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强,原名汪大同,1910年2月生于江苏省涟水县高沟镇。其父汪玉琪粗通文墨,开办过“同茂草厂”,当过槽坊雇员,一直以微薄的收入维系九口之家的生活。
小时的吴强于清贫家境之中走上了一条坎坷艰难的求学之路。
他很聪颖,七年制小学只读了六年,就以全班第二名毕业。父亲因家境难以为继,便劝他弃学当学徒,吴强无意承续父业,于是,卧床三天,滴水不进,以“死”相挟。父亲最终还是软下心来,向东家预支了三块大洋的工钱,苦笑着给了儿子。吴强来到离家百里的灌云县板浦镇,考上了江苏省立第八师范。不料父亲却当头泼来一瓢凉水:“你有钱交学费,你就去念吧”吴强铁了心要读书,便慢慢地“磨”,一直“磨”到父亲拿了月息五分的50块高利贷大洋交给他。1924年,吴强进了中等学府之门。
只一年多时间,板浦省立八师发生了反对校政腐败、驱逐殴打校长的学潮,吴强也涉入其中,被校方除名。回到高沟,吴强不得不委屈地按着父亲的意愿随祖父在镇上东大街涌泉槽坊开始了学徒生涯。每天起早生炭炉,擦桌抹凳,打扫庭院,为老板倒尿壶。有时起来晚了,就要受到麻绳抽打屁股的惩罚,他心中的痛苦无以名状。
忍辱站了一年多的柜台,大革命的风暴为高沟镇带来了生气,朦朦胧胧的革命意识又一次萌动了他未泯的读书之心。他决心走出高沟,便对父亲说:“只要你再给10块钱,要是考不上,我保证永远站柜台”深知儿子拗劲的父亲,不相信只读了年余初中的吴强能考上高中,他咬咬牙又一次满足了儿子的要求。吴强到淮阴清江中学补习了一个多月的英语、数学等功课,借来宗兄汪藻香的初中毕业证书,没想到一考就中,被江苏省立淮安中学录取了。
高中未毕业,吴强又因参加反对江苏省教育厅长周佛海的学潮而被迫离开淮安中学,来到灌云响水口中心小学当了一年多的教师,又因反对国民党、参加暴动而被辞退回到高沟小学谋生。时隔不久,吴强只身投到上海沪西私立正风中学读高三,两年后又考取无锡省立教育学院民众教育系。“一二·九”运动爆发,吴强再一次被校方除名。1936年初,吴强走进了国立河南大学的校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