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拒绝表面 关键在于真抓实干
独家解读
《光明日报》曾经刊文,为喜做表面文章的形式主义者勾勒画像:一是哗众取宠、不实事求是;二是投机取巧,不埋头苦干;三是走马观花,不深入实际;四是口吐莲花,不脚踏实地。
为政有“栽树”、有“种菜”、有“插花”三种心态:“栽树心态”,最为难得,需要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胸怀和气魄;“种菜心态”,种一茬收一茬,计较自身得失;三者之中,“插花心态”最下之,骤然看去,艳丽无比,实则浮华之下,毫无根基,了无生气。
一些干部喜欢做表面文章,这没有错,关键在于,面子光鲜,一定要靠扎实的里子支撑。用“插花心态”对待工作,不但会丧失公信,还易导致被动,贪图虚名反而会被虚名所害。
“世界第一牛”为什么牛不起来?
为了凸显奋勇开拓、无私奉献精神,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耗资百余万元,在其形象工程--“七夕广场”上塑造一座重达12吨的铜牛雕像,号称“世界第一牛”,作为该县标志性景观。
大力投入城市文化景观建设,本无可厚非,让人们无法理解的,是媒体对该县的信息披露:
该县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国家级贫困县。
在湖北省17个地级市(州、林区)中,十堰市贫困发生率47.6%,贫困程度仅次于神农架林区。而在十堰市所辖5个山区县中,郧西贫困发生率最高。
细心网友的“发现”更加令人叹为观止:
铜牛头部简介牌与尾部简介牌上的数据竟然自相矛盾,头牌上介绍,该铜牛“体宽5.6米,高2.38米”,而尾牌上标注为 “宽5.9米,高2.7米”。
该县政府部门解释,因为由不同部门安置介绍牌导致,头牌由七夕广场建设指挥部负责安装;尾牌由县旅游局设计安装。
另据媒体报道,该县为发展旅游事业,还要将城区沿河道路岸边20多公里雕有七夕文化符号的汉白玉栏杆进行全新包装,以申报吉尼斯世界记录,使之和“世界第一牛”、“天下第一月”遥相呼应,成为打造新“郧西”的新地标。
实际上,“世界第一牛”、“天下第一月”类似字眼并不陌生。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热衷于人为制造“世界之最”、“天下第一”,醉心于创造和申请各种世界纪录、亚洲第一。其出发点大多是好的,希望通过大型活动、大型建设吸引注意力,提升当地知名度和影响力,发展经济,但这种靠政府运作的 “世界之最”、“人间奇迹”,真的能促进当地的文化、经济带向繁荣发达,真的是能给当地老百姓带来实惠吗?
口袋贫穷源于脑袋贫穷,追求表面源于思想肤浅,政治慵懒源于精神懈怠,“世界第一牛”牛气冲天背后,折射出的恰恰是自卑和苍白的内在。正如专家评论的那样:“‘世界第一牛’雕像实质是追求短期政绩效应的急功近利行为,与富有精神文化内涵、鼓舞人心的‘世界第一’离题万里,不认识到这一点,就无法洞察中国与世界的真正差距何在,也就不可能以卧薪尝胆气概砥砺精神奋起直追。这种好大喜功催生的皮毛表象上的‘世界第一’,不仅给世间留下笑柄,而且凸显深入骨髓的自卑心理,可怜又可悲!”
为政有“栽树”、有“种菜”、有“插花”各种心态:“栽树心态”,最为难得,功夫下在根基,而且需要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胸怀和气魄;“种菜心态”,立足当下收益,种一茬收一茬,计较自身得失;三者之中,“插花心态”最下之,骤然看去,光鲜亮丽、美艳无比,实则浮华之下,毫无根基,了无生气。
轻形式,重结果,新时期新“官”念
2012年11月30日,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其主持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专家座谈会上,面对第一位发言专家冗长的礼节性开场白 “尊敬的王书记”,直接打断,他请在场专家少说客套话,言简意赅。
王岐山还请专家们尽量少用讲稿,多提观点,多互动,注重实效。他表示“说长话容易,说短话不容易”。还拿丘吉尔一段话举例,“如果给我5分钟,我提前一周准备;如果是20分钟,我提前两天;如果是1小时,我随时可以讲。这个演讲就是属于随时可信口聊的水平。”幽默的说:“参加王某人的会,不准念发言稿,要学会深刻思考。”
与“王式会议风格”异曲同工的是“李式即时提问”--时任副总理的李克强在国务院召开“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听取汇报过程中,要求官员不要念稿,并即兴提问。有的官员幽默地表示:“只会照本宣科的官员,在这里不好混了。”
“李式即时提问”和“王式会议风格”意在倡导何种工作作风呢?笔者总结为,干部应具备三大意识:
第一,责任意识。责任到人才能工作到位,不流于表面。真抓实干,手握第一手信息,才能信手拈来,脱口而出。
第二,问题意识。建立真正的问题意识,敢提问题、会提问题、能提问题,多向自己提问,私下做足功课,才能经得起别人的问题测试。
第三,结果意识。以终为始、目标明确、执行到位,结果第一。“请给我结果”,没有结果的工作,浪费人力物力,毫无价值。
三大意识,总结为一句话就是,负责任、重调查、重思考、重实践、重结果,是新时期干部的新“官”念。
有些干部及其部门习惯走过场,将本该亲自抓落实的工作“层层转包”,当甩手掌柜。这种追求形式、流于表面的作风,有时带来致命、不可挽回的错误。《新京报》层深度追问“长治苯胺泄露事故”背后的深层原因:
山西长治苯胺泄漏事故发生后,一连串问题在叩问着主事部门和负责人的工作作风:肇事方天脊化工早在2008年3月就已安装了直通山西省环保厅的“在线实时监控系统”,总投资8.5亿多元。但花巨资打造的监控系统为何在关键时刻掉了链子?自2005年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苯胺车间爆炸事故导致松花江污染之后,国家要求对大江大河边化工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山西省环保部门是如何进行这项排查的?早在2012年2月山西省环保厅就查处天脊集团2011年全年连续多个季度超标排放,属严重环境违法,并挂牌督办要求整改,可就在2012年的3月、4月,天脊集团又因为超标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使用不规范等违法行为,被山西省环保厅查处,可为何仍旧发生事故?
正如该报所言,“监控系统失灵,不仅体现在有形的设备上。”“8.5亿元号称”全国第一“的先进监控系统居然不检测苯胺,拉网排查走过场,挂牌督办屡办屡犯,一个有着重大环境风险的企业,就这样容忍其日复一日带”病“生产,在这种监控的全面失灵下,最终酿成大祸恐怕是必然的。”
“无形”的东西往往比有形的更具杀伤力,危害更大。设备再先进,没有责任意识、没有务实求真的态度,只能是摆设。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