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肇庆端砚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6242784
  • 作      者:
    王安平编
  • 出 版 社 :
    岭南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肇庆端砚》对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端砚做了最为详细的介绍,是迄今为止我国端砚艺术最权威的文献性著作。端砚之所以名贵首先在于它的石材,作者王安平在书中给读者详尽介绍了石眼、鱼脑冻、青花等等石品花纹的主要特征和鉴别方法,并告诉你端砚的艺术特色和优劣标准。
展开
作者简介
    王安平,1964年生,祖籍江西余干,经济学研究生,高级工艺美术师,肇庆市技术标准评审专家端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09中国百名优秀砚雕艺术家,日常工作于肇庆市人民政府打假办、广东省肇庆市质监局。从小喜爱书法艺术,1987年毕业于江西工业大学,1988年调肇庆工作开始接触端砚,2003年由于工作关系开始着手研究端砚技术标准,主持起草端砚技术法规《端砚》标准,在大师和业界老师们的熏陶下,爱上端砚艺术。端砚制作技术从程文、程振良学制璞开始。并得到黎铿老师的特别厚爱,长期给予授课。又是陈洪新师傅和张庆明师傅的爱徒。在师傅们的具体指导下,参与制作的《秋山高仕》砚、《海天》砚、《泉源流长》砚,分别获国家级金奖;参与制作的《江山秀》砚获第十届中国工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特别金奖。个人创作的《花开富贵》砚、《听荷》砚获中国收藏家协会金奖。在张庆明的悉心指导下,潜心学习欧体书法。2006年始,在中国人民大学书法博士生导师田英章先生处学习书法。     有关端砚方面的著作:     1.广东省地方标准《端砚》(第一起草人)。     2.南国旅游休闲之都——肇庆(沉石、王安平编著。一套五册)。
展开
内容介绍
    《肇庆端砚》由高级工艺美术师、端砚技术标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安平编著,全面系统介绍了端砚民间工艺,肇庆历史与文化、端砚发展史、端砚砚石、端砚雕刻工艺、端砚雕刻创作艺术、端砚雕刻家与砚雕艺人、端砚鉴赏与收藏及附录广东省地方标准《端砚》。全书10万余字,400余幅图片,是迄今为止端砚民间工艺最具权威的文献性著作。
    砚界泰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黎铿对《肇庆端砚》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该书不但对端砚做了系统介绍,歌颂了端砚辉煌的过去,还展示了端砚今天的发展成就,展现了新中国60年来端砚艺人的风采,有传承,更有创新。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品种鉴别
    端砚石首先是要区分出它的品种。区分品种可从四个方面进行鉴别:一是按端砚石地质特点;二是通过物理试验;三是看端砚石石色;四是按各坑种具有的石品。端砚石品种有:老坑、坑仔岩、麻子坑、宋坑、梅花坑、古塔岩、朝天岩、宣德岩、白线岩、斧柯东诸坑、绿端类、白端(白端石发墨量远达不到标准要求,不适合制砚,而大都用于研磨朱砂、石绿、白铅粉等颜料)等。
    1.端砚石品种地质特点鉴别,主要是从各品种的形成和它的地理特色来分析,如老坑位于西江河水位之下,坑洞长年累月受泉水浸渍,石质特别细嫩而温润。
    2.端砚石品种物理试验鉴别,鉴别端砚石的物理试验,主要通过对端砚石的硬度、体积密度、饱和吸水率、发墨量进行测定(测定方法详见广东省地方标准《端砚》),如硬度指标:老坑、坑仔岩、麻子坑相对偏低,斧柯东、古塔岩相对偏高;体积密度指标:老坑、坑仔岩、麻子坑居中,其他品种或偏小或偏大;饱和吸水率指标:老坑最低、水坑麻子坑次之,其他品种相对较高;发黑量指标相对上述三项指较复杂,而不是以它的大小来判断,在测定发墨量同时还要对研磨出的墨质进行粗细和粘度的检测,如一片红宋坑,发墨量大,但研磨出的墨质差,即粗而粘度低;老坑、坑仔岩、麻子坑肉层发墨量小,但研磨出的墨质很好,即细而粘度高;其他品种介于它们之间。
