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开除自己的总经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7531282
  • 作      者:
    王文华著
  • 出 版 社 :
    华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 华文天下?远见励志
  “从心选择”的标准样本  台湾版的《世界因你不同》
  《世界因你不同》作者李开复、范海涛倾情推荐
  《开除自己的总经理》
  就业难吗?难!在恳求被雇佣的时代,我们依然要学会开除自己!
  开除旧自己,找到新人生
  ●作者是台湾知名作家王文华,其《蛋白质女孩》曾红透海峡两岸,而本书《开除自己的总经理》是作者创作的第二个高峰期,一出版就显现出畅销书的气势。
  ●本书是开复“从心选择”理念的标准范本,是一本台湾版的《世界因你不同》。
  ●搜狐总裁张朝阳有句名言:“选择开除自己,才会成功!”很多社会精英,诸如网易总裁丁磊、著名主持人杨澜都有过开除自己的经历。在一个就业压力大、就业难的时代,我们还是否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是否还敢于跟残酷的现实说不,是否还要适时的开除自己!
  非标准心灵鸡汤
  ◆ 范海涛
  2010年3月17日,我在一场追随梦想的严酷考试中败下阵来,奄奄一息。晚上便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台湾作家王文华的新作——《开除自己的总经理》,似乎与老朋友再度相逢,还是那亦正亦邪的活泼文风,作者侃侃而谈着斯坦福之后的职场经历与生活,时似心灵独白,时似围炉夜话。慢慢地,这份非标准心灵鸡汤再一次慢慢地挥发到空气中,让气场变得一会柔和,一会强大。
  其实,并非第一次接触王文华的文字,第一次读到的是一个朋友从台湾带回的签名本《斯坦福的银色子弹》,是在写作《世界因你不同》的高压下的一次偶然放松。但翻开《斯坦福的银色子弹》后,我发现自己手不释卷。我不记得当时在昏暗的灯光中笑喷了多少次,又在中途停下思考了多少次。我对那句“成功,就是数次游走在灰色的边缘,但是晚上依然还能睡着!”印象颇深。因为我当时写的人就是一个处在四面强势压力下却还要规划自己睡眠的标准范本。我暗暗佩服这枚前辈总是能够一语中的,在欢乐诙谐的文字里。
  从《斯坦福的银色子弹》到《开除自己的总经理》,时光走过了5年。那种欢乐诙谐还在,只是多了很多更深刻的体会。在这本书里,作者漫谈的是从斯坦福毕业以后的职场经历与生活经历。我们看到他“随心所欲”地徜徉在大洋两岸,里面既有叱咤风云的职场经历,又有等待爱情的怅然若失,有亲人病故过程中对生命的扣问。在时而超级搞笑时而蔓延着悲伤的文字里,我们时而哈哈大笑时而眉头紧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一个“追随内心”的真实范本,我们和他一起走过时光长河,慢慢地走向心灵强大。
  “从心选择”的标准样本
  在《开除自己的总经理》中,作者从主动“出走”一个光鲜职位开始,把读者带入到他引人入胜的人生章节当中,也揭开了本书暗藏的一条主线,即作者如何感性的跟随内心的决定来引领自己人生的故事。随着这些铅字的静静流淌,一个玩的就是心跳,敢于冲破一切羁绊形象,仿佛跃然纸上。作者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不放弃内心的兴趣,就算暂时有距离,总有一天,我们会与那份理想在某个转角处不期而遇。
  在作者的职场经历中,我们看到了那份“梦想照进现实”的惊喜。作者在美国“穆迪信用”工作时利用“假扮在现场”为掩护,花几个小时的来回去修自己热爱的电影课程。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让眼镜跌碎、下巴跌掉的惊世骇俗之举。在张大嘴巴的同时,我们翻过一页,却发现作者这种不遵循传统路线的坚持,已经让自己与曾经的梦想逐渐靠近。最终,作者在回到台湾时,寻找到了一个与电影有关的工作,使他与曾经的理想携手前行。
  作者还利用业务时间投入到自己热爱的广播脱口秀节目里,从代班主持开始,他在摸索中形成了自己有些疯狂的风格。他突发奇想,将从不开口的同事拉入脱口秀的行列,并慢慢地把他们培养成随时可以让广播室热烈起来的引爆点。他让老同学到直播室谈历史这么严肃的话题也同样搞笑、自然,畅快淋漓。
  可以看出,作者不放弃每一个可能的小机会,从执著地打磨小机会开始,亦步亦趋地走向目的地。当很多人理所当然地把成功归结为机遇时,其实我们忘记了所谓机遇都是给予了那些不断寻找机遇的人。
  随便翻翻这本书,你就会感叹一个人的人生怎么可以这样纵横捭阖,丰富多彩。既可以在华尔街当高级精英,又可以在电影公司做行销电影的高层管理者,还可以是成功的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和畅销书作家。想必是精力超群,内心定力非常强大,才可能做到如此多元。从作者的个人经历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灵感,怎么样才可以和自己的理想最终握手。
