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思想者
1. 李如成:向天再借30年
迷雾突围
中国制造业起家于代加工,虽然有像海尔这样名扬世界的企业,但是绝大多数依然是有了牌子却缺少世界同类企业的规模。这其中有国情的原因,更多的是时间的原因,国外企业动辄几十年上百年,更有两三百年的工业革命背景为依托,而中国改革开放不过30年,让一些二三十年的企业跟世界巨鳄相提并论,实属难为中国的企业家们。
中国制造业面临整体转型之时,一些企业家卖掉企业,转向赚快钱的行业。在经济危机之中,身价大大缩水,陷入了回归实业还是等待解套的两难境地之中。其实面对制造业如何发展,李如成也曾坐困愁城。
“企业当然要健康发展,做一个百年老店,但实业环境好像有点儿问题,感觉不对劲。雅戈尔没有放弃主业,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把主业放在重要的位置。但是一个企业的发展要过程,比如说像美国,它有上百年的工业化,有上百年的商业社会规则,培养出企业家、经理人这方面的人才,企业可以做大,只要有一个领袖式的人物出来,马上把资源整合。但是,中国就不具备这个条件,有两个局限。”
“第一,中国的母语是中文,中国企业家很少研究国外的法律,研究国外的经营情况。其实,我们对世界市场很陌生。像我们这样的人,到外面去跟人家吃饭,还要带一个翻译,很少跟人家能够真正地交流沟通,所以,在和外界沟通这件事上,中国企业家和印度企业家不一样,印度可以多出一些优秀的企业。就算中国企业现在在海外有很多收购采购行为,都是国有企业在做,这不是企业行为,是国家在管理企业。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