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企业家的逻辑:我熟识的20位商界人物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608586
  • 作      者:
    赵明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是一本“企业家观止”,静下心来阅读、思考,相信读者会有意外收获。由马云、张朝阳、唐骏、周鸿棉、古永锵、陈文玲、荆林波联袂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赵明,生于70年代,河北河间人。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先后修完金融系金融学在职研究生课程、新闻系新闻学在职研究生课程。
    现就职于中国经济时报社。对商业经济领域有10年以上报道经验,在业界有深厚积累。 
展开
内容介绍
  为读者从一些特定的角度了解和理解企业家提供了可能。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后,企业很快成为改革大局中最活跃的细胞。这个细胞的灵魂是企业家。因此,大致可以说,企业家是近25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大舞台上最引人注目的群体。20世纪最后10年,在中国舆论中,企业家是打破旧体制的冲锋陷阵者,是重新组合各种生产要素使其焕发出倍增的产出能力的魔术师,是令人惊叹的增量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企业家头上戴着多个炫目的光环,企业家等同于改革家、等同于这个社会的先进分子。但后来,一批又一批企业家跌倒了,人们开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企业家,“原罪”的说法成为流行语。再后来,舆论又开始拷问一些企业家的为富不仁,“5·12”大地震使企业家的形象再次受到负面的涂抹。
展开
精彩书评
  今天任何一家企业想在21世纪活好,都要学会开放、分享、责任和全球化。赵明的《企业家的逻辑》一书,是一次开放与分享之旅。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 马云
    赵明的访谈有他作为媒体人敏锐的视角和善于挖掘的功夫。企业家创业的艰辛,守成的挑战,通过他的笔触得到了真实、客观的记录。当我聊天时我聊些什么?各种话题都会成为我们在一起时无所不谈的触点。在他的笔下,企业家们不再是人们熟悉的陌生人。 
      ——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张朝阳
    企业家是这个社会被关注而不被理解的一群人,他们总在不经意间被传奇化或被误解。赵明这本《企业家的逻辑》可贵之处在于,他从细微处入手,做着尽可能还原这一群体的努力。
      ——新华都集团cEo兼总裁 唐骏
    机场售卖的绝大多数企业传记都更像传奇小说:淡定从容、高瞻远瞩、优雅华贵。事实上,企业修史粉饰太多,原生态真实记述太少。《企业家的逻辑》一书,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别样的视角,尽管这样并不讨巧,但是却可以还原真实的经验和教训。
  ——奇虎360公司董事长 周鸿讳
    赵明是在资深媒体人中少有能写,敢写,也用心写的人之一,《企业家的逻辑》是把我们行内很多少有人知的真相和读者分享之作,难得!
          ——优酷网CEO兼总裁 古永锵
    在企业家叱咤风云的商场上,有这样与之心灵沟通的真实感人记录;在作者荡漾着的春风雨意中,充满对创业者的理解和尊敬;在祖国走向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中国的企业家以他们的激情、坚忍甚至苦痛,作出了不愧于这个时代的独特贡献。让我们向企业家精神致敬,让我们向潺潺陈述企业家精神的作者致敬!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 陈文玲
  这本《企业家的逻辑》,透过记者的敏锐眼睛,凭借学者的睿智思辨,必将博得业界的广泛关注。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荆林波 <
展开
精彩书摘
  爆得大名之后,一个年轻人应该如何面对?我其实也保持警醒,我的结论是名利场是人生的一幕大戏,既然已经是个角色,就要把戏演好!从2006年5月14日《对话》的《财富新生代》播出,整整半年时间里,我每天大约要接受10次左右的采访。我是媒体记者出身,很希望能满足我的同行们的采访要求,但最后实在应付不过来了,想了几个主意:助手能挡则挡,如果实在挡不了,就快速电话采访,如果电话采访实在不行,就约个时间,大伙儿一块儿集中采访。
  后来,我发现,所有有关我的采访,不外乎集中于两点:一是为了女朋友奋而创业的故事,一是第一桶金的故事。一本财经杂志的文章,写得很有道理:在某某的默契配合下,高燃像祥林嫂一样,重复诉说着一个动人的创业故事。
  在朋友的建议下,我做了回应,写了篇《每个人都是祥林嫂》的博客。
  总结中,我也沮丧地发现,我的所谓的事迹其实也就这么多,一个寸功未建的黄毛小子,有什么可牛的呢?