  当然,我们看到的不完全是成功的案例,这枚精英也曾经迷茫。从作者把自己从MTV台湾总经理的位置上 “开除”那一刻开始,我们便感受到了他在职场中遇到的种种挑战。当认清了自己的疲惫,他却能勇敢地选择退出。我们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验,习惯于“舒适区”,习惯于被选择,习惯于事到迫不得已才做出决定。尤其是在一个光鲜的职位与优厚的待遇面前,主动的改变和退出是那么的艰难。然而,当作者发现自己与这份职业气场不合的时候,他毅然把自己从光鲜亮丽的幻影中解救出来。这其中强大的内心,如果不去细心体会,是无法了解的。
  在经历了多年职场打磨后,作者呈现给我们成功与挫折。但是无论怎样,都无法阻挡他进行着丰富的生命体验。我们最终发现,只有和内心真实的愿望靠近,我们才不会那么辛苦。只有不背叛自己的心灵,我们才会真正地把自己解放,我们才能像作者那样,在一个自由自在的世界里,轻装上阵,所向披靡。这正是“从心选择”的真正魅力所在。
  “无力选择”告诉我们更多
  整本书除了描绘惊心动魄,如同一部《杜拉拉升职记》一样的职场心得以外,令人感触最深的是作者对生病父亲的描写。从一个慷慨激昂,热心政治,到处演讲,在六十岁还能成功移民的神奇爸爸,到一个病榻上对抗癌症和中风的爸爸。我能够感受到作者一颗“再也回不到原点”的心,伴随着父亲病情的起承转合,直至最后慢慢地衰竭,那种强大的悲伤力透纸背,在空气中弥散着。我们从半夜给父亲拍痰的身影中,从“中沥”抱回一堆“神药”的疯狂行为中,从在黑暗的病榻旁敲击着《蛋白质女孩》的键盘声中,体味着生命的脆弱目睹着生命脆弱下去的过程。我知道,这是一场艰难地说服自己接受与服从的过程。如果有过类似的经历,你更能从中体会这个过程中的孤独与无助;如果有过类似的体验,你会知道为什么作者的“价值观也中风”了。
  无独有偶,在写作《世界因你不同》的过程中,曾经整整有两个月的时间,我也陪伴着自己的母亲在协和医院呼吸科度过。在那段日子,神经敏感,心惊肉跳。看着医院窗外的阳光,发现幸福仿佛永远离自己远去。那种心灵上的煎熬,难用语言贴切的描绘出来的。它会使人窒息,也使人发狂,也像作者那样时时扣问因果,但是又得不到有逻辑的答案。有时,我把电脑放在膝盖上一边改稿,一边看着睡着的母亲,我更能在安静中体味那种价值观中风的感觉。你知道,无论如何,你的心回不到以前的原点了。那个无忧无虑,以为自己无所不能的原点。
  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将会知道,无论早晚,我们的人生都会与这一幕相遇。无论多么坚强,我们的自信也可能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因此,我们逐步地理解作者为什么会说:“成熟,就是能承受很多不确定的事情并存在生活中,但晚上仍能睡着,起床后仍能兴高采烈地处理每件事情。成熟,就是能承受快乐和悲伤并存在生活中,该快乐时不悲伤,悲伤过后也能自己快乐过来。”——字字珠玑。
  因此,我们会更好的懂得,为什么及时抓住与兴趣有关的机遇走向理想那么重要。为什么从不适合的场地及时退出那么重要。因为人的一生总而言之都是独行侠,如果没有精彩的体验过,活过,影响过这个世界,我们有一天终会后悔与自己的梦想擦肩而过。
  非标准心灵鸡汤
  之所以称王文华的文字为非标准心灵鸡汤,是因为他的文字里绝无刻意的对读者的曲意逢迎。文字里面处处是“老顽童”般的不拘一格,嬉笑怒骂,充满着邪趣。也有深沉的自省以及对生命的旁观和严肃的思索。作者只是自顾自地让内心声音自然真诚地流露,其实他根本无意让这些文字变成心灵鸡汤或者牛肉汤。但是在合上书本的那一瞬间,你觉得你还是被感染了,并浑身充满了力量。你重新审视生活,你知道就算周围再热闹,履历再辉煌,我们终究要面对自己的内心。
  尽管是份非标准的心灵鸡汤,其中的励志营养成分不可小视。这也许就是一个成功作品的价值吧。《肖申克救赎》里饰演吐露安迪无罪的年轻人在影片结束后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希望作品不仅仅是一部作品,而是至少它能够有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一点作用吧。”我想,《开除自己的总经理》一定蕴藏着这种能量。
  合上书,我继续翻开一个艰难考试的参考书,不再奄奄一息。
  [王文华语录]
  1.梦想 -
  有梦想就立刻跳进去,不是站在岸边一直空谈,一直感叹。热身动作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热完身后你要跳水。而不是虚晃两招,然后回到更衣室洗澡。
  2.把握 -
  生命中最大的罪恶不是你做了什么坏事,而是你该做什么好事时选择退缩。浪费,是生命最大的罪恶。
  3.成熟 -
  勤奋工作,努力比赛,或努力+努力比赛都非常容易,因为这些都是为自己。成熟,是你能承受很多变数,承受快乐和悲伤并存,而这一切承受,不是为自己,都是为别人。
