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叶澄衷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8081818
  • 作      者:
    郦千明著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郦千明,浙江诸暨人,现供职于杭州某省级机关,系省作协会员。曾在全国数十家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30多万字,出版专著《胜迹长存一浙江名人故居》(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展开
内容介绍
    和历史上的晋商、徽商相比,宁波商团最大的特点就是历经数百年不衰。21世纪的今天,在境外就有30多万宁波帮后代。庄市宁波帮的成团崛起,商团的主要先驱之一叶澄衷居功至伟。
    叶澄衷,名成忠(1840-1899),浙江镇海庄市镇人。他是上海开埠后,早期从浙江来闯荡上海滩,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巨贾之一。他14岁开始在黄浦江上摇小舢板,后来拾金不昧,通过诚信获得发展机遇,经营五金、火油,迅速发迹,当上了“五金大王”、“火油董事”;随后,他又抓住商机,多业开发,在经营房地产、金融、工业等行业中屡获佳迹,最终积资800万两,在上海滩“宁波帮”中一度享有“领袖”的殊荣。
展开
精彩书摘
    苦难的童年固然是不幸的,但不幸之中有万幸,或许他的性格因此而坚强,情感因此而丰富,心灵因此而充满温情。
    离开油坊后,叶澄衷没有再外出做工,一直在家里帮母亲和哥哥耕种祠田。家里依然清贫,依然吃不饱穿不暖。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江南震动。这一年气候反常,镇海一带田禾歉收。迫于生计,哥哥成义只身去上海谋生。澄衷十分羡慕,觉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终究不会有多大出息,希望自己能像哥哥一样,也去外地闯荡闯荡,成就一番事业,让家庭摆脱贫困,年迈的母亲不再辛苦忧愁。
    上海和镇海仅一苇之航,地理相近,人缘相通。上海自南宋建镇后,社会经济获得较快发展。清代上海成为江南漕粮的转运中心,在东南沿海的城镇格局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宁波商人在此经营沙船航运、南北货、杂粮、民信、海味、银楼、酱园、钱庄、营造等行业。嘉庆八年(1803年)旅沪宁波籍人士正式建立以乡谊为纽带的同乡团体“四明公所”五口通商后,中外贸易迅速增长,上海百业兴旺,日趋繁荣,成为甬人外出谋生的首选之地。方志资料记载,“海通以来,挟土货与外人交易,或居间逐什一利,以宁波人居多”。《四明公所大事记》也说:“沪上自各国通商以来,万商辐辏,……吾乡之客沪者日盛”。有人估计,至19世纪50年代初,在上海的宁波人已达6万余人,这其中很大部分是镇海人。从上海回乡的人变化很大,不仅衣着打扮与原来不同,思想观念也有较大变化。谈起城市生活,兴高采烈,眉飞色舞。听说哥哥成义在上海干得不错,开始在一家成衣铺学裁缝,后来租一只小船,往来黄浦江上,向外国船员兜售食品、蔬菜,虽然辛苦危险,但收入远远胜过在家务农。耳闻目睹的种种新鲜事,对少年叶澄衷触动很大,他跃跃欲试,期望也能有机会去大城市打工,这或许是改变命运的惟一出路。他坚信,自己不怕吃苦,只要能赚到钱,什么样的重活累活都可以干,而且不会比别人干得差。
    恰在此时,乡邻倪先生从上海回家探亲。母亲闻讯,立即登门拜访,央求他将儿子带到上海去做工,混口饭吃。倪先生见叶澄衷虽然年纪小,身体单薄,但勤劳诚实,出门谋生的愿望十分强烈,便满口答应下来。从镇海乘船去上海,需一大笔盘缠,家里早已穷得揭不开锅,哪里去弄这笔钱呢?母亲冥思苦索,咬咬牙以大田里尚未成熟的稻谷作抵押,向别人借贷铜钱2000文,才勉强凑齐盘缠。
    咸丰四年(1854),少年叶澄衷经过一昼夜的颠簸,随倪先生抵达上海。初来乍到,他对一切都感到陌生和新鲜。黄浦江上川流不息的外国巨轮,租界内林立的高楼洋房,马路两旁鳞次栉比的商店饭馆,以及大街小巷整天熙熙攘攘的人群,令他目不暇接。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干,争取多赚些钱,有朝一日把辛苦大半生的母亲接到都市一起生活,让她安享晚年。
    选择上海为谋生地点,对叶澄衷来说,除离故乡比较近、容易找到工作等因素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哥哥成义也在这里做工。两兄弟同处一座城市,遇事能够相互照应,让远方的母亲少些牵挂和担心。成义从小有胆略,肯吃苦,办事干练。1853年上海爆发小刀会起义,全城戒严,外国兵船只准停泊在吴淞口。他看准商机,每天顶着波涛摇一只小舢板往返上海和吴淞之间,向外轮船员兜售蔬菜食品,“由是囊橐渐充”。
    经熟人介绍,叶澄衷先到一家小成衣铺做学徒。说是学徒工,老板并不教他做衣服的技术,只让他干些倒夜壶、涮马桶、生炉子、拖地板的笨重粗活。按旧式店铺惯例,老板只管他吃饭,不给一分钱的工资。学徒一般要3年才满师,也有的延长至四五年,都由店主决定。满师后才派给一些不重要的事做,算是升做职员,但薪水很少,干上许多年才慢慢升职提工资。
    叶澄衷起早贪黑地干活,希望给老板留下好印象,能早点教他做衣服的技术,以便将来靠一技之长生活。可是,日复一日,老板丝毫没有教他技术的意思,他感到长此以往,自己难有出头之日,一年后便主动辞去工作。
    离开成衣铺后,叶澄衷暂时没有找到工作,便到处流浪,一度生计无着落。外虹口百老汇路附近有一条叫老街的横弄堂,人称“阿连老头”的宁波人庄阿连在此处开了一家大饼店。饥饿难挨时,叶澄衷便在饼店门口徘徊。问其缘故,他眼泪汪汪地回答:“我饿煞咧!”庄阿连闻言,顿生同情之心,看他年纪小又是宁波同乡,便送给他几只大饼充饥。这样接济,日以为常。叶澄衷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后来经商发迹,曾亲自登门看望这位好心的同乡大饼店主,送去100银两,对他说:“以后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日,你到我店内来,照数送您钱。”过了几年,赠款增加到200银两,直到庄阿连去世,从未间断。
展开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童年和少年时期
一、故乡镇海
二、家世童年
三、到上海谋生
四、诚实的孩子

