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明成化至正德间苏州诗人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14546
  • 作      者:
    徐楠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徐楠,男,哈尔滨市人,1978年生。1996~2003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先后获文学学士。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在明代诗歌发展史中,以沈周、祝允明、唐寅等为代表的成化至正德间苏州诗人别开生面。自标一格。《明成化至正德间苏州诗人研究》通过对几个专门问题的集中考察,揭示出这上地域性文学群体在文化渊源,心态.创作观念与实践等方面的独特价值,为深入探究明代诗史及明代文学批评史中的重要问题提供了有益的观点和思路。
展开
精彩书摘
    可见,他从反拟古的意义着眼,对苏州诗人“以抒写性情为第一义”的“天真”作风,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至6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仍给这一诗人群体以一席之地。该书肯定他们整体上“诗风较为平易,不傍门户而自成一派”,“诗中常有画意,题画诗和写景诗清新可读”;又在评价唐寅时,认为其“作品风格有时不够严肃,流于浅谑”。①而在此前后,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著有《宋元明诗概说》一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汉译本)。他将沈周诗歌作为所谓“市民诗”代表,予以高度评价。虽然没有充分的论据支持,但这种提法至少表明,在吉川眼中,沈周的作品是与明代复古派有着本质差别的。②
    总体来看,20世纪80年代以前,学界有关苏州诗人的研究大多属速写式的简单勾勒,深入解析难得一见。至80年代后,这种情况逐渐开始改变。1989年,台湾学生书局出版简锦松《明代文学批评研究》,其第三章为《苏州文苑》,分别探讨苏州文人的博学传统、倡导古文辞活动之特点及其与北方格调派之关系,且认为其论诗“喜称唐风,虽有趋向,而未有严格之宗主”。1992年,学林出版社出版陈建华专著《中国江浙地区十四至十七世纪社会意识与文学》。该书专设《复兴》一编,集中讨论祝允明、文徵明、唐寅三人的思想与文学活动,同时分析了徐祯卿沟通南北文风的文学史意义,并且将上述诸子的活动置于明代文学史发展大环境中,将其与以李梦阳为代表的前七子派进行比较。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成化至正德间苏州诗界高潮出现的深层原因
第一节 元末吴中文人群体——明代苏州文人文化精神的上游
第二节 明前期治国之道与苏州文苑发展外部条件辨析
第三节 博雅多趣与官隐相融——从明初延续至成化正德间的苏州文苑文化传统

第二章 成化至正德间苏州诗人基本情况及其与外围诗派之交游
第一节 成化至正德间重要苏州诗人传记资料、别集述略
第二节 有关成化至正德间苏州诗人组成及分期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 成化至正德问苏州诗人与外围诗派之交游

第三章 成化至正德间苏州诗人的个性意识及两种典型心态
第一节 成化至正德问苏州诗人的个性意识
第二节 安隐自守、和顺圆通:对沈周心态的进一步分析
第三节 张扬发露、怨怼愤激:祝允明的心态特征及成因

第四章 漫兴精神:成化至正德间苏州诗人的典型创作观念与特征
第一节 漫兴精神的发抒
第二节 漫兴精神的调节
第三节 明代诗歌思潮中的漫兴精神

第五章 成化至正德间苏州诗人的诗歌创作
第一节 沈周的农村生活诗
第二节 祝允明的《述行言情》组诗
第三节 成化至正德间苏州诗人的题画诗
第四节 成化至正德间苏州诗人的《落花》诗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