  4.成功 -
  有时你用尽心机,最后白忙一场。有时你无心插柳,柳树变成森林。我们全力以赴,并不是因为这样就能达到目的地,而是这样的过程,让生命更有趣。
  5.失败 -
  一件事,一天,一本书,一个工作的失败,就像某一天下雨一样,当下也许会造成很大不便,过了就没意义了。你不会记得过去的人生中哪几天下雨,所以也不用沉溺在那些失败。
  6.搞定 -
  给数字,不要给借口。每一个借口都合理,但只有数字有意义。上班,就是把事情搞定。身段,留给模特儿。我们上班族,只讲究成效。
  7.爱情 -
  我怕什么?怕麻烦?怕牵扯?怕失败?怕感情无法持久?怕我在日本结婚生子,对不起当初教我八年抗战的历史老师?我的MBA学得太好,是这样精打细算地评估爱情的投资报酬率!我研究所毕业,但爱情的智商,却比高中生还低。
展开
内容介绍
  《开除自己的总经理》记录了王文华十年职场的辛酸苦辣,前五年他就职于美国最大的金融资讯集团Dun & Bradstreet公司,派驻东京、纽约、福罗里达。后五年,他任职台湾的迪斯尼电影公司行销经理、MTV电视台董事总经理。十年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败,他做了什么?又学到了什么?都写在书中。除了分享职场经验,《蛋白质女孩》作者王文华也首次写出了这十年他家庭和感情的生活。家庭中,父亲的生病和过世改变了他的人生观。感情上,两段恋情让他发现自己根本不懂爱情。
  《开除自己的总经理》写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职场与家庭。有人说,王文华是职场与爱情的专家,这一次,“专家”写出了自己的挣扎。
展开
精彩书评
  非标准心灵鸡汤
  ◆ 范海涛  
  2010年3月17日,我在一场追随梦想的严酷考试中败下阵来,奄奄一息。晚上便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台湾作家王文华的新作——《开除自己的总经理》,似乎与老朋友再度相逢,还是那亦正亦邪的活泼文风,作者侃侃而谈着斯坦福之后的职场经历与生活,时似心灵独白,时似围炉夜话。慢慢地,这份非标准心灵鸡汤再一次慢慢地挥发到空气中,让气场变得一会柔和,一会强大。
  其实,并非第一次接触王文华的文字,第一次读到的是一个朋友从台湾带回的签名本《斯坦福的银色子弹》,是在写作《世界因你不同》的高压下的一次偶然放松。但翻开《斯坦福的银色子弹》后,我发现自己手不释卷。我不记得当时在昏暗的灯光中笑喷了多少次,又在中途停下思考了多少次。我对那句“成功,就是数次游走在灰色的边缘,但是晚上依然还能睡着!”印象颇深。因为我当时写的人就是一个处在四面强势压力下却还要规划自己睡眠的标准范本。我暗暗佩服这枚前辈总是能够一语中的,在欢乐诙谐的文字里。
  从《斯坦福的银色子弹》到《开除自己的总经理》,时光走过了5年。那种欢乐诙谐还在,只是多了很多更深刻的体会。在这本书里,作者漫谈的是从斯坦福毕业以后的职场经历与生活经历。我们看到他“随心所欲”地徜徉在大洋两岸,里面既有叱咤风云的职场经历,又有等待爱情的怅然若失,有亲人病故过程中对生命的扣问。在时而超级搞笑时而蔓延着悲伤的文字里,我们时而哈哈大笑时而眉头紧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一个“追随内心”的真实范本,我们和他一起走过时光长河,慢慢地走向心灵强大。
  “从心选择”的标准样本
  在《开除自己的总经理》中,作者从主动“出走”一个光鲜职位开始,把读者带入到他引人入胜的人生章节当中,也揭开了本书暗藏的一条主线,即作者如何感性的跟随内心的决定来引领自己人生的故事。随着这些铅字的静静流淌,一个玩的就是心跳,敢于冲破一切羁绊形象,仿佛跃然纸上。作者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不放弃内心的兴趣,就算暂时有距离,总有一天,我们会与那份理想在某个转角处不期而遇。
  在作者的职场经历中,我们看到了那份“梦想照进现实”的惊喜。作者在美国“穆迪信用”工作时利用“假扮在现场”为掩护,花几个小时的来回去修自己热爱的电影课程。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让眼镜跌碎、下巴跌掉的惊世骇俗之举。在张大嘴巴的同时,我们翻过一页,却发现作者这种不遵循传统路线的坚持,已经让自己与曾经的梦想逐渐靠近。最终,作者在回到台湾时,寻找到了一个与电影有关的工作,使他与曾经的理想携手前行。
  作者还利用业务时间投入到自己热爱的广播脱口秀节目里,从代班主持开始,他在摸索中形成了自己有些疯狂的风格。他突发奇想,将从不开口的同事拉入脱口秀的行列,并慢慢地把他们培养成随时可以让广播室热烈起来的引爆点。他让老同学到直播室谈历史这么严肃的话题也同样搞笑、自然,畅快淋漓。
  可以看出,作者不放弃每一个可能的小机会,从执著地打磨小机会开始,亦步亦趋地走向目的地。当很多人理所当然地把成功归结为机遇时,其实我们忘记了所谓机遇都是给予了那些不断寻找机遇的人。
