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历代才子才女的生活碎影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0317416
  • 作      者:
    陈雄著
  • 出 版 社 :
    崇文书局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新浪读书倾力推荐。<br>    所谓才子才女,是人群中最具美的人。他们活或者产生艺术品,或者自己就是艺术品。
展开
作者简介
    陈雄,祖籍江苏南京,上个世纪70年代生于湖北仙桃。专栏作家。曾在全国二十多家主流报刊开设专栏。近年来主要从事历史文化随笔写作,出版过《麻辣典故》、《闲侃中国文人》等书,受到读者好评。
展开
内容介绍
    《历代才子才女的生活碎影》力求从立体的角度,即正史为主、野史笔记为辅,再加上文人视角,来解读史上又代表性的人物性格和特定现象,透射某种规律或规则,融趣味性、知识性、文学性及通俗性于一体。
展开
精彩书评
    才人百年出,风流忆千载,他们都是俗世间的神。效之,不神也仙。
     ——著名作家  古清生
    
  陈雄的笔端机智且人性化,他的视角能跳出常态,不同流俗,他以体贴心体已心审历代才子才女们,使他们不再古板冷冰,犹如走回历史现场。
   ——著名书评人  黄亚明
    
  用当代人的视角、当代人的语言去诠释古代才子才女的缤纷生活,是本书的一大看点,亦是陈雄先生写作风格的最独特之处。其诙谐、俏丽的文字和幽怨、凄美的故事,不仅为今人搭起一座通向古人心灵的桥梁,更让阅读完完全全变成了愉悦和享受。
  ——《青岛日报》“七色石书摘”编辑  王洪荣
    
