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知识精英的文化苦旅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95035
  • 作      者:
    张宝明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张宝明 男,1963年8月生于安徽蒙城。1985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获中国现代文学硕士学位;1995年7月,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武汉大学出站博士后。现任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诗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从事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文化思想史研究。曾在《文学评论》、《南京大学学报》、《学术界》、《福建论坛》、《天津社会科学》、《文史哲》、《文艺报》、《光明日报》、《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报刊发表、转载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启蒙与革命——五四“激进派”的两难》、《自由神话的终结——20世纪启蒙阙失探解》、《忧患与风流——世纪先驱的百年心路》、《20世纪:人文思想的全盘反思》、《多维视野下的<新青年)研究》等多部,共计100余万字;主编《回眸(新青年)》(语言文学卷、哲学思潮卷、社会思想卷)。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各2项。200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称号。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知识精英的文化苦旅》在注重历史感的同时,重点关注的是人物文化内核中最为敏锐、活跃或说到现在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火花。在历时性中体现共时性,在回眸过去中体现当代性,在价值的摄取里体现批判性,在司空见惯的思想资源里渗透着强烈的生命体验与感悟。在具体的章节叙论中,分论与合论相结合,先分后合是各个章节的共性。分论,一般是从介绍人物的生平和思想经历开始,然后对其思想内核中最关键和最富“意义”的资源做必要的涵盖与分析,力求对人物思想的来龙去脉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梳理;合论,则将该思想模块人物间的趋同与个性特点作为推销的“卖点”。
展开
目录
前言  在苦旅中憧憬未来<br>第一章  “改造国民性”:世纪初的主潮<br>第一节  “新民说”:世纪启蒙的发轫<br>一、梁启超:“两头不到岸”的思想之舟<br>二、“国民性”:“公德”与“私德”的交战<br>三、“自由”与“权利”的歧义<br>第二节  《新青年》:世纪的风流<br>一、陈独秀:由民主而自由的历程<br>二、“新青年”:被唤醒的雄狮<br>三、“个人”与“社会”的砝码<br>第三节  鲁迅:永远的“国民性”<br>一、“精神界之战士”<br>二、阿Q:“沉默的国民的魂灵”<br>三、“思想自由”与“民众合力”的吊诡<br>第四节  现实关怀·社会关怀·人生关怀<br>一、着眼点:同立于思想晕轮的圆心<br>二、兴奋点:“同唱一首歌”<br>三、归宿点:来自不同终端的关怀<br>第二章  自由主义三代人<br>第一节  “自由”:“群己权界论”<br>一、严复:激活于英伦<br>二、自由:“群”与“己”的摇摆<br>三、两种自由的涵盖一<br>第二节  “自‘由”:“健全的个人主义”<br>一、沐浴在“关雨”中<br>二、胡适:内倾的自由观<br>三、永恒的价值资源<br>第三节  “自由”:“高度的自由”<br>一、“五四的儿子”<br>二、殷海光:“自由与民主”的辨析<br>三、“高度自由”的精神<br>第四节  自由:并不一致的代价<br>一、“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br>二、自由的基线<br>三、“自由”的歧路<br>四、“自由”的结语<br>第三章  激进意义下的精神类型<br>第一节  “恨铁不成钢”<br>一、“世家子弟之桀骜者”<br>二、谭嗣同:诗意浪漫的“激进”<br>三、两难:殉道者的悲患与乐观<br>第二节  学问家与革命家<br>一、双重角色的扮演者<br>二、章炳麟:“用国粹激动种姓”<br>三、“依自不依他”<br>第三节  深情的历史选择<br>一、书生革命家的情怀<br>二、李大钊:“调和”的价值意义<br>三、“一力之独行”<br>第四节  拒绝平庸:对激进主义检讨的再检讨<br>一、“自我”膨胀:另一种意义上的“精神胜利法<br>二、“个性”消泯:以“心”入世的乌托邦<br>三、“心不从心”:另一种逃避<br>第四章  保守主义:另一种文化资源<br>第一节  拯救与逍遥:文化功夫释义<br>一、“文化怪杰”<br>二、辜鸿铭:“富于想象的理性”<br>三、“守”出真性情<br>第二节  “整合”:面对“迷乱之现代人心”<br>一、“东方之子”<br>二、杜亚泉:无法化约的“保守”<br>三、“统整”:来自世纪末的初步评价<br>第三节  吊诡:在“可爱”与“可信”之间<br>一、孤独的哲人<br>二、王国维:“科学”与“人文”紧张的典型个案<br>三、“死”的意义拷问<br>第四节  守成:中心与边缘的涂改<br>一、“尴尬”的启示<br>二、差异:在谐和的同唱里<br>三、相对于“激进”的评价<br>第五章  “新儒学”:世纪末的复出<br>第一节  定位:在文化三路向之间<br>一、“新儒家”第一人<br>二、梁漱溟:“文化三路向”之说<br>三、“中国文化要义”<br>第二节  “文化更新”:“以人文精神为中心”<br>一、海外新儒家第一人<br>二、钱穆:“人生三路向”<br>三、“历史”视野下的“特殊精神”<br>第三节  “三统”并建之路向<br>一、孤傲的后来者<br>二、牟宗三:“离教”与“圆教”<br>三、“三统”:道德理想的深层言说<br>第四节  “新儒家”:化解紧张之后的紧张<br>一、“返本”:一个基本信念的确立<br>二、“开新”:体系内部的紧张<br>三、文化及其承诺<br>结语  在憧憬中感念苦旅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