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公元155年一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瞒,安徽亳州(古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汉朝黑暗腐朽到了极点。外戚宦官趁机争权夺利,大兴党锢之祸。社会生产凋零,经济出现了大衰退,人民无以为生,发生了黄巾农民大起义。不久,又出现了董卓之乱和继之兴起的各地割据势力大混战。剧烈的社会大动乱、大分裂和大破坏,使得汉末人民陷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与悲痛之中。对此,曹操的诗《蒿里行》是这样描述的:“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万遗一,念之断人肠。”这是多么凄惨的景象啊!汉末人民悲惨至极,渴望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人民的意志呼唤着英雄的出现,动荡的社会迫使英雄的出现。正在这时,涡河之滨出现了一个英雄——曹操。曹操很小的时候便工于心计,善于谋略。《曹瞒传》中记载,曹操小时候很烦叔父常常在他的父亲面前反映他的行为恶劣。可是,他却不便去直接顶撞叔父,也不便向父亲申辩,因为叔父反映的情况属实,于是曹操想了一个计策,使父亲对叔父丧失了信心。一日,曹操正在打闹,叔父来了,曹操马上跌倒在地,口吐白沫。叔父惊慌地上前询问,曹操呻吟着说:“中了恶风!”叔父跑去向他的父亲报告。等他的父亲赶来的时候,曹操却显得什么病都没有,曹操委屈地对父亲说:“我没有中风,因为叔父不喜欢我,因此他才跑到您那里胡说!”从此,曹操的父亲再也不相信弟弟的话了,曹操因此非常得意。可见,小时候的曹操不但聪敏并且非常狡黠。名士乔玄等惊叹曹操的才能,乔玄曾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曹操20岁就被州里举荐为孝廉,接着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京都的保安官员)。曹操从政之初,就表现出不畏豪强、整治弊端的胆魄和才能。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