  于是我慢慢调整自己,希望回到从前。从前是什么?一方面,低调一点。细心的人会发现,我在《新闻会客厅》与在《对话》和《鲁豫有约》以及《赢在中国》中的表现截然不同。另外,要厚积薄发,多学习。一个努力向上的年轻人,在一个充满机遇,当然同时也充满风险的经济丛林中,一定要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要清楚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
  我到底有几斤几两?一个懵懵懂懂的农家少年,从小喜欢读名著,喜欢伟人传记,疯狂地崇拜毛泽东;有点小聪明,从小学习成绩可以,上了一所好大学;运气可以,遇上了几个愿意帮助我的人;做了一段时间的财经记者,后来在有心人的帮助下,有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再后来,引入了一两笔投资,把公司做得在行业里有点影响力;最后,离开了自己创立的公司,从头开始……
  2006年10月底,我们杭州的董事会开完,我要离开我创办的公司的消息传出,引来了媒体再次铺天盖地的报道,我的手机在一天之内打完8块电池。到处都在惊呼高燃被董事会踢出局!80后创业者遭遇资本腰斩……
  看看,高燃出事了吧!我就知道会这样!整整两周,互联网江湖都在流传这样的话语,一如2006年岁末《满城尽带黄金甲》中那黄得晃眼的菊花台。
  这个时候,我既没有关上手机,也没有出门度假。对我而言,既然已经打定了主意,就不会害怕面对。我知道,故事还远远没到结束的时候——人生的故事。我深信,一个激动人心的人生故事会继续上演。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80代
高燃(1981):在起飞时滑落
他欣赏英雄,也有成就一番事业的梦想,但从未想到,在还一无所有,还在为未来努力拼搏
时,“名声”会如此迅猛地来到身边——媒体给了些”惊心动魄的头衔”——“80后创业英雄”、“80后财富新贵”、“80后亿万富翁”……
然而,冷暖自知。
在“被董事会踢出局”、“被资本腰斩”之后,他重新开始,创办狗仔网(后更名为中国娱乐
网)。前进路上困难重重。
“现在我已经爬到北京香山上了,海拔557米,而我的目标是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高燃说。

第二部分:70代
陈天桥(1973):独裁讲道理
他很强势,很霸气,为人谨慎,精于计算,喜欢全局的控制感。他更像个工程师——既注
意大局的平衡,也缜密地计算到每个细节——他是盛大董事长陈天桥。
一次“挖墙脚”,改变了他。
2004年夏,还在卖脑白金的史玉柱到盛大参观学习,陈天桥悉心接待。然而,史玉柱前脚
走,陈天桥后脚就收到了<英雄年代)游戏项目组的辞职报告,辞职原因上一致写着“为寻求自我发展”,这一干人等,很凑巧地“自我发展”到了史玉柱的公司。
“2005年以前,我非常牛,我是王者,我要求别人按照我的规则来做事情。”陈天桥说。如
今,他让员工自己给自己涨工资,可以和员工分享20%的项目收益,可以坐下来听20多岁的毛头小伙子讲不着边际的商业计划,他完成了从英雄到平民的心态转变。
马化腾(1971):一个产品经理的方寸江湖
1998年,他拿着母亲的退休证,注册了家叫腾讯的公司。他把以色列人开发出的ICQ汉化为QQ。一开始在线人数少,聊不起来,他只能一个人陪三个人聊,自嘲“三陪”。人多了,他又不知道怎么赚钱。他想100万卖掉,但谈来谈去,即使还价到60万,依然没人接手。他求过新浪,找过搜狐,但后来都不了了之。
如今,腾讯是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它一个季度的收入,相当于新浪、搜狐、网易、百度
等巨头一年的收入。庞大的“企鹅帝国”,在中国互联网业界风头无两。
马化腾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终成霸业7除了被业界奉为圭桌的“马化腾法则”,他还有哪些看家本领?
