来归附。诸侯把西伯侯看作是足以取代商王纣的“受命之君”。当时,有两个小国——虞(今山西平陆北)、芮(今陕西大荔朝邑城南)因边界发生了争执,始终决断不下,于是便到周国来,想请西伯侯来裁决。他们一进入周国,发现周国的种田人在田界的问题上都能互相谦让,而且也有晚辈谦让长辈的习俗。这样一来,虞、芮两国的人还未见到西伯侯就都感到很羞愧,便自己回去了。随后,他们便归附了周国。这是西伯侯在姜太公的辅佐下,施行仁政的结果。虞、芮纠纷之后,西伯侯便“承受天命”称周文王。
此后,在姜太公的谋划下,周国对敌对的势力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首先向西北和西南用兵,征犬戎(今陕西西北部)、伐密须(今甘肃灵台西南),解除了进攻殷纣的后顾之忧。接着又东渡黄河,进入河东、河西地区。不久,周军又进攻纣王经常去狩猎的邗(今江苏扬州东北),构成对商都朝歌的直接威胁。当周攻邗获胜后,西伯侯与姜太公又亲自率军进攻商王朝的心腹大国——崇(今河南崇县东北)。崇国的国君当时正是崇侯虎。正是他当年向商纣王进谗言关押西伯侯,周文王对他深恶痛绝。经过激战,周军一举攻克了崇城,除去了周军东进的一个重要障碍,打开了进攻商都朝歌的通道。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