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与汉族公主通婚的藏族赞普——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客路哪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
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
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十一月唐王朝首都长安,大明宫内,一代英主唐太宗李世民正在接待一位远方来的朝贡使者。
使者来自一个名叫吐蕃的神秘国度。
吐蕃在哪里?谁是该国的国君?使者此来所为者何7.
这一连串的问题自然而然地浮现在唐太宗的脑际。
使者上前,行三拜九叩大礼。自言吐蕃距长安八千里,其先祖系南五胡十六国时期南凉的秃发乌孤之后,名樊尼,后改姓为宰勃野,遂以秃发为国号。由于音译的关系,秃转译为吐,发转译为蕃。
“听说你们的国君号赞普,”太宗平易地问,“赞普二字本作何解?”
那特使又叩了一个头,借助通译(翻译)告诉太宗,在吐蕃语中,“赞”是“强雄”之义,“普”是“丈夫”之义。
“你们现在的赞普是谁?他派你来做什么?”
“启奏陛下,”那个特使毕恭毕敬地答道,“小臣现在的赞普名叫弃宗弄赞,我们有时也称他为弃苏农,他又自号弗夜氏。他派小臣来的使命嘛,”那个特使自从进入大唐境内以来,中原女子之美丽让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迎宾馆下榻时,他又听说与吐蕃为邻的吐谷浑遣使来向大唐求婚,于是,脱口而出说:“一来是向天可汗(当时各少数民族对唐太宗李世民的尊称)陛下纳贡,二来是想向天可汗求婚!”
“求婚文书何在?”唐太宗问。
“这个嘛……忘记带了。”
李世民听了脸呈愠色,心想,哪有这样求婚的,光凭一个口信,岂不等同儿戏。于是,断然说道:“纳贡可以,求婚一事待有专门文书呈上之后再议!”
很明显,这次会见不是一次十分愉快的会见,造成不愉快的原因当然责任在吐蕃使者一方——至少当时陪同接见的唐王朝众文武是持如此看法的。
那么吐蕃使者回国之后的命运将会如何呢?他们的那位弃宗弄赞赞普是不是真的想与汉族公主通婚,最后是否如愿以偿了呢?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