第二章  问鼎五金业
一、老顺记:首家华资五金商号
二、可炽顺记:首家华资钢铁商号
三、新顺记:业务与老顺记相同
四、天津顺记:孕育洋行买办的基地
五、南顺记:后来居上
六、义昌成记:人称“海军供应部”
七、汉口顺记:一分为二
八、“五金大王”

第三章  搏击新行业
一、可炽铁栈:旧轮拆卖生意
二、合资开设顺泰木行
三、涉足沙船运输业
四、鸿安轮船公司大股东
五、树德房地产公司

第四章  正气凛然抵御外侮
一、第一次四明公所血案
二、从中法战争到甲午战争
三、第二次四明公所血案

第五章  审时度势再创辉煌
一、上海燮昌自来火公司
二、纶华缫丝厂
三、镇海叶家:著名钱庄资本家族集团
四、汉口燮昌火柴公司
五、中国通商银行总董

第六章  “兴天下之利,莫大于兴学”
一、商务学馆:最早的成人业余学校
二、澄衷蒙学堂:上海第一所民办新式学堂
三、从澄衷学堂到澄衷中学
四、澄衷学子:胡适和竺可桢
五、从叶氏义塾到中兴中学
六、中兴出来的世界船王

第七章  学人要学叶澄衷
一、乐善好施
二、“依澄衷,不忧穷”
三、为人处世
四、经营之道
第八章  家庭子女
第九章  魂归故里
第十章  身后事
附录一  叶澄衷年表
附录二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