丁磊(1971):成在有意无意间
“人生就像一盒手榴弹,你永远不知道会拿到哪一颗。”——这是丁磊早期个人网页上所列出的人生格言,改编自《阿甘正传》。
他曾在啤酒馆买醉,疲惫到难以支撑;曾与自己请来的CEO斗法,搞到对方带着保镖上班;
曾跟人签下卖掉网易的合约,没想到最后一刻竟遭毁约……
无路可走时,他开始转头相信自己,开始发奋,一不小心首富了。
如今,他独享寂寞,高处不胜寒。
“作为一个老板来说,每天要承受很大的压力,每天要有很多信息来自于竞争对手或是市场变化,真正能够在这个层面跟你沟通、分享、讨论的人非常少,做企业这几点非常不理想、不舒服。”丁磊说。
周鸿祎(1970):说出10亿美元的教训
他总是以一个斗士的面目出现,斗遍了互联网业界的权势人物:CNNIC主任毛伟、百度CEO
李彦宏、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瑞星董事长王莘……他数度与人对簿公堂,更曾在法庭上差点与李彦宏挥拳相向。
他有心头永远的痛,为了对抗,他把公司以1.2亿美元突然卖掉,委身雅虎。“可你想想看,本来一个可以做成10亿、20亿的公司,1个亿就卖掉了,你难道不觉得是一个教训吗?”他反思,他发奋,他励精图治,卧薪尝胆。
周鸿袢还有没有翻盘的机会?他如何评价过往?

第三部分:60代
陈一舟(1969):大佬的反思
与张朝阳、丁磊、王志东等一样,他是中国互联网第一批创业者,但随着第一轮互联网泡沫
破灭,他出售了ChinaBen。但他发誓,一定要做个“市值10亿美元”的企业出来。
他创立千橡,从头再来。因急于求成,他曾两年内陆续收购UUme.corn、RenRen.tom、
DoNews、校内网等近10家网站,业务范围涉及当时所有热门概念。“他给投资人画了一张‘众星拱月’的图,但最后星星满天都是,月亮却找不到了。”
陈一舟开始转身,认定SNS,豪赌校内网,融资4.3亿美元,决心翻盘。
从ChinaRen到千橡,一轮轮的创业轮回,陈一舟干劲十足。作为商界精英中的另类,他堪称“创业狂人”,不停地追逐、奔跑、反思、再奔跑。
然而,中国在2000年之后,没有出现一家非常成功的网站。陈一舟的机会何在?
李彦宏(1968):技术崇拜者之惑
他是个顺风顺水的创业者,他是个鄙视管理的技术狂,他崇拜乔布斯,认定只有技术才能让
公司立于不败。
他成于技术,在纳斯达克创造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神话,批量生产了成百上千的千万富豪,让
员工打出“百度人民很行”的标语。但他又败于技术,“三鹿门”、“竞价门”、“罢工门”……一个个危机累积,让百度风雨飘摇,自己也处在被董事会罢黜的边缘。
他曾认为,在中国,无声的不是管理,是技术,太少的人真正关心技术进步,太多的人醉心
于把管理当战争,把自己当毛泽东。但是。如今,他开始转变,开始直面公众,开始穿着鲜艳的衬衫……
对一个技术崇拜者,他的未来之路该怎么走下去?
季琦、梁建章、沈南鹏、范敏:4个人的规矩
有谁不知道携程、如家、汉庭、红杉资本?有谁知道这4个人的故事?