  随便翻翻这本书,你就会感叹一个人的人生怎么可以这样纵横捭阖,丰富多彩。既可以在华尔街当高级精英,又可以在电影公司做行销电影的高层管理者,还可以是成功的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和畅销书作家。想必是精力超群,内心定力非常强大,才可能做到如此多元。从作者的个人经历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灵感,怎么样才可以和自己的理想最终握手。
  当然,我们看到的不完全是成功的案例,这枚精英也曾经迷茫。从作者把自己从MTV台湾总经理的位置上 “开除”那一刻开始,我们便感受到了他在职场中遇到的种种挑战。当认清了自己的疲惫,他却能勇敢地选择退出。我们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验,习惯于“舒适区”,习惯于被选择,习惯于事到迫不得已才做出决定。尤其是在一个光鲜的职位与优厚的待遇面前,主动的改变和退出是那么的艰难。然而,当作者发现自己与这份职业气场不合的时候,他毅然把自己从光鲜亮丽的幻影中解救出来。这其中强大的内心,如果不去细心体会,是无法了解的。
  在经历了多年职场打磨后,作者呈现给我们成功与挫折。但是无论怎样,都无法阻挡他进行着丰富的生命体验。我们最终发现,只有和内心真实的愿望靠近,我们才不会那么辛苦。只有不背叛自己的心灵,我们才会真正地把自己解放,我们才能像作者那样,在一个自由自在的世界里,轻装上阵,所向披靡。这正是“从心选择”的真正魅力所在。  
  “无力选择”告诉我们更多
  整本书除了描绘惊心动魄,如同一部《杜拉拉升职记》一样的职场心得以外,令人感触最深的是作者对生病父亲的描写。从一个慷慨激昂,热心政治,到处演讲,在六十岁还能成功移民的神奇爸爸,到一个病榻上对抗癌症和中风的爸爸。我能够感受到作者一颗“再也回不到原点”的心,伴随着父亲病情的起承转合,直至最后慢慢地衰竭,那种强大的悲伤力透纸背,在空气中弥散着。我们从半夜给父亲拍痰的身影中,从“中沥”抱回一堆“神药”的疯狂行为中,从在黑暗的病榻旁敲击着《蛋白质女孩》的键盘声中,体味着生命的脆弱目睹着生命脆弱下去的过程。我知道,这是一场艰难地说服自己接受与服从的过程。如果有过类似的经历,你更能从中体会这个过程中的孤独与无助;如果有过类似的体验,你会知道为什么作者的“价值观也中风”了。
  无独有偶,在写作《世界因你不同》的过程中,曾经整整有两个月的时间,我也陪伴着自己的母亲在协和医院呼吸科度过。在那段日子,神经敏感,心惊肉跳。看着医院窗外的阳光,发现幸福仿佛永远离自己远去。那种心灵上的煎熬,难用语言贴切的描绘出来的。它会使人窒息,也使人发狂,也像作者那样时时扣问因果,但是又得不到有逻辑的答案。有时,我把电脑放在膝盖上一边改稿,一边看着睡着的母亲,我更能在安静中体味那种价值观中风的感觉。你知道,无论如何,你的心回不到以前的原点了。那个无忧无虑,以为自己无所不能的原点。
  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将会知道,无论早晚,我们的人生都会与这一幕相遇。无论多么坚强,我们的自信也可能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因此,我们逐步地理解作者为什么会说:“成熟,就是能承受很多不确定的事情并存在生活中,但晚上仍能睡着,起床后仍能兴高采烈地处理每件事情。成熟,就是能承受快乐和悲伤并存在生活中,该快乐时不悲伤,悲伤过后也能自己快乐过来。”——字字珠玑。
  因此,我们会更好的懂得,为什么及时抓住与兴趣有关的机遇走向理想那么重要。为什么从不适合的场地及时退出那么重要。因为人的一生总而言之都是独行侠,如果没有精彩的体验过,活过,影响过这个世界,我们有一天终会后悔与自己的梦想擦肩而过。  
  非标准心灵鸡汤
  之所以称王文华的文字为非标准心灵鸡汤,是因为他的文字里绝无刻意的对读者的曲意逢迎。文字里面处处是“老顽童”般的不拘一格,嬉笑怒骂,充满着邪趣。也有深沉的自省以及对生命的旁观和严肃的思索。作者只是自顾自地让内心声音自然真诚地流露,其实他根本无意让这些文字变成心灵鸡汤或者牛肉汤。但是在合上书本的那一瞬间,你觉得你还是被感染了,并浑身充满了力量。你重新审视生活,你知道就算周围再热闹,履历再辉煌,我们终究要面对自己的内心。
  尽管是份非标准的心灵鸡汤,其中的励志营养成分不可小视。这也许就是一个成功作品的价值吧。《肖申克救赎》里饰演吐露安迪无罪的年轻人在影片结束后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希望作品不仅仅是一部作品,而是至少它能够有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一点作用吧。”我想,《开除自己的总经理》一定蕴藏着这种能量。
  合上书,我继续翻开一个艰难考试的参考书,不再奄奄一息。
展开
精彩书摘
  我为什么失败
  
  我看着那张裁员名单,
  上面一个一个的名字,像虫一样,
  从我的眼睛,爬进我体内,接下来几天几夜,
  不停啃噬我的内脏。然后一整夜我想的,
  是更深、更重要的问题──
  我为什么失败?
