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荀慧生全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692331
  • 作      者:
    李伶伶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是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荀慧生,一个感情世界十分丰富的人,一位非常具有个性的艺术家,他的成功,他的拼搏,他的屈辱,他的爱憎,他的情愫,他的理想,他的寄托,都隐藏在他在舞台上创造的熠熠闪光、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的背后,《荀慧生全传》透过这些女性形象,触摸真实的,“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
展开
内容介绍
    《荀慧生全传》这是作者继《梅兰芳全传》、《程砚秋全传》、《尚小云全传》(均已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之后,全心创作的“四大名旦丛书”的收官之作。《荀慧生全传》以其一贯的忠实于历史的态度,以其不疾不徐的平实笔调,纵叙横论一代名旦的出生成长、学艺成名、娶妻生子、为人处世,晚景老去。深探细究其微妙的内心世界、多层次的精神生活。写出了大师台上与台下的双重而合一的丰富而辉煌的人生。
展开
精彩书摘
    一路乞讨到天津
    无论是梅兰芳、程砚秋,还是尚小云、荀慧生,都可以用“生不逢时”这个词来概括他们的出生。生、长于腐朽溃烂的清朝末年,又有谁的出生能够称得上是“生逢其时”的呢?
    梅兰芳出生的那天,是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10月22日。那天,整个北京城的气氛很压抑。因为就在这天,李鸿章中堂被摘去了三眼花翎、褫去了黄马褂。北洋水师“济远号”战舰管带方伯谦因在十天前的海战中畏敌逃逸,也是这天在菜市口被斩首示众。这一切都源于三个月前爆发的中日之间的战争,史称“甲午战争”。北洋水师节节败退,日本军队横扫东北,清廷被迫签订了诸多丧权辱国条约,割地赔银,几乎掏空了国库。
    在四大名旦中,程砚秋的年龄最小,出生于1904年1月1日。这个时候,世界列强纷纷崛起,对中华大地虎视眈眈,而清廷腐败无能,民众愚昧不堪,南方革命党不断起义。侵略、腐败、战火,国势危如累卵。
    荀慧生与尚小云一样大,都出生于1900年1月,荀慧生年长两天,1月5日的生日,尚小云则是在1月7日降生。这年的国势,更加风雨飘摇,最主要的是“拳匪构乱”。社会的巨大混乱,与其说是其中某一个方面的原因,不如说是多重因素交杂造成的。相对而言,八国联军的祸害更大一些。联军自天津大沽口入侵的消息传到北京时,京城就陷于恐慌与混乱之中。紧接着,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和众臣逃离北京,北京失陷。然后,八国联军在京城烧杀抢掠。
    这年的社会动荡,刚刚出生的荀慧生自然没有直观印象。至于发生在北京的八国联军的暴行,对于蜗居在距离北京遥远的河北东光县土山乡谷庄的荀家人来说,也没有切肤之痛。而因义和团活跃在天津、河北一带,被镇压时造成的恐惧,谷庄人,包括荀家人,都感受到了。所以,荀慧生从荀家长辈那里基本上没有听过关于八国联军的一切,更多的则是关于义和团的种种。为了消灭义和团,清官府与洋人勾结,屠杀义和团,其问不可避免地错杀了无数手无寸铁的百姓。
    荀慧生小的时候,从他的母亲及氏那里,经常听到的故事,不是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而是关于杀头。每当母亲绘声绘色地描述人头滚落,或者“每一棵树上都挂着人头”的时候,他就会感到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脑门,让他浑身发抖。晚上,他就不断地做噩梦,梦见的,也全是人头,和人头上不肯瞑目的血红的眼睛,以及挂在嘴巴外的血红的舌头,直到一身冷汗地被吓醒。