中国企业占主流组织关系的,历来是“君臣”和“同伙”(江湖兄弟),但季琦、梁建章、沈南鹏、范敏创造了新的合作模式。
在梁、沈、季、范4人组合里,没有“皇帝”,也没有“大哥”,他们创立的携程、如家,虽
然经历多次高层人事变更,却从来没有发生过震荡,都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并一直保持着优异业绩;他们为中国企业树立了一个高效团队的榜样,最终获得了共赢结局。
“契约之精神”、“成功之意愿”、“妥协之风度”,外界总结,是这个“第一团队”连环创业成功的“秘籍”。
他们4个人的成功,还有哪些偶然与必然?
古永锵(1966):我还是适合当“一把手”
他属马,张朝阳属龙。当年他与张是龙马精神、配合默契。
他长期担任张朝阳的“二把手”——搜狐首席运营官,在新浪门户老大地位牢不可破,网易
游戏业务盈利能力突出,搜狐运营举步维艰之际,他运筹帷幄,频频出击,为搜狐基业打下坚实基础。
在搜狐做“二把手”的那些年,他深深知道,搜狐金碧辉煌的宫殿外,只写着3个大字——“张朝阳”。
他决定重新出发。
有一天,他宣布从搜狐出来,“我运营出身,也喜欢运营,一定要做一把手。”
他创立优酷,成功崛起,成就优酷视频领域第一品牌,如今正稳步行进在上市的路上。
这两家企业有何不同?一、二把手有何不同?听古永锵为你娓娓道来。
张朝阳(1964):当我聊天时我聊些什么
他名头响亮,被视为作秀高手,但事实真是这样吗?跟他接触比较多的人对他都有一个印象:
不是很善言辞,甚至有些木讷,但是为了公司利益,为了节省费用,他没有其他选择,只能真诚地作秀。
世人都知道他的光鲜,有谁知道他的内伤何在?他曾经面临人生的刀锋。从1999年到2002
年是他人生的噩梦。每天睡不好觉,每天应付很多事情,甚至他连病都不敢生,他怕被董事会一脚踢出门外……
他如何自我舒缓,自我救赎?他又是如何转危为安?
坐在茶馆里,让我们听张朝阳袒露心扉。
马云(1964):鲜为人知的身后贵人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部分人是死在明天晚上,只有少数人才能
见到后天的太阳。”马云说。
他是个幸运者、成功者,甚至是万千人的偶像。
在成功背后,是他的一次次转变:小时候被视为“问题少年”,但他突然发奋学习外语;在北京外经贸部打工时表现突出,他却毅然跳上火车返回杭州,创办阿里巴巴:大笔融资进账之后,却被迅速消耗殆尽,公司奄奄一息之际,他突然绝处逢生……
马云是如何成功的,他背后有着怎样的机缘,他遇到了哪些幕后推手?
蒋锡培(1963):在政商跷跷板上
他被称为“电缆大王”,他与马云、牛根生、朱新礼、江南春、郭广昌、李东生、虞峰等同为长江商学院同学,在政商两界,他都如鱼得水。
他从电缆起家,经历数次改制:需要带“红帽子”时,他改制为乡企,顺利从银行拿到贷款,
得到免税政策支持;当受制于产权不清、职责不明时,他能把企业收回自家手中;当国家电网改造,被国企排挤之时,他能拉进华能等国企做股东;当政策转变之时,他又能顺利回购国有股,改造成民营股份制……
在潜规则盛行的医药、电缆行业,他如何拿到订单?又如何在政商间闪转腾挪?
