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生本不苍凉:民国十六名士写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0067768
  • 作      者:
    张建安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人生本不苍凉:民国十六名士写真》是近代以来十六位有血性、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合传。他们多生活于乱世民国,有着不同的生活轨迹,但他们身上有着知识分子共有的高贵品质:血性与良知。他们用自己的生命饯行时代的使命,奏鸣着一曲曲时代的强音。
展开
精彩书摘
  农民运动为国民革命的主力军,这是彭素民对中国革命理论的一大建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彭素民还身体力行,旗帜鲜明地大力支持农民协会和农民武装的建立。他与廖仲恺一起亲自参加了南海县佛山镇南浦村农团军成立大会;他代表国民党中央执委会严正谴责广宁县县长压抑农会成立的事件。为保护花县农会,他又特致函厂东省长公署,“希转饬花县县长,出示保护,以免滋生事端”。
  彭素民不愧是国民党农民运动方针、政策的奠基人之一,也是广东农民运动的开拓者和领导人之一。不仅如此,在此期间,彭素民与彭湃一起,谱写了国共两党人士精诚合作的新篇章。
  彭湃(1896-1929),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早期农民运动领导人。1917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1921年回国,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任海丰县教育局长,旋即从事农民运动。1923年任海丰县总农会会长。次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彭素民出任农民部部长期间,彭湃担任部长秘书,襄助彭素民整理部务。
  彭素民对彭湃非常信任。除担秘书工作外,经常派他去参加许多重要活动和调查处理一些重大事件,彭湃还被委任为农讲所主任。不料,彭素民对彭湃的信任,竞受到国民党右派指责,称:“农民部其部长初为共产党员林祖涵。林去职,彭素民继之,然一切部务,则为秘书共产党员彭湃把持。”这纯粹是有意歪曲。彭素民是一位尽忠职守、事必躬亲的实干家,直到临终病危期间,仍在履行农民部部长兼广东农品展览筹委会委员长的职责,亲自致函青年部长邹鲁,请其于7月5日下午二时派员出席农品展览会各部联席会,“共商进行而利公益为盼”。
展开
目录
宋教仁:“为宪法流血第一人”
宋教仁之死,为中国近代民主法制进程投下了浓重的苍凉色彩,令无数的仁人志士悲痛不已。他们不仅为宋教仁悲哀,也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担忧。正如于右任先生所说:“我不为私交哭,我不为《民立报》与国民党哭,我为中华民国前途哭!”
彭素民:“死便埋名也自由”
1924年8月3日,彭素民积劳成疾,病逝于广州博爱医院,年仅40岁。追悼会上,主祭人廖仲恺悲痛之至,“于军乐呜呜声中,欷嘘饮泣,全场注视,皆为动容。”
值得注意的是,彭素民致力革命二十余年,“未尝为家谋”。所任职务不可谓不高,但他不谋私利,为革命鞠躬尽瘁,乃至英年早逝后,竞然“家贫母老,子女六人俱幼弱,教养无资”。
廖仲恺:举家殉国亦不惜
在威胁越是迫近的时候,廖仲恺越是坦然自若,将生死置之度外。
他说:“我为国家,为本党,无论何人反对,我皆不畏。即击我杀我,亦在所不惜。”
他还说:“苟利于国,则吾举家以殉,亦所不惜。”

邓演达:以身殉志,不亦伟乎
何香凝与茅盾怎么也忘不了邓演达“热血男儿”的形象:“他就是择生。他有独到的政治见解,他具备着几乎近于执拗的顽强的个性——他能写、能讲,他对中途背叛了总理(指孙中山)遗教的那些升官发财之士表示了无穷的憎恨。他又能带兵,能打仗……”(何香凝:《忆邓择生》)“尽管他依从理性的指示,竭力使他生活纪律化,因而举止言语也有强烈的纪律味儿,但终于不能掩盖他本性的热烈的感情,他实在是一个热情的人。中国话有一句叫做‘热血男儿’,我想择生先生就是这称呼的典型”。