    四大名旦中的三人,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都有过家道中落,甚至沦为赤贫的经历。梅兰芳的家,之前,主要依靠“六场通透”的伯父梅雨田,他凭借着过人的戏曲本领,维持一家老小的生活不成问题。可是,在八国联军打进北京之后,戏班停演,梅家和其他以戏为生的人家一样,生活状况遽然下降。梅雨田以前凭兴趣跟人学过维修钟表,此时派上了用场,竟赖此为生了。他由一个戏曲音乐天才的角色,一转而为钟表匠师傅了。角色的遽变,真是对社会巨大动荡的真实写照和辛辣讽刺。
    程砚秋出身于官宦之家,从他的先祖到他的父亲,世代享受爵禄。因此,他的童年,有那么几年,无忧无虑。但是,在他父亲去世后,特别是辛亥革命后,世袭爵禄没有了,孤儿寡母的,生活无着,每况愈下。
    受环境影响最大、因社会动荡而使家庭生活陷于困顿、几近难以生存的,是尚小云。在他出生之前,他的父亲在京城的一家王爷府当总管,尚家虽然谈不上大富大贵,生活也还过得去。在义和团、八国联军造成的一系列社会动荡之后,尚家有限的家财悉数毁于战火,生活随之由小康一下子沦为赤贫。
    他们三人都生长于皇城根下的北京城,更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只有荀慧生出生于农村。但是,乡下的日子,也不好过。农村经济发展,自然是谈不上的,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又压得农民们无法喘息。荀家,和众多农户一样,日子过得很艰难。尽管荀慧生的祖上做过县令,显赫一时,但是,到了荀慧生父亲荀凤鸣这一代,家道已经败落到不得不以务农为生。
    如果不是发生意外,荀慧生自可以随父母在乡下继续过日子,尽管艰难,但也没有其他想头。那次的意外,改变了荀慧生的人生。在这之前,他只是一个农民的后代,也许日后也就是谷庄新一代的农民,过着老婆儿子热炕头的平凡农耕生活;在这之后,他不得不离开了家乡,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还是为了生存,他被命运推着,走上了戏曲这条路。
    那次意外,发生在荀慧生6岁的时候,即1906年。
    谷庄的荀姓大家族,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化,国势如何衰败,族内成员之间的不和与明里暗里的争斗,从未消停过。不知为什么,那年,荀慧生的父亲荀凤鸣突然被族人扣上了一个罪名,说他“盗卖祖坟上的树木”。族中大小事宜,由族长说了算。也就是说,只要族长认定了荀凤呜的“罪行”,荀凤鸣无论如何申辩都无用。族长有令:严惩荀凤鸣。
    “严惩”的方式,就是“绞死荀凤鸣”。这个时候,那些曾经与荀凤鸣有矛盾的族人,乘机向族长进言:破坏祖坟是大罪,理应“满门抄斩”。族长还在斟酌、犹豫,荀家听见风声,当然大为惊慌。怎么办?为了保住一家大小的性命,唯一的出路,就是一个字:逃。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荀家四口人:一家之主荀凤鸣、夫人及氏、长子荀慧荣、次子荀慧生(当时还叫慧声)悄悄地潜出家门,沿着通往庄外的小道,一路狂奔。没有月光,一片漆黑,他们的脚步,有些踉跄。
    对于6岁的荀慧生来说,这个时候,他还不能清晰地明了所发生的一切。相反,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这样的奔逃,当然富有历险的刺激。因为父母,因为环境,他不自觉地有些紧张,同时,他又有些兴奋。如果他知道,未来的生活将比以前更艰苦,甚至更屈辱,他一定不会像现在这样兴奋。
    荀家本就是个破落户,农耕生活连填饱肚子都成问题,自然家无积蓄。匆忙外逃,来不及收拾行囊。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可收拾的。然而,一旦摆脱了外界对生命的威胁,穿衣、吃饭、睡觉这些基本问题,就变得突出起来,急待解决。没有半文钱,四个人除了身上避寒的破烂衣衫外,别无他物,能变卖的东西也没有。他们能做的,只能是乞讨。
