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保罗·克鲁岑
斯莫利
波耶尔
斯科
沃克
约翰·包普尔
沃尔特·科恩
艾哈迈德·泽维尔
艾伦·黑格
马克迪尔米德
白川英树
威廉·诺尔斯
野依良治
夏普莱斯
田中耕
约翰·芬恩
库尔特·维特里希
彼得·阿格雷
罗德里克·麦金农
阿龙·切哈诺沃
阿夫拉姆·赫什科
欧文·罗斯
伊夫·肖万
罗伯特·格拉布
施罗克
科恩伯格
格哈德·埃特尔
下村脩
马丁·查尔菲
钱永健
附录一 诺贝尔
附录二 1901-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内容摘要
哲人云“知识就是力量”,更有人说,知识就是高度。在知识的内涵、外延里,科学技术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类文明的动力来源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正是由于科技的历史性进步,由此而推动着人类历史由蒙昧走向文明、由刀耕火种走向科学现代。可以说,人类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即是人类的科学技术与人类的思想文明的结合。历史因科技的融入而变得可感,社会因科技的融入而变得丰富、多彩。
在人类科学历史的宏观体系中,依据文明的东西方形态也可以划分为东方科学技术体系、西方科学技术体系,其中东方科学技术体系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应以中国为代表。比较而言,东方科学技术体系富有深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传统,在诸如文学、史学、哲学、宗教、艺术、政治、经济、法律等领域,古籍留存众多,内容博大精深。而西方科学技术体系则深富自然科学、实验科学的传统,因而造就出其最早的工业革命运动,形成实验手段与理论体系丰富的诸如物理学、化学、工程机械等成果。总之,东西方的科学技术传统各有所长。东方的人文与西方的自然,如能够完美结合,则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最好模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