  突来的电话
  2004年12月12日星期天晚上九点,我在家看电视。手机突然响起,是我的老板——MTV电视台亚洲区的主管。当时我是台湾MTV的董事总经理。
  “Tom,你可不可以到远东饭店来一趟。我和总部的几位同事在这里。”
  老板的办公室在新加坡,我并不知道他来了台湾,更不知道总部其他同事也来了。电话中我没有多问,挂上后立刻换衣服。我知道:这是大事。
  二十分钟后我走进饭店咖啡厅,老板和另外两位主管已经就座。他们坐的姿势和那场面的态势,跟半年前我在总部求职面试时一样。
  我坐下,大家心知肚明这次见面的不寻常,但仍行礼如仪,把寒暄说完。
  然后老板冷静地说:“Tom,台湾分公司必须裁员。”
  半年前意兴风发
  我回想起半年前,进入MTV台湾分公司的第一天,老板帮我办了一个风光的party。五十位同事齐聚在lounge bar一般时髦的会议室,老板高调地介绍我:“我要介绍Tom——王文华。大家都知道他作家的身分,但从今天起,他也要以董事总经理的身份,带领大家。”
  这念起来绕口的“董事总经理”头衔,是“Managing Director”的直译。通常头衔愈唬人,头衔背后的人愈可能是纸老虎。但当时,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纸老虎。
  老板介绍我上台,同事们掌声响亮,甚至有些夸张。我像得奖者一样一边挥手一边走上台,然后简短却坚决地发表了我对公司未来的愿景。我看到台下半信半疑的眼神,我提高音量,试图把大家的怀疑压下去。讲完下台,掌声比上台时更响。但我没有得意,只有压力。
  当我接下MTV董事总经理的职务时,老板明确地告诉我他的期望:我请你只为了一件事——增加公司的利润。
  多么直接、诚实的期望!他没有要我打造品牌、没有要我振奋士气,他没有要任何虚无缥缈的东西。他只要所有老板和股东最需要的,也是所有专业经理人最应该给的“利润。
  我喜欢明确的目标,也喜欢电视这个产业。于是我离开了工作五年的博伟电影公司(迪斯尼在台湾负责电影发行的子公司),投入名称相近、性质却截然不同的产业。
  从买方到卖方
  性质怎么不同?
  在博伟,我们营销好莱坞电影。片子强,戏院会求我们。有大笔广告预算,媒体会求我们。我们是买家,有很多谈判筹码。
  在MTV,我们卖广告。我们求别人。
  我当然知道这两份工作的基本差别,但仍自信满满地接下新职。
  上任后,我才发现“增加利润”并非那么容易。方法很简单,开源节流而已。但实行起来,四处碰壁。
  “开源”就是要多卖广告。境内广告主买广告时以收视率为标准,MTV是专业的音乐频道,虽有忠实的年轻观众,但收视率比不上一般综艺台或新闻台。收视率不好,广告就难卖。
  “开源”困难,“节流”就重要。公司有五十人,每月的固定成本是沉重的负担。“裁员”这敏感的字眼,像农药或味精,看不到,但一直在那里,洗也洗不干净,直到某一天爆发出来。
  上任半年后,它爆发了。
  在远东饭店,老板说:“Tom,我们需要你留下来,但公司必须裁掉一些人。”老板打开桌上的数据夹,拿出一张纸:“这是我们建议的做法。”
  听到自己没有被裁,我的紧张消退了,但立刻涌上的是沮丧。
  他打开的,不只是数据夹,也是一罐小虫。建议做法包括裁员名单,我看着那张表,上面一个一个的名字,像虫一样,从我的眼睛,爬进我体内,接下来几天几夜,不停啃噬我的内脏。
  老板不是坏人
  到我看着裁员名单那天,我已在外商公司工作十年,看过裁员的场面。大家都喜欢雇人,没有人喜欢裁员。我们喜欢把裁员的老板看成猪狗不如的冷血动物,但他们也只是在执行资本主义中一件不悦的差使。资本主义也有很多快乐的事,如高薪、红利、股票选择权,但裁员显然不是其中之一。
  所以我对资本主义,对于“裁员”本身,并没有情绪反应。当时我在远东饭店之所以沮丧,是因为连建议的裁员名单都出来了,我却从头到尾毫不知情。以至于几天前,跟同事一起吃晚饭,酒酣耳热之际,我还拍拍同事的肩膀,毫无保留地激励他们说:“我挺你们,我们一起大干一场!来,我先干为敬!”
  那晚的会议结束后,老板送我走出饭店。他说:“Tom,公司对你还是有信心。这次整顿后,我们一起再把公司做起来。”
  我没有响应,面无表情,坐上出租车。
  回家后,我的沮丧慢慢变成冷静的分析。
  我凭什么沮丧?凭什么摆臭脸?这并没有不公平。公司付我高薪,给我福利,事先就说得很清楚:增加获利。我也答应了,薪水也拿了、花了。现在我做不到,公司亲自来做。天经地义!我做不到,要让总公司的主管牺牲周末,大老远飞来收拾烂摊子,是他们该摆臭脸,不是我。
  决策过程中没顾及我的感受?这是哪里?我是谁啊?这是一家公司,不是心灵成长班。我是专业经理人,不是精神科的患者。长大吧,王文华!在竞争激烈的资本主义中,公司不可能时时刻刻顾及到每个人的感受。在你上任那天,公司非常顾及你的感受,给你办了一个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的party。但那是特例,不是常态。你不能把福气,当成空气。
  再说,当你这个月没办法交出预算书上的利润时,你可曾顾及老板的感受?
