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所见有关杨家将的历史小说,有两种不同的版本。其一称《杨家府演义》,其二称《北宋志传》。二书的作者不同,在内容上也不完全相同。对于这一点,许多读者大概并不清楚。因此,有必要作出说明和介绍。
《杨家府演义》的全名叫作《杨家府世代忠勇演义志传》,又名《杨家通俗演义》,共八卷五十八则。今日所见最早的刻本,是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卧松阁刊本,藏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卷首有图,即人们所称的绣像。原书未署撰人姓氏,只题:“秦淮墨客校阅”、“烟波钓叟参订”。其序言钤有名章二,一为“纪氏振伦”,另一为“春华”。据此可知纪振伦字春华,即秦淮墨客。今江苏南京旧称江宁,城中有秦淮河,明代沿岸为居民稠密、商业繁华之地,旧时歌楼画舫多聚于此。“秦淮墨客”即以此得名,纪振伦既以“秦淮墨客”为号,说明他是江宁人。
有人认为,《杨家府演义》为纪振伦所撰,不过这种说法缺乏证据。因为“校注”也好,“参订”也好,都不是原作者所用的称谓。原作者应称“撰”或“著”,这是旧文人的习惯。“校注”、“参订”之义,是对原书进行文字上的修饰加工,即今日所说的加工处理。秦淮墨客在序言中的一番话,也可以有助于说明其非原作者,其序称:“不佞于斯《传》不三致概云,剞厥告成,敬掇俚语于简首。”“不佞”是旧文人的谦称,“简首”即卷首,“剞劂”指刻印。纪振伦是在该书刻印之际,略书数语于卷首为序,他并不是原作者,这是很明白的。还有,序言中斯《传》很值得推敲。他所刻印的书,原名应叫作什么《传》。明代常把记述人物故事的书,称作《传》,例如《全汉志传》、《唐书志传》、《南北宋志传》。纪振伦是把前人所著的什么《传》的人物故事,改成《杨家府演义》刻印。书名中的“杨家府”,是宋朝皇帝赏赐给杨家的府第,《杨家府演义》第一卷第七则“太宗敕建无佞府”,即指此而言。
《北宋志传》又作《北宋志传演义》,实是《南北宋志传》的后半部。其前半部称《南宋志传》,记述五代末及北宋开国史,自石敬瑭征伐前蜀开始,到曹彬平定江南为止。书名所称的“南宋”,不是宋高宗所建立的南宋,为什么命名为《南宋志传》?后人多认为不可解释,是一历史谜团。其实赵匡胤“陈桥兵变”取代后周时,北方有据守河东的北汉和契丹人的大辽,宋属地在汉、辽之南,所谓“南宋”即指宋朝而言,与后来的“南宋”有别,不可混淆。
《南北宋志传》的作者是熊大木。明代万历年间三台馆刊印的《全像两宋南北志传》,前有三台馆主人所撰之序,称:“昔大本(本为木之误)先生,建邑之博洽士也,遍览群书,涉猎诸史,乃综核宋事,汇为-书,名日《南北宋两传演义》。事取其真,词取其明,以便士民观览,其用力亦勤矣。”据此,《南北宋志传》是熊大木所撰。所谓建邑,即福建建阳县,是明代著名的刻书中心。熊大木,是书坊的主人,编印许多历史小说,除《南北宋志传》以外,还有《西汉志传》、《东汉志传》、《唐书志传》、《大宋演义中兴英烈传》。《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序末署:“时嘉靖三十一年,岁在壬。子冬十一月望日,鳌峰熊大木锺谷甫序。”则熊大木字锺谷,有人认为鳌峰是熊大木的别号,似不确,鳌峰应为建阳县一个小地名,熊大木即居住于此。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