(茅盾:《一段回忆》)杨杏佛:“为人权流血第一人”
杨杏佛既是“为人权流血的第一人”,也是一位有牺牲精神的热情的歌者。热爱民主、科学、自由的人们将永远记住他,而在回顾他的事迹的时候,是否也可听到他的歌声:
人们,你苦黑暗么?
请你以身作烛。
用自己膏血的,方是真正光明之福。
蔡锷:“但为四万万人争人格”
随着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逆流日益张狂,蔡锷的愤慨之情也越来越激烈,他愤愤地对朋友说:“眼看着不久便是盈千累万的人都要颂王莽功德上劝进表了,老袁便安然登上大宝,这叫世界各国看着中国人是什么东西呢!我们自知力量有限,未必抗得过他,但为四万万人争人格起见,非拼着命去干一回不可!”

蒋百里:做一个有骨气有作为的中国人
民国二年(1913年)6月17日夜,蒋百里又憋着一肚子气由京城回到保定,他的气色非常难看,下定了自杀的决心,接着便写起了遗书。
留给母亲的遗书这样写着:“为国尽忠,虽死无关重要,然于陆军前途及国民有益。遗币二百,薄田数亩,聊供赡养。”

杨杰:绝不为亡者之臣
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开幕式上,由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提议,发出了全体会议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唁电,揭露了杨杰将军的死因,并给予杨将军高度的评价:
“凉闻杨杰将军在由滇经港来平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途中,惨遭国民党匪帮用最卑劣的手段加以暗杀。本会议全体同人,无不痛悼!杨杰将军多年来为民主事业奋斗,久为反动派所深忌,于今竞遭惨祸;本会议全体同人,除一致决议向责会表示哀悼外,深信杨杰将军的死,将会更加激励全国人民,一致努力,把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及其主子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最后残余统治,建设崭新的中国,以慰先烈,而安生者。谨电致唁!”

邵飘萍为“新闻救国”而死
回顾邵飘萍的记者生涯,面对死亡威胁的次数不可谓不多,邵飘
人生本不苍凉萍有时也免不了与常人一样会“心悸”,但他将责任心建立在“新闻救国”的信念之上,所以并不退缩。《新闻学总论》中,邵飘萍仍再三强调新闻记者的责任心,称:“新闻记者之尽职,以道德人格为基础,以侠义勇敢为先驱,而归本于责任心之坚固。张勋复辟之役,余因亲赴天津发电,彼时京电局为辫子兵所占守,途经丰台,夹杂两军之中,几死于流弹之下。当时之危险状态,至今思之,犹为心悸。若果死,则责任心命我不得不死也。”

林白水:赴死岂能无眷恋
林白水自知大祸将临,他神态自若,要求给家人写遗嘱。遗嘱写道:“我绝命在顷刻,家中事一时无从说起,只好听之。爱女好好读书,以后择婿,须格外慎重。可电知陆儿回家照应。小林、宝玉,和气过日。所有难决之事,请莪孙、淮生等诸友帮忙。我生平不作亏心事,天应佑我家人也。丙寅八月七日夜四时,万里绝笔。外玉器两件,铜印一个,又金手表一个。”匆促之间,“八月六日”错写为“八月七日”。

成舍我与《民生报》被封事件
成舍我本人曾在《我有过三次值得追忆的“笑”》一文中回忆此事:“民国二十三年,我所主办的南京《民生报》,因为揭发行政院政务处长彭学沛经手建筑行政院官署,贪污舞弊,汪(兆铭)是行政院长,不料竞认为这是对他的一种重大冒犯。虽然铁证如山,他仍不顾一切,以最大压力,将《民生报》非法封闭,将我非法拘禁了40天,并永远不许我在南京办报。此在当时,曾为一轰动全国之巨案。我出狱以后,他叫人示意,如果我向他低头,则一切不难和解。
……

史量才:“人有人格,报有报格”
杜重远与新生事件
黄炎培:走向“胜利”与“民主”
马寅初和他的《农书》
梁漱溟:“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