  为什么我失败了
  于是我的情绪很快就平复了。接下来一整夜我想的,是更深、更重要的问题,也是我写这本书的原因:
  
  为什么我没能达成公司交付的使命?为什么我失败了?
  宇宙的主宰
  
  有梦想就立刻跳进去,
  不是站在岸边一直空谈,一直感叹。
  热身动作都很重要,
  但最重要的是热完身后你要跳水。
  而不是虚晃两招,
  然后回到更衣室洗澡。
  第一份工作
  我在MTV失败的原因,从之前十年职场的过程就可看出端倪。所以这个故事,要从我第一份工作开始说起。
  我的职场路,一直走得很顺。商学研究所第一年结束前,我在洛杉矶的“葛雷广告公司”(Grey Advertising)找到实习机会。虽然待遇微薄、工作繁琐(包括影印和资料key-in),但因为葛雷是大公司,可以学到很多,我还是去了。LA房租生活费都贵,那三个月我算是赔本上班,但却赚得了人生最宝贵的职场态度。(参照《史丹佛的银色子弹》P90)
  商学院第二年毕业前,我开始在美国找工作。因为在西岸的加州念书,所以想换个环境,到东岸工作。最向往的城市,当然是在电影中看到无数次的──纽约。
  一个台湾人在美国找工作何其容易,有礼却坚定的拒绝信像报纸一样,每天准时送达。收到了近百封的拒绝信后,我得到两份纽约的工作:一份是在“Lintas广告公司”当AE(业务代表),另一份是在“Dun & Bradstreet公司”做储备干部。
  Lintas(大陆翻作“灵狮”)是美国最大的广告公司之一,Dun & Bradstreet(大陆翻作“邓白氏”)是美国最大的金融信息集团。两者都是好公司,但产业截然不同。该选哪一家呢?
  应该去灵狮吧。不管从里子和面子来考虑。
  里子来说,我虽然念MBA,但热衷文学艺术,对广告的兴趣,自然超过金融。在洛杉矶“葛雷”的实习经验,是我能拿到灵狮工作的原因,也是我将来能适应灵狮工作的证明。
  面子来说,广告界光鲜亮丽,能在全球广告的首都纽约做广告,是爱情电影中男女主角才有的特权。看看《绝配冤家》的马修、麦康纳、《纯属虚构》的珍妮弗、安妮斯顿,我也想过那种生活!
  但最后,我选择了“邓白氏”。
  工作vs生活
  为什么选择和自己兴趣较远的“邓白氏”?
  简单地说,因为我“玩心太重”。
  学业、职场一路走来,我在选择学校或工作时,一向不在乎“学习、工作的内容”。我比较重视的,是读这个科系、做这个工作,能玩出什么样的“生活”?
  因为我认为生活方式,比学业和工作重要。所谓“生活方式”,就是当你选择了某一个科系和职业后,你的衣食住行育乐自然会发展出来的风貌。
  学业和工作是手段,好好生活才是目的。生活应该用“过”的,更应该用“玩”的。所以我选择的标准是:哪个科系或工作,能创造我想要的生活?哪个科系或工作,能让我玩得过瘾?
  所以当初外文系毕业,也考上外文研究所,但当兵时一想,念博士当教授的学术生活,并不是我真正想要的。
  当时我想要的生活是:出去看世界,从看世界的过程,认识自己。
  于是我出国念MBA。这不代表我弃文从商,或对商业有什么专长。我只是想到国外,在截然不同的环境中认识另一个自己,发掘自己另一方面的兴趣。
  本着同样的动机,我选择“邓白氏”,进入我比较没有兴趣的金融业。因为那里的工作,可以让我环游世界。
  环游世界
  “邓白氏”是一家金融和市场信息的集团,当年旗下包括了做债券评级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做消费品销售调查的“尼尔森公司”(A.C. Nielsen)、做电视收视率调查的“尼尔森媒介研究公司”(Nielsen Media Research)、做企业债信评等的“邓白氏债信公司”(Dun & Bradstreet Information Services)。
  我进入总公司两年的主管储备计划,公司把刚毕业的MBA在全球不同子公司轮调,学习不同事业,希望全方位历练后,他们有朝一日成为公司的领导人。
  我并没有野心要当美国企业的领导人,但想假公济私地环游世界,所以我兴高采烈地进了金融圈。
  在7—11上班
  求仁得仁,我轮调的第一回合就在华尔街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
  穆迪做的是债券评级。什么是债券评级?政府或企业要募集资金,主要的两种方式是发行股票和债券。投资人买了股票,股价每天波动,随时可以用市价卖出,赚取价差。投资人买了债券,则定期收到发行单位付的利息,债券到期时拿回本金。
