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捍卫论语.3,朴素的民本情结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4060350
  • 作      者:
    韩鹏著
  • 出 版 社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一部薄薄的《论语》,犹如一条中华智慧源头的汩汩翻涌的清泉。泉水叮咚,润心洗肺,数千年而不衰。韩鹏从儒家经典《论语》入手,徐徐道来,向世人全面展示了这一古老著作的奥义。读过他的哲理反刍式解读,不仅对经典原著有了深层认知,也使人归于宁静,更让人遐思无限,对于人生、社会也有了更清晰的感知与认识。

展开
作者简介

  韩鹏,笔名大鸟,网名酒量犹豪人渐枯。现为《邯郸日报》编委,邯郸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高级编辑。曾出版《〈论语〉是用来养心的》、哲理漫画集《人生哲理漫画书》《幽默自零度降落》、随笔集《与生活讲和》、历史类畅销书《天下文胆》(与人合著)等。曾担任百集电视室内幽默剧《有缘咱就吃顿饭》总撰稿。

展开
内容介绍

  《捍卫论语3:朴素的民本情结》主要是围绕《论语》中的《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等展开。紧紧围绕原文要义,站在历史背景之中来重新界定《论语》的深意,更为贴近孔子原意,并且将人文思考与哲学思辨紧密结合,旁征博引,纵横捭阖,庄谐参半,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思想性和知识性。
  视民如伤,苍生在念。即便周游而归的自己此身已老,但用一己良知积极改造社会的火焰依然没有熄灭,对以德化民的用世之思依然那么向往,心怀黎元的普世情怀依然那么炽热。他反对严刑苛法,抵制战争暴力,永远将最深情的呼唤,送给民丰物阜的万井笙歌。他希望以文化民,而非以法治民,始终将执政理念定义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希望统治者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彬彬有礼的世风,化民导众,实现文质彬彬、纲常有纪的和谐大同社会。

展开
精彩书摘

  【泰伯07】
  〖原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释意〗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弘大而强毅,他担负重而道路远。以推行仁德为己任,不也重吗?为之要奋斗终生,不也远吗?”
  〖啖言〗
  大操烈烈、千古鸣响的烈士临终绝命辞里,尤爱文天祥的《衣带赞》。
  赞云:“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胸中抑郁难伸,但眉宇展阔自如,心里感慨万千,笔下却波平浪静。不愁苦,不纵情,不激愤,不怨怼,只见坦然赴死的豪迈与从容。
  首句即直道孔孟二先生说过的两句话。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而赞中虽未言明,但一样深追的便是曾子的这句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我认为,不独文丞相,后世几千年来为家国与道义,抛家舍命,慷慨就义的烈士,都在这里得到了丰沛的精神支撑。
  人们常说,文以载道。这个“道”是什么?它就是以弘大强毅之德所担负起的仁德之道。心灵不宏大,性情不强毅,不足以担此重任,行此远道。
  孟子提出了具体修炼方法:“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目的很明确,通过养自身浩然之气,来达仁行道,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格外注意到:“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孟子·公孙丑上》)
  正因大义在握,浩气沛胸,所以孟子才有别于孔子,显得那么狂放不羁,鄙视王侯,那么胸怀天下,放怀自任。
  孟子的气节与风貌,却远可从其师祖曾子这里找到最初的养成。
  追求弘毅,以仁为己任,一息尚存,此志不懈,始终感觉任重道远,砥砺而行,直至死而后已,这是曾子的观点。从这里看,就已经预示了孟子的必然出现。那种将生命慨然赴之,追求道义不息的恣肆和倾情,洒脱与爽朗的君子气概,便是从曾参这里启程。
  以这种精神气概为向导,儒家从偏重于文质彬彬的内心雅静修为,悄悄走向了更为注重捍卫正义、肩负道责、轻生守信、生死以之的豪情与悲壮。
  如果把孔子的学术主张看作是培养一个心灵高尚、以天下为己任的温和负箧书生,曾子让这书生添了些许英气和沉着,脸颊更为冷峻坚毅,而到孟子这里,他又为这书生的书箧添了一把宝剑,眉宇间多了一道不屑,性情中多了一份大气开合的敞亮和绝不与俗世苟合的自傲。
  沿着这条思想发展脉络,师徒相接,彼此印心。后中国文人的一切韧性,侠之大者的豪情,皆由此出。
  作为重要的承上启下者,曾子的卓越贡献就是深化了乃师已经指出,但尚无特别强调的人的生命价值体现之路——在担当中付出,在付出中寻找获得,在永恒里享受超越的生命快乐。
  这和古印度的教义不谋而合。《奥义书》说,通向宇宙意识、神的意识的关键在于人的灵魂意识的觉醒,只有舍弃自我去领悟我们的灵魂,才会实现自我的超越和跨进,从而超越自我固有的傲慢、偏见、贪婪和畏惧,通过认识到一切世俗的损失,乃至肉体的死亡,都不能从真理和我们高尚的灵魂中夺走任何东西,我们才能获得亲证灵魂,体验永恒的凝重。
  受此精神养润的泰戈尔说,人的生命就像一条河,它在拍击河岸时却不觉得为河岸所束缚,而它只是认识到应该不停地奔向海洋,因为个体有限的生命,只有融入一种无限的生命意识之中才能葆有永恒。
  真理总是不分畛域,在摇手致意,不为关山漫漫而隔膜。
  我忽然觉得,此时的喜马拉雅山那一侧,一定也有个穿灰色亚麻长袍的孤独书生,在潜心研究《奥义书》的间歇,满心欢喜地驰想着东方的曾参。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山峰对山峰致敬·泰伯
第二章 朴素的民本情结·子罕
第三章 在礼乐中循规蹈矩·乡党
第四章 弟子三千无庸人·先进
第五章 在道德制高点审视·颜渊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