    走出东光县,荀凤呜也不知道该带着妻儿往哪儿去。东光县在运河之畔。水,是生命之源。即使没有文化,荀凤鸣也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他决定沿着运河一路往北,走到哪儿算哪儿,只要可以落脚就行。经过沧州、青县、静海之后,他们来到了天津。这个时候,已是1907年,荀慧生7岁了。
    这一路上,荀慧生挨饿、受冻,饱受艰辛。白天,他要乞讨;晚上,却无处栖身。屋檐下、大树下、草棵里、山洞中,都是他的“床”。每天不间断地行走,没有一双完整的鞋,让他的小脚起泡、化脓、结痂。痂脱落后,再起泡、化脓、结痂,如此反复,苦不堪言。乞讨的生活,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凄惨印象。
    让荀慧生难过,并一辈子不能忘记的,不只是饿、冻、累、疼,还有屈辱。当他伸出小手,向人乞讨时,强烈的自尊心让他饱受屈辱的折磨;当他遭到有钱人的白眼、喝斥、嘲弄、侮辱时,屈辱感让他体味到何为生不如死。尽管他当时只有六七岁,在别人眼里,还只是个孩子,但生活的磨难,让他有超越年龄的成熟心智。他在感受到人情温暖的同时,感受更多的,是人性的丑恶。这是他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了解人性的开始。这样的开始,对他的性格、日后的为人处世,乃至戏剧观,都有很大影响。
    结束乞讨,并不意味着结束悲苦的生活。荀凤呜选择在天津落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天津作为中国北方第一大商埠,繁华热闹。在他看来,在这里找个活儿干,不是难事,而一旦有了工作,不但可以解决一家人的生活,也可以顺理成章地变成城里人,从此与面向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彻底说再见了。
    然而,他想得太美。起初,他根本找不到工作。他这样一个农民,没有文化、没有技能、没有背景,甚至连一个熟人、一个可以为他做担保的人都没有,能干什么?做生意?没有本钱,连想都不敢想;进工厂?无处入门。
    荀凤鸣心急火燎,四处奔波。终于,经人介绍,他开始以造香为业。所谓“香”,又称“线儿香”,是一种熏香,俗称“芭兰香”。无论怎样,荀凤鸣由农民、乞丐“升级”为城市手工业者了,也算是一个进步,一个飞跃。但是,荀家的日子并不见起色。造香收人微乎其微,难以糊口。为维持生计,荀慧生的母亲及氏也不得不为人缝缝补补,挣些小钱以贴补家用。
    荀慧生对于小时候生活的印象,只有两个字:贫穷,贫穷到有了上顿不知下顿的地步。在家乡时的生活是如此,乞讨时的生活也是如此,在天津安身后的生活,还是如此。
    程砚秋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们确实没有了活路,才不得不卖身学戏的。万一有一线生路,也绝不会狠心把儿女送进火坑。”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学戏源于贫穷,贫穷到几乎没有了活路。尚小云学戏,也是因为家道中落后生活陷于困顿。同样的,荀慧生最终走上戏路,也是因为贫穷。
    那个时候,小孩子去学戏的原因,除了贫穷之外,便是出身梨园世家。“唱戏的子女只能从事唱戏”的户籍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到了清末,这样的祖制虽然已不再具有强制性,但它的余毒仍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因而,梨园世家在戏曲界是常见的。梨园子弟,承继祖业,自然而然地以唱戏为生,似乎还是天经地义的。其中的典型,便是梅兰芳。
    因而,四大名旦中,除了梅兰芳因出身梨园世家而学戏外,其余三人都是因为家贫而走上唱戏这条路的。不同的成长经历,造就了他们不同的戏剧观。
