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术的失败
如果说李斯成功地运用帝王术协助秦始皇建立起统一的秦朝,那么也可以说,李斯又用没有真正学到家的帝王术消灭了秦朝,并且消灭了自己。
消灭六国,统一天下,秦始皇变得不可一世。他藐视古人,藐视天下所有的人,认为自己的统治地位不可动摇,自己的权力还能由儿孙传至万世。
李斯与秦始皇有同样的认识,因此推波助澜,很快就把秦朝送上绝路。
李斯认为,帝业的根本在于对人民实施残暴的统治,用苛刑峻法镇压民众的反抗。
真正的帝王术的要义之一是:天下可以征服,但人心不可以征服,得人心者得天下。
秦国能消灭六国,一统天下,最根本的原因是人心所向。秦始皇和李斯都不懂这一点,认为是他们两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有人再次提出应改郡县制为分封制,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组织讨论。
这时的李斯早已位极人臣,比秦始皇更早地成为政治上的孤家寡人。
分封制是周朝的政治制度。李斯认为,主张分封就是是古非今,这对于国家安定十分不利,必须用严厉的手段予以打击,彻底消灭持有这种主张的人。
李斯给秦始皇的建议是:
秦纪以外的史书,全部烧毁。
除博士官外,民间凡藏有《诗》、《书》、百家语的全送到主管官员处烧毁。
凡敢谈《诗》、《书》的,死刑。
以古非今的人,灭族。
官员知情不举报的,与犯罪者获同样的刑罚。命令下达后30天不烧这些书的人,在脸上刺记号后成为筑城墙的苦役犯。
秦始皇很赞同李斯的见解,批示说:“可”。
秦始皇认为,李斯既然能帮助自己打出天下,也一定能为自己管理好天下。
可以说,秦始皇推行残暴的统治,李斯是最重要的参与者和决策者之一。
秦始皇和李斯的错误为同时代的草民刘邦让出了巨大的历史空间。
刘邦当上皇帝,忌惮萧何的才能和威望,将萧何送进监狱。大臣王卫尉为萧何抱不平,责问刘邦:
“相国有什么大罪,陛下对他如此凶狠,把他关起来?”
刘邦说:“我听说李斯当秦丞相,把功劳归给皇帝,把错误归给自己。现在这萧何受了很多商人的贿赂,让我把土地让给民众,他自己向民众讨好,所以把他关起来治他”。
王卫尉说:“在工作上为民众做好事,为这样的事向陛下提出请求,这正是称职的宰相,陛下为什么会怀疑萧何受商人的贿赂?当年陛下与楚相争数年,后来陈稀、黥布谋反,陛下亲自征讨。那时候萧何守关中,如果背叛你,关西就不属于你了。那时候的萧何不图钱,现在贪图商人的几个钱么?而且,秦朝由于不检讨自己的错误而失去天下,李斯承担责任,这样的人有什么值得效法之处!陛下为什么把萧何的智商看得那么低?”