  陈雄先生的文笔轻快灵动,史料中那些沉寂的生命,被他稍加点染,就换上了当代的时装,活泼泼地站在我们面前。
  ——《北京青年报》“历史纵横”编辑  尚思伽
    
  所谓才子才女,是人群中最具美感的人。他们或者生产出艺术品,或者自己就是艺术品。陈雄以当代人的眼光和话语,与古代才子才女们接通灵犀,品味他们那远逝的光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才华的历史参照系列。
  ——《三湘都市报》“百家”副刊编辑  刘蕊
展开
精彩书摘
    1平庸孔融靠什么“搏出位”<br>    汉代孔融四岁让梨,名满天下,这样出名似乎太简单了点,以致今天还有人在说风凉话:说不定当时的孔融不喜欢吃梨呢!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去洛阳,当时的司隶校尉(相当于州刺史)叫李元礼(即李膺),是个为人正直、学问高深的名人,而且还相当孤傲,一般人根本不见,时人以能与他结交为荣。比如李元礼的一个朋友叫苟淑,他有个儿子叫苟爽,因为父亲这层关系才得以见到李膺,并且有幸为李膺赶过马车,回去后逢人就炫耀:“我今天为李君赶过马车了!”<br>    十岁的孔融当时要去见李元礼,《融家传》是这样说的:“闻汉中李公清节直亮,意慕之,遂造公门。”放在今天,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十岁小孩,你要他到市长家里去,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br>    孔融冒充李元礼的亲戚进去之后,李元礼问他与自己是什么亲戚关系,他拉上老子李聃与先祖孔子,扯了一通,居然博得满堂赞赏。后来太中大夫陈韪赶到,别人告诉他孔融的机智回答,他却给孔融泼了一瓢冷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马上反击:“想你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弄得陈韪无地自容。<br>    多年以后,再回过头来看,成年后的孔融表现其实一般,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建树,在文学创作方面也没有大的成就,真应了陈韪那句话:“大未必佳。”<br>    孔融在任北海相期间,虽然“更置城邑,建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吊死问生”,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在治理政事上,是比较无能的。这一点,在西晋司马彪的《九州春秋》里有详细记载。在用人方面,他自视甚高,但用的都是“轻剽之才”,即个性怪异但不能干实事的浮华之辈;在管理方面没有章法,只求租赋低薄,刑律少罚,致使奸民污吏横行,“一朝杀五部督邮”,是气急之下的无奈之策,然而上级无能,拿下属开刀,又有什么用?<br>    再说治军,他更是外行。他收留幽州乱军,造成内乱,又被黄巾军所围,他“大饮醇酒,躬自上马”,一副从容不惊的名士风范,最后却“不能保障四郡,弃郡而去”,当了逃兵。不久,他在都昌又一次被黄巾军围困,他向平原相刘备求救,弄得刘备受宠若惊:“原来孔北海也知道有我刘备这个人!”当下发兵解了他的围。后来孔融做青州刺史,被袁谭围攻,从春天到夏天,守城的只有几百人了,但敌人众多,流矢如雨,他却像没事人一样,“凭几安坐,读书论议自若”,最后小城沦陷,妻子被俘,他却逃走。李敖在《要把金针度与人》中也说过这事,但是他却说从这件事看出孔融是勇敢的人,不知是何道理。台湾学者龚弘先生说孔融是“政治顽童”,倒让人信服。<br>    而在文学创作方面,孔融流传后世的文章不多,主要有五首诗歌和两篇散文,两篇散文是《论盛孝章书》、《荐祢衡表》。总的来说,他诗歌的水平不如散文,而这两篇散文又都是针对时政的上表,一篇是向曹操竭力推荐吴国名士盛孝章,一篇是向曹操推荐比自己小二十岁的狂士祢衡。<br>    用现在的话说,这两篇文章都属于公文写作的范畴,并不是单纯的抒发性灵之作,在形式上也谈不上创新,沿袭的是东汉文人的老路,虽然曹丕评其文“体气高妙”,刘勰说他“气盛于为笔”,但是和同为“建安七子”的王粲相比,他就显得较为逊色了,王粲的《初征》、《登楼赋》、《槐赋》、《七哀诗》不论是在内容还是在艺术形式上,达到的高度都是有目共睹的。<br>    或许正是缘于政事和创作的平庸,才使孔融在言论上变得出格起来。四岁让梨赚取的道德资本他不能吃一辈子,为了“搏出位”,他提出了两个标新立异的怪论。<br>    一个就是“父母无恩论”。<br>    “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br>    孔融认为,父亲对儿子没有亲情,他生儿子的本意,是为了发泄情欲;母亲像瓶子,儿子像瓶子里的东西,母亲生儿子,就像从瓶子里倒东西出来,东西出来后,两者就没什么关系了。<br>    作为孔子的第二十代孙,这等与儒家孝道大相违背的理论,简直让人瞠目结舌。难怪,后来他与曹操对着干,曹操要杀他,派人搜集他的材料时,这段言论成了他最大的罪状。<br>    孔融的这个观点,并不是他的首创。王充《论衡·物势》篇说:“夫天地合气,人偶自生也;犹夫妇合气,子则自生也。夫妇合气,非当时欲得生子,情欲动而合,合而生子矣。”<br>    孔融只是进一步发挥了王充的理论而已。然而不知孔融想过没有,只消拿他自身与他的家庭反驳他,这套荒谬的理论就会土崩瓦解。<br>    孔融十三岁时死了父亲,史称他“年十三父丧,哀悴过毁,扶而后起,州里归其孝”,可见父亲的死对他打击很大,悲伤过度的他,是在别人的帮助下才重新振作起来的。按他的理论,既然父亲对你无恩,你死去活来地哭什么啊?<br>    还有一件事,也能说明孔融的言行很矛盾。他做北海相的时候,有一天看见一个人在坟边哭泣亡父,脸色一点也不憔悴,他就把这个人抓到官府,以“不孝”的罪名把此人给杀了。<br>    孔融十六岁的时候,他哥哥孔褒的朋友张俭因得罪了宦官首领侯览被追杀,逃到孔家,正好孔褒外出,只有孔融在家。孔融把张俭藏在家中。后来兄弟俩因张俭之事受到牵连,被捕入狱。兄弟俩都主动领罪,这时候孔融的母亲站出来说话了:“两个孩子不懂事,我是一家之主,负主要责任的应该是我!”如果真的像孔融所说,儿子只是瓶子里的东西,生出之后,就与母亲这个“瓶子”毫无关系了,那他母亲此举岂不多余?<br>    再看孔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五十六岁的孔融临刑之前,牵挂的还是他的一儿一女,希望能保全他们。
展开
目录
    才子篇<br>    1 平庸孔融靠什么“博出位”<br>    2 韦昭:酒量小学问大<br>    3 美男潘安的“粉丝团”<br>    4 最痴莫过顾恺之<br>    5 韩熙载策划“潜伏”与“被潜伏”<br>    6 吴道子:大师原来是“凶手”<br>    7 唐玄宗不识颜真卿<br>    8 柳宗元:亦儒亦佛亦风流<br>    9 辩机的美丽劫难<br>    10 唐伯虎:轻狂不识愁滋昧<br>    11 趣人张咏发明成语与钞票<br>    12 秦观情史<br>    13 政治家·诗人·柘枝颠一寇准<br>    14 一言难尽欧阳修<br>    15 苏舜钦:喝点小酒也被整<br>    16 解缙:绝顶聪明反致卿卿送命<br>    17 胡广:贪生也短命<br>    18 文人们的“疯狂粉丝”<br>    19 放诞绝尘陈洪绶<br>    20 吴敬梓的负气人生<br>    21 郑板桥让人犯糊涂<br>    <br>    才女篇<br>    1 丑女大比拼<br>    2 给男人一个甜蜜安慰<br>    3 香消乱世蔡文姬<br>    4 点错鸳鸯嫁错郎<br>    5 竹林“五贤”的妻子们<br>    6 同是天涯痴情人<br>    7 上官婉儿情史<br>    8 女校书的姐弟恋<br>    9 杨玉环的游戏人生<br>    10 花开堪折只须折<br>    11 马盼盼魂牵苏轼<br>    12 苏轼的妻与妾<br>    13 走近李清照<br>    14 柳如是情史<br>    15 青莲女史董小宛<br>    16 芸娘:人间最理想的女子<br>    17 细数横波夫人断肠事<br>    18 可人儿顾青霞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