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孔融十岁时曾和父亲一起到了都城洛阳。洛阳有一名士李元礼,影响力很大,想求见他的人很多。但李元礼派头也很大,一般人很难见到。孔融想了一个办法。他到了李府,对守门人作揖行礼道,我乃李大人的世交。守门人很迟疑,最后还是把他们放了进来。爷俩来到堂上,李元礼端详半天,没认出来,很是不解。孔融解释道,我的先祖是圣人孔子,你的祖上是老子李聃,孔子老子有师生之谊,我们不是世交吗?
这个故事,收录在《世说新语》里。孔融的机智,自不必说。我们更感兴趣的是这件趣闻所讲的公案:孔子问礼于老子。
孔子问礼于老子,有不同的版本。《孔子家语》《史记》和《庄子》都有记载,但表述并不相同。
《孔子家语》记载,孔子对南宫敬叔说,我听说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他是我的老师,我想向他学习礼仪。孔子主动向老子求学,这符合孔子的性格。“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开篇就表明了孔子的好学。对好学这一点,孔子很自信。他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在一个超过十家的乡村,必定有和自己一样忠信的,但没有如自己一样好学的人。
南宫敬叔将孔子的愿望转告国君。国君龙颜大悦,马上签发护照。另外,还赠与他们一车、两马和一个马夫。孔子和南宫敬叔扬鞭启程,踏上了观周之路。他们到了天朝上国,向老子问礼,向苌弘访乐,走遍了祭祀之所,考察名堂的规则,察看庙宇朝堂的制度。孔子感慨地说,“我现在才知道,周公的圣明,以及周国称王天下的原因。”
老子是楚国人,担任周国国家图书馆馆长。孔子向老子问礼,并因此拿到了鲁国官方奖学金。如果《孔子家语》所载是真的话,那么可以说孔子是中国最早的公派留学生,而老子则是较早跨国流动的国际公务员。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