从表面上看,王卫尉是顺着刘邦的意思评论李斯,说李斯承担错误是应该的。实际上,这是王卫尉给刘邦留足面子。如果把刘邦批评狠了,不仅救不出萧何,自己也危险。
王卫尉说李斯不足效法,就是说李斯根本就不是称职的宰相。王卫尉是正确的。
可以这样认为:由于秦始皇任用李斯,秦朝过早地结束了。
帝王术的另一个要义是:必须及早消灭潜在的政敌,最好的办法是在政敌毫无防范时就将其灭族。
李斯没有掌握这一要义。
秦始皇在巡行途中突然病故,造成国家最严重的突发事件。这时,整个国家和李斯个人的命运不可分离地面临同样的抉择。遗憾的是,李斯做出了亡国、亡家、亡己的选择。
秦始皇出行时,幼子胡亥要求跟着去。和常人一样,偏疼小儿子的秦始皇带上了他。胡亥的老师是太监赵高。赵高有学问,极度阴险,平时不露痕迹地讨好秦始皇,秦始皇很喜欢他。
秦始皇突然去世,赵高把握住机会。他扣压秦始皇命长子扶苏前来主持丧事的诏书,策动政变。赵高对胡亥说,你是小儿子,做皇帝没你的份儿。现在皇帝遗命让扶苏来主持丧事,就是立他为皇帝。诏书和印章在我手里,我们换一个诏书,赐扶苏自杀,立你为帝,这是唯一的机会。
胡亥同意了赵高的策划。赵高又说,这样的事没有丞相的参与办不成,权力在他手里。
赵高对李斯说,如果让扶苏回来当皇帝,你的丞相位子就必丢。扶苏与蒙恬率30万大军在外驻扎,他很信任蒙恬,必用蒙恬为丞相,你的下场可就惨了。
李斯装模作样地与赵高争论一番,很快就同意了赵高策动的政变。
这是《史记》的记载。很多人因此认为李斯是受了赵高的骗,一时糊涂做错了事。
然而这只是表面现象。同样根据《史记》的记载,我们却发现,李斯不是政变的随从者,而是唯一的领导者。赵高和胡亥仅仅是策划者。如果没有李斯,他们什么都不敢做,即使敢做也只有失败。
赵高这时不过是一个家奴。他侍奉的胡亥是在政局中没有任何地位的小皇子。胡亥不过是毫无见识的小孩子。此时,他身边没有一个亲信大臣,更没有一个可供他调遣的哪怕是小军官。不论是胡亥还是赵高,他们若在此时宣布假诏,没有一个人会听信、会追随,唯一的可能是立即掉脑袋。
问题出在李斯身上。这时的李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更是一个70多岁的政坛老手。他这时若处死胡亥,将赵高灭族,只消一句话就能办到。
人们在分析这段历史时大多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赵高哪来的勇气和智慧,能先知先觉地料定李斯会让他一个小太监牵着鼻子走?
赵高没有多大智慧,是李斯的行动告诉他可以成功地发动政变。
如果李斯在秦始皇去世后立即执行遗诏,结果将是扶苏回来主持丧事,然后登帝位。如果李斯这样做,赵高就不敢扣压遗诏,更不敢发出要扶苏自杀的假诏。秦始皇已有遗诏,李斯却拒不执行,而且秘不发丧,使赵高立即明白李斯是怕失去丞相位,失去一切富贵。扶苏与蒙恬关系很密切,蒙恬又有兵权,加上李斯已年逾70,新皇帝上台后李斯能正常退休是最好的结局,这是李斯不能忍受的。李斯秘不发丧,仍令文臣武将每天到存放秦始皇遗体的韫椋(音wen liang)车外候命,御厨仍按时往辊椋车里送膳,说明李斯正在想如何保住自己的地位,安排哪个皇子登帝位。不发丧并且不送出遗诏,这一事实说明李斯已经发动政变,只是没想好全部计划。
赵高看透了李斯,及时地送上自己的建议:扣压遗诏,立胡亥,杀扶苏。李斯接受了赵高的建议。
李斯、赵高、胡亥的阴谋达成后,李斯即宣布秦始皇去世,遗诏立胡亥为太子,登皇帝位,且有诏令扶苏、蒙恬自杀。
假诏书送到,扶苏当即自杀。蒙恬认为诏书须核实,不肯自杀,被送进监狱,后来秦二世胡亥下诏令蒙恬在狱中自杀。
胡亥当上皇帝,成为历史上的秦二世。
赵高看透李斯,李斯却对赵高没有任何认识和防范。
李斯和胡亥都没想到,赵高的最终目的是自己当太监皇帝。为达到这一目的,不仅李斯必须死,秦二世也必须死。
秦二世登基后不久,赵高就向他汇报李斯的问题,说李斯对二世极不满,认为二世应好好报答李斯的大恩,至少应裂地封王。不仅如此,李斯的长子李由为三川守,却暗中勾结盗匪,所以盗匪才这么猖狂,一直灭不了。
李斯这时才认识赵高。他向二世上书,请求惩治赵高。二世将李斯免去丞相,打人监狱,诏命由赵高负责审查李斯的问题。
深通帝王术的丞相李斯败给小太监赵高。
展开
——本书编审
作者深入阅读古籍史书原著,精心研究,提出了一些别人所没有提出的观点与认识,以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创作状态,完成了一系列作品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