  穆迪分析债券发行者的财务状况,然后给债券一个等级,供投资者参考。债券等级愈好的发行者,偿还本利的能力愈好,投资人的风险较小。债券等级愈差,表示公司偿还本利的能力愈差,投资人就要小心。
  穆迪和其他信用评等公司在2008年的金融海啸中形象大伤,因为他们没有看出许多次级房贷债券外强中干的假象。不过在1994年我加入时,穆迪就像债券界的大法官,专业而权威。甚至连股神华伦?巴菲特后来都投资穆迪,买下百分之二十的股份。
  我在穆迪做了半年,负责搜集各新兴市场的金融信息。我们得到这些信息,一方面可以给公司的分析师参考,另一方面可以包装成其他的信息产品转卖。
  我的工作内容是打电话给中国大陆、韩国和东南亚等国家的股票交易所,希望借由他们取得该国所有上市公司的财报。
  这份工作本质上是做业务,我要说服对方免费或用极低的价钱把大笔信息给我们。拿人手短,要成交,我必须要有谈判技巧。我之前没做过业务,只能跌跌撞撞地从实践中学。此外,因为时差的关系,我常要在亚洲的上班时间(纽约的晚上)打给客户。我感觉自己在7—11上班,二十四小时全年无休。
  累是累,但这份工作培养了我职场的基本动作:找客户、打电话、沟通、说服、谈判。这些是在任何产业、任何公司、任何职位都需要的技巧,我有幸在第一次轮调中就学到。
  宇宙的主宰
  我喜欢在穆迪工作,因为除了学到基本动作,也就近见识到了华尔街。
  穆迪并不在华尔街的核心,华尔街的核心是投资银行,如高盛、摩根史坦利、美林、雷曼兄弟、贝尔斯登等(在2008年的金融海啸中,雷曼兄弟、贝尔斯登倒闭。美林被“美国银行”并购)。
  投资银行一方面帮企业客户进行并购或股票债券上市,另一方面运用本身的资金在市场上投资或投机。金融海啸的源头,就是投资银行设计出跟次级房贷连动的证券,自己买也卖给客户,最后当贷款者还不出钱来,这些证券变得一文不值,整个金融市场就崩盘了。
  虽然投资银行在2008年人人喊打,但在过去和未来,依然是诱人的行业。在投资银行做事,经手的钱大、赚的红利也多,有面子也有里子,所以是MBA毕业后的第一志愿。班上最聪明的同学,大部分都进了投资银行。
  比尔?盖茨曾说:“微软最强劲的竞争者,不是任何软件公司,而是高盛银行。”一家软件公司的竞争者怎么会是银行呢?因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是IQ,比尔?盖茨认为只有高盛员工的IQ,足以跟微软媲美。
  我在穆迪时经常跟投资银行中高IQ的客户或同学联络,听他们讲各种光怪陆离的故事。投资银行中气焰最盛的是交易员,因为他们借由买卖股票、债券、期货和货币,替公司赚进大把钞票。他们上班就像赌博,只不过赌本由公司提供。赌性坚强的交易员,任何事都能赌。他们走过公司的会议室,看到一群同事在开会,立刻就在门外赌起来,“我打赌十分钟内有人会去上厕所。”大家纷纷下注,赢多少不是重点,重要的是“赌赢”的感觉。
  赌性跟个性成正比,成绩好的交易员,脾气也大。他没有时间和耐心跟你沟通,你跟他意见不同,他就对你破口大骂。没有人敢顶嘴,老板也不敢对他们怎么样,因为他们是公司的摇钱树,摇钱树就是老大。
  老大不遵守传统公司的规范,各种奇怪的行径都发生了。他们上班时间打色情专线,并将淫秽的声音用扩音器放给全公司的人听。钱和性,总是相辅相成,或狼狈为奸。
  无怪乎在20世纪80年代,这批华尔街的交易员被称为“宇宙的主宰”(Master of the Universe)或“摇晃的大老二”(Big Swinging Dick)。别以为这是羞辱,他们觉得这是光荣。
  当李安的学弟?
  我不是交易员,身上也没有任何大到会摇晃的东西,但我也有一种幻想,觉得自己是“宇宙的主宰”。不只是我,事实上,在纽约,不管是交易员或流浪汉,都觉得自己是“宇宙的主宰”。因为在纽约人心中,纽约就是宇宙的中心,全世界最好和最坏的人、事、物,都聚集在这里。纽约不是世界的缩影,她是世界膨胀数十倍的结果。
  我大老远来到宇宙的中心,当然要把握这地利之便。于是玩心一犯,开始在穆迪的工作外,拈花惹草。我走到公司附近的纽约大学,报名了纽约大学“进修教育推广部”的电影制作密集班。
  我从大学时就喜欢电影,和很多文艺青年一样,也想拍电影。于是大学写小说,在史丹佛念研究所时写电影剧本。我MBA的毕业证书,夹在我写的第二个电影剧本《如何变成美国人》中。我梦想有一天,能把电影和商业这两项兴趣合二为一。
  拿到MBA后,缺的就是电影这一块。于是我决定去学电影。纽约大学,这是李安、马丁?史柯西斯,奥利佛?史东、史帕克?李的母校!我好不容易住在纽约,怎能不来这里学习!