史玉柱(1962):左手矛.右手盾
什么叫人才?一件事交给他,做成了;又一件事交给他,又做成了。史玉-柱这样定义
①说到做到,做不到不说;②只认功劳,不认苦劳;③严于律己,宽以待人;④敢于承担个
人责任,艰苦奋斗;⑤追求卓越,永无止境。这是史玉柱钦定的企业信条就。
他为自己制定过三项“铁律”:第一,必须时时刻刻保持危机意识,每时每刻提防公司明天会突然垮掉,随时防备最坏的结果;第二,不得盲且冒进,草率进行多元化经营:第三,让企业永远保持充沛的现金流。
脑黄金、脑白金、黄金搭档、征途游戏在营销手段上,他以恶俗直指人的弱点,并屡屡
奏效。
史玉柱的身上,透射出这个商业年代所有的矛盾。
唐骏(1962):个人品牌的升值之路
他被认为是最出色的职业经理人,从微软到盛大,从盛大到新华都,他跳槽的时机都拿捏得
很准确。
他自己也说,他的辅佐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方式和未来目标——不是一辈子辅佐,永远的辅佐
是没有好结果的。他的辅佐是阶段性的,完成使命就离开,这就是他的价值。中间站他会下车,然后上下一趟。微软这趟列车他已经搭过了,他知道铁路是怎么运作的,下一站马上赶了盛大这趟列车,盛大下来了,他又赶上新华都,一步步都有节奏、都有设计。
他是个熟谙中国国情与人情世故的高手,他处事圆润,待人谦逊,与老板相处和谐,与记者
打成一片。
他是一个公司,一个叫唐骏的公司。他有清晰的角色意识与品牌意识。他有自己树立品牌的
方式。

第四部分:50代
牛根生(1958):在道德的枷锁上
他太想青史留名了,他选择了一条道德立人、道德立企的路,因其传奇、因其速度、因其言
行、因其捐股牛根生“德艺双馨”,被捧上神坛接受膜拜。而蒙牛也被称为“德企
但事事难遂人愿,在中国商业社会混沌的酱缸中,在道德底线模糊的企业界,他不幸成为倒
霉蛋。
之前牛根生说,车的速度快了以后,就会带来风速,这样挡风玻璃上死的蚊子就会多,车速
越快,死的蚊子就越多,这一点肯定是没有办法避免的。蒙牛的发展速度快,自然会给别人带来伤害和危险。
可是,牛根生为什么会摔下来?
郭凡生(1955):“92派”的机遇与天花板
所谓“92派”,原先大多是体制内的政府官员、政策研究者。他们大多在1992年左右下海,
像当时体改所的冯仑、郭凡生,发展所的李国庆,蛇口开发区的武克钢,湖北省委组织部的兰世立等人。他们对中国体制改革有着自己的见解,有投身实践的冲动。
下海后,这批人都有自己的主业。郭凡生做商务信息服务、冯仑做房地产、李国庆做图书、
武克钢做酒业、兰世立做旅游和航空……
“92派”的出现,让整个中国商界为之眼前一亮。
然而,他们又有着自己的短板。如郭凡生,由于未能抓住互联网到来时的机遇,未能及时融
资,未能在搜索领域坚持他的发展速度未能保持。
“92派”遇到了天花板。

第5部分:40年代
柳传志(1944):“核心”是如何形成的
如果以生于20世纪40年代划一道线,我们会看到,海尔张瑞敏、华为任正非、美的何享健、
万向鲁冠球这些与柳传志年龄相仿的著名企业家,依然活跃在中国商业舞台上。
在企业管理的理论建树上,柳传志独树一帜。
他被称为“rr教父”,很大程度上因为其“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事为先,人为重”,
“立意要高,行动要务实”,“入模子”,“拐大弯”,“复盘思维”,“大发动机与小发动机”,“房屋理论”,“不把长跑当短跑跑”等为人熟知的精辟见解。
从中科院计算所下海,历经千辛万苦,到最终脱颖而出,他一步步走到了今天“教父”的位
置。如今,他给联想的就两个字:“核心”。一路走来,孙宏斌、倪光南……他的位置被多人挑战。
他是如何成为“核心”的?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