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德国历史中的文化诱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710961
  • 作      者:
    (德)沃尔夫?勒佩尼斯(Wolf Lepenies)著
  • 出 版 社 :
    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沃尔夫·勒佩尼斯(Wolf Lepenies),德国首屈一指的知识精英,2006年德国书业和平奖获得者。他曾任德国柏林高等研究院院长(1986—2001),现在是该学院的终身教授。勒佩尼斯也是柏林自由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并曾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职数年。勒佩尼斯著作等身,且定期为德国国家级报刊《世界报》撰写文章。代表作有《忧郁与社会》(1969)、《社会学史》(1981)、《欧洲知识分子的兴起与衰落》(1992)、《文化与政治》(2006)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在盟军轰炸德国期间,文化珍宝的损失比家园的毁灭更让希特勒痛心疾首。希特勒的幕僚对这个事实大加宣扬,因为他们相信,这会让大家看到希特勒感情丰富的一面。如果不理解沃尔夫·勒佩尼斯所谓的“德国历史中的文化诱惑”,便不可能理解这种思想。
  这部作品讲述了灾难性的德国习性:认为文化成就具有超越一切的最高价值,并将文化想像为政治的替代物。作者考察了这种倾向如何对18世纪以来的德国历史产生了影响。他认为,德国人对文化的迷恋、对政治的漠不关心是魏玛共和国垮台、纳粹崛起的原因之一,并且持续困扰着德国与欧洲邻国及美国的关系。
  这本书由一篇篇关于知识分子的小品文组成,歌德与托马斯·曼是作者关注的重点。同时书中也有对其他人物的精彩评论,包括诺瓦利斯、惠特曼、列奥·施特劳斯和艾伦·布鲁姆等。
展开
精彩书评
  德国将自己视为文化之乡,这种思想在德国思想史与政治史中产生了深远影响。沃尔夫·勒佩尼斯对这种影响进行了深刻探讨。本书涵盖面极为广泛,写作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不仅包括令人侧目的轶事趣闻、浓厚绵长的历史背景,其评论分析更是辛辣锐利、一针见血。
  ——理查德·罗蒂,斯坦福大学
  德国人之迷恋文化、推崇文化令人震惊——即使在经济困难时期.柏林都拥有三座歌剧院。然而,《德国历史中的文化诱惑》揭示的绝不仅仅是这个民族迷恋文化的历史。本书还透彻细致地分析了文化如何能够在民主政治时期成为道德操守的替代品。凭借其卓越的才华.微妙的反讽及优美的文笔.勒佩尼斯还开创性地对美国及法国的文化历史进行了探讨.纵贯从俾斯麦时期到当今的社会现实。
  ——斯蒂芬·格林布拉特,哈佛大学
展开
精彩书摘
  一  文化:崇高的选择
  冷漠的政治观
  如果历史学家们无法轻松地重新认识到历史上的德国一直在走一条特殊的道路——至少自从俾斯麦在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取胜后建立帝国以来便是如此,那么要理解国家社会主义的兴起及纳粹统治造成的噩梦般的后果,对历史学家们依然绝非易事。在那之后的几十年里,许多哲学家曾坚持认为,要对这种发展轨迹做出阐释,历史显然无能为力,只有哲学能够给予解答。约翰·杜威在其专著《德国哲学与政治》中如是说,乔治·桑塔亚纳在1915和1916年分别出版的
  《德国哲学中的自我中心主义》中也作了相应论述。
  杜威的著作主要来源于他于1915年在北卡罗来那州立大学所做的讲座。他选择了康德的两个世界的理论——“一个是外部世界,即物质与必然的世界,另一个则是理念与自由的世界……其中首要的是内在世界”——作为理解德国民族特性最重要的因素①。乔治·桑塔亚纳则认为德国人践行超验哲学,即德国人更喜欢“从自己的内心寻找真”,并且附加了一句“德国人的内心不再是洛克意欲探寻的解剖学意义上的内心,而是纯粹形而上意义上的引申”②。二人的论述异曲同工。对于桑塔亚纳而言,德国的政治行动只不过是德国思想的必然结果。德国思想最重要的特点便是执拗、顽固的精神内省,对自我中心格外赞赏,而其他民族则视自我中心为一种阻碍,巴不得尽快摆脱。
展开
目录
导言 德累斯顿上空的炸弹与《玫瑰骑士》
一 文化:崇高的选择
衰减的特性
冷漠的政治观
德意志精神与德意志帝国

二 从共和到流亡
托马斯·曼的政治观念
法西斯主义的美学魅力
艺术与道德
流亡与移民

三 诺瓦利斯与惠特曼:德国浪漫主义与美国民主
没有歌剧的国家
约瑟在美国
德国的民主
爱默生的舵手:贝多芬与贝蒂娜

四 德国文化在国外:失败中的胜利
美国精神的封闭
面临危机的德国精神
平静地告别欧洲

五 法德文化之战
两次革命
“流亡”的歌德
“文化战争”的根源
社会学史上的谜团
文化使者:哈布瓦赫
逐出柏林
哈布瓦赫之死
奇怪的失败
知识分子的抵抗
德国革命的局限性

六 德国本土文化:道德的崩溃与智性的崛起
德国的浩劫
文化的复苏
内心的流亡
德国人与犹太人的流散

七 典型的德国人:浮士德与墨菲斯托
民意调查中的歌德
1945年之后的歌德

八 德国的再统一:知识阶层的失败
文化的卫士
东德知识分子的灾难
知识分子的悲喜剧

九 伪文化:中欧的终结
欧洲:梦想与官僚
文化胜过权力

十 反讽与政治:欧洲与美国的文化爱国主义
热爱美国的欧洲人
哈姆雷特与福丁布拉斯
欧洲侏儒与美国巨人
美国历史的反讽

十一 统一后的德国:寻求道德典范
文化与现实政治
政治问题的文化出路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