  我上的进修教育推广部当然比不上李安上的正规研究所,所以我并不算是李安的学弟。但只要能来到“麦加”,血统不纯也没关系。
  “进修教育推广部”给社会人士下班后学习一技之长,班上同学从会计师到出租车司机,无奇不有。既然是“密集班”,上课时间当然紧凑。每周一、四、五晚上六点到十点、周六早上九点到下午四点上课。上下学期,总共半年。而既然是电影“制作班”,教的不是某部影片的内涵,而是实际拍摄和剪辑电影的技术:如何把胶卷装上摄影机、使用摄影机、架镜头、打灯光、剪辑、配音等。
  翘班烂招
  当时我在穆迪上班,很难每周一、四、五晚上六点准时到纽约大学上课。于是想出许多偷鸡摸狗的招术。周一晚上五点四十五分,眼看上课要迟到了,老板还在,怎么脱身?
  我把大衣挂在座位旁,办公椅从桌面下拉出来、计算机开着、台灯开着、故意把桌面弄乱,营造出我还在工作,可能是去上厕所的假象。此时我穿着薄西装,摊子上买份热狗,在大雪中赶到纽约大学,上四小时的课。下课后,再回到公司,把工作做完,穿上大衣回家。
  “Tom,你到哪去了?”老板还在加班,看到我走回来,忧心地问。他并不是要揭穿我翘班,而是担心我出了意外。
  “没事,”我摸着肚子,皱起眉头,“拉肚子了!”
  就这样,我“拉了半年的肚子”。
  现在回想起来,不知道当年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精力。唯一的解释是热情。后来我常以“没时间”作为拒绝别人或自己的理由。但我深知真正的原因不是“没时间”,而是“没热情”。当年在纽约时我真的没时间,但因为有热情,一切都变得容易。
  隔岸观火vs消防队员
  但光有热情不够,热情不能供在家里,热情要用在街头。你想拍电影,就去学、就去拍,不要只是窝在家里看DVD,或坐在咖啡厅埋怨怀才不遇。去学、去做、去借一台DV,去到片场当小弟,这样你就会学到技术,得到人脉,然后有可能从小弟变成场记,从拍DV变成拍MV。慢慢地,有一天,拍自己的电影。
  一旦实做,就比较可能了解到:你对电影其实没有兴趣,你只是对电影明星有兴趣。那你拍电影干嘛?看看娱乐新闻就好了。或是你了解到:你对电影有兴趣,但兴趣是在于电影欣赏,不是录音打灯光,那你去学拍电影干嘛?你应该去学电影评论(纽约大学有电影评论的硕士班)。又或者你了解到:你真的是对电影拍摄有兴趣,但你并没有这方面的天分。很不幸,这行业需要天分。这时你就要考虑,你要把青春花在一个有兴趣但没天分的行业,还是去找另一件既有兴趣又有天分的事情?
  但不管最后是哪一种状况,你都要先跳进去,而不是站在岸边一直空谈,一直感叹,一直问别人,一直做市场研究。这些热身动作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热完身后你要跳水。而不是虚晃两招,然后回到更衣室洗澡。
  学业和事业是这样,爱情也是。很多人,包括我,说的比做的多。我们会从各个角度来分析爱情,但却没让自己或任何情人快乐过。这算什么东西?这是隔岸观火,不是打火英雄。
  我当了消防队员,把火灭了。我在纽约大学学了电影后,发现我不必急着拍电影。
  为什么?
  虚荣心骗了我
  那半年,下课后十点坐地铁回家,在阴冷破旧的月台,我想通一件事:
  电影是一种高度技术性的说故事方式。一个好故事,未必能成为一部好电影。因为电影中有摄影、音效、剪辑等技术环节,都很专业。我会写作,但不会技术,离能做一个好导演,差得太远。
  想通这点,我沮丧但清醒地走下车。我不得不承认:我一个刚毕业的MBA,对技术没有天分、兴趣或能力,怎么拍电影?
  出了地铁站,走在家附近的街道,我也体会到:我真正有兴趣的是说故事。至于用哪一种媒体说(文字、广播、电视、电影),并不重要。过去会以为一定要用电影,难免是受到了虚荣心的影响。哇,声光效果、俊男美女、国际影展、一夕成名,这些跟创作毫无关系的东西,让我误以为电影是我的真命天女。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很少电影让我想看第二次,但很多小说我已读了十几遍;很少电影让我想买回家收藏,但很多漫画却是我家最值钱的宝藏。
  所以上完半年的电影课后,我重新界定了电影在我生活中的地位:她像老朋友,认识最久,一辈子都会联络,但不需要立刻追到手,或急着骗上床。太早上床,往往不久后就分手。太早实现的梦想,往往无法持续下去。
  学完电影,我的电影梦暂时熄了。但我仍然常看电影,也持续写小说,《61×57》、《倒数第二个女朋友》的故事都从那时候萌芽。我也把履历表丢到好莱坞的片厂,自费飞到LA去面谈,但并没有得到工作机会。不久后,我被公司派到东京,看了那年东京影展一半的片子。后来,我回到台湾,进入了电影公司上班。是啊,老朋友,不需要整天黏在一起。但天注定,这辈子是分不开的。
展开
目录
我为什么失败
宇宙的主宰
派对上的耶稣
渡边小姐的高跟鞋
魂断好莱坞
在冷酷无情前离开
提前结束的秋天
我的穷爸爸和富爸爸
最可靠的司机
开刀房
急诊室
漫长复健路
遇到《蛋白质女孩》
全世界最好的工作
留恋舒适区
不急救同意书
“不”要活在当下
“这小伙子带着枪,很危险”
最后一击
开除自己的总经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