    梅兰芳的梨园世家出身,使他相对其他三人,更多了戏的遗传,对戏本身,也更多了热爱。他唱戏,不是因生活所迫的不得已,不单纯是谋生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他视戏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他将对艺术的认识和热爱,对艺术的创造,寄托在这个“小姑娘”的身上,然后加以实践。所以,他专注于戏曲本身,他热衷于技术层面上的创新与开拓。他演的角色,大多是深居高墙之内的宫廷贵妇、不食人间烟火的天女仙人。梅派戏,也以雍容华贵、色彩艳丽为主。
    程、尚、荀三人有个共同点,那就是祖上都是为官的。相对而言,程砚秋与尚小云更相像,都出身于官宦人家,家道中落的原因,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大。荀慧生有所不同,他生长于农村,贫困伴随着他的出生与成长。因此,虽然他们都是因为家贫而不得不唱戏,都以唱戏为维持生计的手段,但程、尚二人对生活的巨大落差,更有切身感受,更能体会到世事难料、命运无常,以及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奈。
    天生内向的程砚秋,忧郁而悲观,却因此更有思想。体现在戏剧观上,他开创性地将戏剧的功能由单纯的娱乐、取悦于人,提到“提高人类的生活目标”的高度,同时又呼吁艺人不要仅仅将自己的职业视为谋生手段,而更应该承担对社会负有的劝善惩恶的责任。因此,程派戏,以悲剧为主,除了艺术性外,十分注重思想性。他所饰演的女主人公,以烈女为主。
    尚小云的性格不如程砚秋悲观,因此,尽管他与程砚秋有相似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但尚派戏少有悲剧。如果说他的经历对他的戏也有影响的话,那就是他的戏有着极强的反抗性。他所饰演的角色,以侠女为主。
    荀慧生呢?他是四大名旦中唯一专工花旦行当的(其余三人,都以青衣为主)。正如青衣梅兰芳后来也唱花衫一样,荀慧生除了本工花旦外,也唱青衣、刀马旦和花衫。相对而言,他的戏路更宽,文武兼备、悲喜兼长。不过,他的生活经历,使他倾向于饰演被压迫、被损害,却又不乏反抗精神的底层劳动妇女。
    有一点让人有些疑惑:荀慧生的性格天生内向、腼腆,平时不爱说话,见了生人还有些害羞,这样的性格,为什么会专工花旦这个以活泼俏皮见长的行当呢?这就涉及到他小时候卖身学艺的经历。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从梆子到京剧
是谁叫响了“四大名旦”
荀慧生,第一次唱戏就忘词
一路乞讨到天津
被“卖”了两次
初入戏门学秦腔
练跷功,受尽苦难
练腰功,折了腰
屈辱的“小黑奴”生活
智斗师娘
初识京剧
拜见师爷爷侯俊山
移植梆子为京剧
认识王钟声,加入春阳社
演“文明戏”被捕入狱
“正乐三杰”
“逃”出师
家庭风波
迷上抽大烟
改学京剧

第二章 南下,转战上海
当了一回票友
和梅兰芳的合作
遭遇冷嘲热讽、排挤打击
阴差阳错的婚姻
搭班喜群社
“三小一白”下江南
走红上海滩
留在了上海
和海派演员的合作
和马连良的合作
误签合同上了当
与露兰春无中生有的“绯闻”
无奈认黄金荣为“义父”
拜吴昌硕为师
两次遇险

第三章 和陈墨香的合作年代
搭班双胜社
“四大名伶”大结合
“四大金刚”
结识陈墨香
荀派几出新戏
1.与陈墨香合作的第一出新戏《玉堂春》
2.“演人别演行”的《金玉奴》
3.别具一格的《赛金花》
4.再现青楼女子形象的《绣襦记》
5.“一人分饰两角”的《勘玉钏》
6.荀派悲剧之首《钗头凤》
7.“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
8.宫廷戏《鱼藻宫》
9.文学性最强的《霍小玉》
10.红楼戏及《红楼二尤》
11.永远的《红娘》
12.荀戏及“荀派”艺术
四大名旦排座次
四大名旦合作灌片
与陈墨香的恩恩怨怨

第四章 国家有难,天昏地暗
“我在后台演说呢”
义务戏、合作戏
三次上海之行
创办留香大饭店
拒为日伪唱戏
乔迁之累
四个女人,三位荀夫人
戒烟成功了
荀门弟子

第五章 孤云独去
传说“打倒四大名旦”
参与戏改
1.改《红娘》
2.改《荀灌娘》《杜十娘》《金玉奴》
巡回演出
最后的《卓文君》
民营-国营-民营-国营
了却的、未了的心愿
日记——艺事日记
“孔庙事件”
凄然告别人世
尾声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