    3.端砚石品种石色鉴别,端砚从石色上分别,粗分较为简单,以紫色为主调的砚石为紫端,翠绿色为主调的砚石为绿端,以白色为主色调的砚石为白端。绿端、白端相对易分辨。紫端由于品种多,紫端品种包括老坑、坑仔岩、麻子坑、宋坑、梅花坑、古塔岩、朝天岩、宣德岩、白线岩、斧柯东诸坑等,有的品种石色相差较小,分辨难度较大。从石色上鉴别时需用水浸湿砚石表面后,在自然光较强的场所进行仔细审视,端溪各坑砚石的基调为紫色,其中有的紫偏蓝,有的紫偏青,有的紫偏红或紫带赤,有的稍带天蓝,有的略带天青、青黄、苍灰,有的微带黄褐(如有眼宋坑,即蕉园坑和梅花坑),有的浅绿、深紫等。如一方优质的老坑砚石,在紫蓝色的基调上出现色彩丰富的石品,纹理清晰明净,其石品有从砚石中透出来的感觉。麻子坑石的色泽基本上具有老坑砚石的特征,但麻子坑的色调比老坑轻些,石品没有老坑砚石丰富。坑仔岩则偏紫微带赤色,石品也没有老坑砚石丰富。古塔岩砚石则是紫中带微红。
    同一品种的砚石,坑洞、采石时期、石脉走向的不同,其色泽亦存在着差别。有时同一坑洞,同时开采,采石工作面不同,其砚石色泽也出现微小区别。如老坑砚石,有大西洞和水归洞之分。麻子坑有旱坑和水坑之别。这主要因素来自于端砚石地质结构、矿物成分。同一块砚石不同的层面也存在着一定的石色差别。
    4.端砚石品种石品鉴别,鉴别端砚石石品,不同品种的砚石在石品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如老坑石品十分丰富,主要石品花纹有冰纹、金线、银线、青花、玫瑰紫、火捺、天青、蕉叶白、鱼脑冻、冻纹冻、天青冻以及名贵的石眼,五彩钉是老坑特有的石疵;麻子坑主要石品有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火捺、天青、天青冻以及石眼等,虫蛀是麻子坑常见的石疵;坑仔岩石品花纹巾有蕉叶白、鱼脑冻、青花、火捺以及各种石眼,尤以石眼多著称。其石眼色翠绿(间有黄色)圆正,有的作七八重晕,黑睛活现;典水梅花坑采出的砚石多眼,眼中有点,大而晕重不分明;九龙坑的梅花坑砚石色灰微带褐黄,眼多而无睛(无瞳子),眼呈米黄色。
    另外,古人有以石声来鉴别端砚石品种的提法,石声用以鉴别端砚石品种不准确,只能作为辅助参考。如:赵希鹄的《洞天清禄集》中对端砚石声的描述:“叩之无声,磨黑亦无声”;张海鹏的《砚史》中对端砚石声的描述:“磨墨无声,贮水不耗”;《端溪砚史》指出:“石以木声为上,金声、瓦声为下。木声拍拍然,金声珰珰然,瓦声玲玲然。老坑皆作木声,麻子坑佳者亦然,余则否。盖石润则声沉,石燥则声浮,清越以长如泗滨之磬者,弗良也。”今人也有不少砚工探索,悬空敲击砚石,认为:老坑和优质的麻子坑、坑仔岩发出木声或泥声,而宋坑、梅花坑、绿端、朝天岩、白线岩等发出石声。
    (二)品质鉴别
    端砚石其次是要区分出它的品质,品质是指用同一墨条研磨出墨质的优劣程度。砚石品质是砚灵魂,品质优的砚石细嫩而温润,鉴别端砚石品质优劣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物理试验;二是感观。通常我们将一块完整的砚石人为分为五层:顶石、顶肉、肉、底肉、底板。肉层品质最优,顶肉、底肉层次之。顶石、底板品质最差,通常不用于制砚。
    1.端砚石品质物理试验鉴别,端砚石品质鉴别物理试验与品种鉴别相同,主要是对其进行发黑量试验,在此基础上再对发黑量试验磨出的墨质进行粗细度和粘度检测,一般来说,同为肉层,同一石品,老坑最优,麻子坑、坑仔岩次,宣德岩、古塔岩、朝天岩、。白线岩、斧柯东诸坑、梅花坑、宋坑、绿端依次递减。
    2.端砚石品质感观鉴别,感观鉴别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手感法,用手背轻、慢抚摩已打磨光滑的砚石,如手感细腻滋润,犹如抚摩婴儿肌肤为最优品质。二是观其石品,同一品利,砚石,天青、天青冻为最优,青花(鹅毛毹青花、青蛙肚皮青花、微尘青花、蚁脚青花、萍藻青花、雨淋墙青花、鱼仔队青花、冬瓜囊青花、子母青花、玫瑰紫青花)、冻(鱼脑冻、冰纹冻等)、蕉叶白、冰纹、火捺(马尾火捺、胭脂火捺、金钱火捺)、翡翠、金线、银线、黄龙纹依次递减。
    P154-156
展开
目录
前言
肇庆端溪砚  发墨颂中华
第一章  肇庆历史与文化
一、自然地理
二、历史沿革
三、独特的文化

第二章  端砚发展史
一、砚与四大名砚
二、端砚的历史

第三章  端砚砚石
一、成因与构造
二、端砚砚石品种
三、端砚砚石的石品花纹

第四章  端砚雕刻工艺
一、端砚制作工艺
二、端砚制作雕刻技法
三、典型作品制作分析

第五章  端砚雕刻创作艺术
一、端砚作品雕刻创作
二、当代作品艺术特色
三、端砚作品优劣准则

第六章  端砚雕刻家与砚雕艺人
一、古代砚雕艺人
二、近代端砚雕刻家
三、当代端砚雕刻家

第七章  端砚鉴赏与收藏
一、端砚石的鉴别
二、端砚雕刻艺术鉴赏
三、端砚的选购收藏
四、端砚的使用与保养
附录  广东省地方标准《端砚》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