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或许并不知道,“少年班”恰恰是在李政道的倡导之下成立的。<br>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就该让它自然地成长。揠苗助长是不行的,但更不能打压它。”同样天资聪颖、少年成名的李政道对这样一个简单却深刻的道理有着切身体验。在吴大猷先生门下时,吴先生很多时候只是为他推荐参考书和题目,询问或指点一下他做题的步骤。然而,凭着热爱和天赋,李政道异常勤奋,思维亦是敏捷非常,令吴先生叹为“奇才”。没有过多的外界干涉和诱惑,李政道只是听从了自己的兴趣,找到了自己的长处,并孜孜不倦地追寻下去,在物理世界中开拓出崭新的天地。这个道理浅显易懂,然而却少有成功实践者。面对下一代时,我们望子成龙,难免揠苗助长,甚至剥夺孩子的兴趣;而当我们面对自己时,能够真正服从自己意愿的人也并不很多。我们或许就在这样的迷茫和压制下扼杀了无数天才,也错过了成就自己的机会。<br> 当年,李政道建议设立“少年班”以培养基础科学研究人才,是忧心于“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教育损失和人才断层。如今,人们开始忧心于“天才少年”是否有足够的情商以及适应社会、独立生活的能力。“人的心理年龄是与生活环境和经历密切相关的,但总要和年龄相适应。”李政道这样说。的确,30多年前的中国处在一个轻视知识、埋没人才的时代,“少年班”的出现为那些有着特殊天赋的孩子创造了一块满足求知欲的自由土壤,并得以改变其命运;“少年班”发展到今天,其理念上的意义或许已经超越了形式本身。<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