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苏联的心灵:共产主义时代的??国文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711470
  • 作      者:
    (英)以赛亚?柏林(Isaiah Berlin)著
  • 出 版 社 :
    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以赛亚·伯林(1909—1997)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史家,二十世纪最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之一。出生于俄国里加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20年随父母前往英国。1928年进入牛津大学攻读文学和哲学,1932年获选全灵学院研究员,并在新学院任哲学讲师,其间与艾耶尔、奥斯丁等参与了日常语言哲学的运动。二战期间,先后在纽约、华盛顿和莫斯科担任外交职务。1946年重回牛津教授哲学课程,并把研究方向转向思想史。1957年成为牛津大学社会与政治理论教授,并获封爵士。1966年至1975年,担任牛津大学沃尔夫森学院院长。主要著作有《卡尔·马克思》(1939)、《自由四论》(1969,后扩充为《自由论》)、《维柯与赫尔德》(1976)、《俄罗斯思想家》(1978)、《概念与范畴》(1978)、《反潮流》(1979)、《个人印象》(1980)、《扭曲的人性之材》(1990)、《现
展开
内容介绍
    《人文与社会译丛·苏联的心灵:共产主义时代的俄国文化》收录了以赛亚·伯林关于苏联的一些从未发表过的文章。既有对二战后他与帕斯捷尔纳克和阿赫玛托娃等苏联作家的几次著名会晤的记叙,也有他呈交给英国外交部的关于斯大林统治下苏联艺术状况的公文;既有对曼德尔施塔姆和帕斯捷尔纳克的肖像描绘,也有他访问苏联后对苏俄文化的印象速写;等等。以赛亚·伯林从身世与文化上都与俄国有着直接的渊源,对俄国知识阶层有深刻的同情与了解,《人文与社会译丛·苏联的心灵:共产主义时代的俄国文化》为我们了解苏联时期俄罗斯的文化生活一般状况,以及知识分子的遭遇与命运,提供了非常珍贵的材料。
展开
精彩书摘
    这种新雅各宾主义的传令官和主要精神权威是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他和他的学生一道建立了“列夫”(LEF,左翼艺术阵线)。尽管在这个时期可能存在许多自命不凡、虚伪粗俗的好出风头者,显得既幼稚又愚蠢,但也不乏活力四射的人物。一般来说,充满道德说教的共产主义理论并不那么反自由,在这一点上倒是与1914年以前的意大利未来主义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是一个诞生杰作的时代,像平民“保民官”马雅可夫斯基那样的诗人就是在此期间创作出自己最好的作品。他即使不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也算得上一位激进的文学革新者,一个能够产生惊人的活力、感染力,尤其是影响力的解放者;这也是帕斯捷尔纳克、阿赫玛托娃(直到她1923年开始保持沉默)、谢尔文斯基、阿谢耶夫、巴格里茨基、曼德尔施塔姆的时代;是小说家阿列克谢·托尔斯泰(他在1920年代从巴黎回国)、普里什文、卡达耶夫、左琴科、皮里尼亚克、巴别尔、伊里夫和彼得罗夫的时代;是剧作家布尔加科夫和已成名的文学评论家兼学者蒂尼亚诺夫、艾亨鲍姆、托马舍夫斯基、什克洛夫斯基、莱纳、楚科夫斯基、日尔蒙斯基、列昂尼德·格罗斯曼的时代。而像蒲宁、茨维塔耶娃、霍达谢维奇、纳博科夫等流亡作家则几乎不为人所知。高尔基的侨居和归国完全是另外一个故事。
    国家控制贯穿始终。1917年2月至10月是俄国现代史上唯一一段没有书报检查制度的自由时期。1934年,布尔什维克政权通过采取分级监控的办法进一步强化了这项古老的制度——首先通过作协,然后经相应的国家委任的人民委员,最终由党的中央委员会作出决定。党制定文学“路线”:起初要建设的是声名狼藉的“无产阶级文化”(Proletkul’t),要求无产阶级作家团体对苏联的新主题进行集体创作;其后又推崇苏联时期和苏联之前的英雄人物。尽管如此,直到1937年之前,一些富有魅力和原创性的艺术家并不总是对全能的国家卑躬屈膝;有时,他们如果甘冒足够的风险,还可能设法让当局转而承认某些非正统方法的价值(像剧作家布尔加科夫所做的那样);有时某些非正统的观点,如果不直接针对苏联的信仰,还是留有一些发表的余地,作为普通苏联人日常餐桌上一种未必不受欢迎的调味品,有时还特别刺激(例如蒂尼亚诺夫、卡达耶夫特别是左琴科早期的那些轻松而又辛辣的讽刺作品)。当然这种情况不允许走得过头或频繁发生,但可能性总是存在的。作家们不得不锻炼他们把握分寸的能力,在不打破正统的框架或招致直接的罪名和惩罚的前提下来表达他们非正统的观念。这在某种程度上激发出他们的聪明才智。
    这种情况在斯大林掌权以及新的正统开始实行以后又延续了一段时间。高尔基直到1935年才逝世;而只要他还健在,就会利用其巨大的个人权威和声望保护一些杰出的引人注目的作家免受过分的监管与迫害;他自觉地扮演着“俄国人民的良心”的角色,延续了卢那察尔斯基(甚至是托洛茨基)的传统,保护着有前途的艺术家免遭官僚统治机构的毒手。在官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一种不宽容和狭隘的“辩证唯物主义”确实占着统治地位,但作为一门学说,相关的内部争论还是允许的,比方说在布哈林的追随者和更带书生气的梁赞诺夫或德波林的追随者之间,各种唯物主义哲学流派之间,以及那些视列宁为普列汉诺夫的嫡系传人的“孟什维克”和那些强调他们分歧的人之间,都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争论。
    猎巫运动开始了;异端邪说,不论是左还是右,不断地被“揭露”出来,那些被指控为异端的人面临着恐怖的结局;然而就是如此残忍的意识形态论争,惴惴不安地不知道会因支持哪一方而被定罪遭到清洗,也给知识界带来了一种严酷的生命力,结果这一时期无论是原创性还是评论性的作品,虽然带片面夸张之弊,却很少显得乏味,这也预示着在思想艺术的各个颔域仍将有一番持续的动荡。那些同情苏联文坛的观察家可能很喜欢拿这些文学活动,与维亚切斯拉夫、伊万诺夫、巴尔蒙特、梅列日科夫斯基、季娜依达·吉皮乌斯、库普林等在法国的老一代俄国移民作家的逐渐沉沦进行比较,尽管这些作家的文学技巧,在大多数时候,即使是他们在莫斯科时,也公认要比许许多多的苏联文坛先锋高超得多。
    ……
展开
目录
导言
编者序言
1.斯大林统治下的俄罗斯艺术
2.访问列宁格勒
3.一位伟大的俄罗斯作家
4.与阿赫玛托娃和帕斯捷尔纳克的交谈
5.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
6.苏联为什么选择隔离自己
7.人为的辩证法:最高统帅斯大林与统治术
8.在苏联的四个星期
9.苏俄文化
10.不死的俄国知识阶层
人名汇编
进一步阅读文献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