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人物和大问题:那些影响历史的人和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456810
  • 作      者:
    (美)肯?沃尔夫著
  • 出 版 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大学人文社科读本。那些历史上的大人物是如何解决他们的大问题的?他们和他们的问题又如何影响了我们的世界?
展开
作者简介
  肯·沃尔夫是肯塔基州立默里大学的历史系教授,自从1969年以来他便在此任教。他出生于爱荷华州的达文伯,1965年,他在圣安布罗斯学院取得了文学学士学位,并分别于1966年和1972年在圣母院大学取得了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沃尔夫教授帮助设计了州立默里大学的《世界文明史》教程,开课伊始他便亲自教授该课程。同时,他的常规教授科目还包括《历史性思维的发展》。沃尔夫教授还在《观念的历史》杂志、《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传记性补充》、《伊利诺斯州季刊》、《肯塔基州研究》杂志、《AHA观点》等刊物上发表关于欧洲民族主义、史料编纂学、知识的历史、历史科目的教学等问题的多篇论文。在1987年至1991年的五年中,沃尔夫则是“肯塔基州长学者项目”的两名院长之一,该夏季项目是为七百名成绩卓越,并正不断取得进步的高中老教师所设立的,由肯塔基州政府赞助,本项目对州立默里大学的另一个被称为“联邦荣誉学院”的类似项目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93年至1994年间,他当选为皮尤国际事务教职研究员。他和他的妻子狄安娜有三个孩子和四个孙辈。
展开
内容介绍
  《大人物和大问题:那些影响历史的人和事(第3版)》关注那些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大人物以及他们面临的大问题。每一章叙述两个历史人物,这两人大致生活在同一时期.但文化、经济和政治背景各不相同.作者以历史性思维,阐释这两个人是如何处理他们所面临的相似的问题的。这些人物反映并改变了他们各自的世界。
  本版新增了关于布狄卡和芝诺比娅的章节.她们是反抗罗马帝国的女战士.该章论述了罗马人。为了满足学生们对伊斯兰教的兴趣,新增了关于伊斯兰教神学家安萨里和基督教神学家阿奎那的章节。最后一章也是新增的,关注曼德拉和马丁。路德·金。书中内容已经更新,以反映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
  《大人物和大问题:那些影响历史的人和事(第3版)》每一章都独立成章,因此,您可以按照任意章节顺序阅读;内容趣味盎然,读者即使没有专业的历史知识.也可以轻松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数年之后,培根又在他的《新工具》一书里构想了一种乌托邦式的社会,在那里,科学家们肥马轻裘,而包括政府在内的整个社会则为科学实验服务,他们要看护园圃,照看冷藏装置,还要建立实验室,以供研究声学和光学之用。
  若是将培根的政治生涯和他的哲学著作结合起来考察,读者必然会注意到,他终生都在矢志不渝地宣扬正确的思维方式,鼓吹科学实验;然而,他却算不上一个科学家,倒更像是一个作家。在培根去世一个世纪以后,两位著名的欧洲思想家——伏尔泰和大卫·休谟——都对他推崇备至,说他的思想指出了通往真正科学的道路。不过,两位思想家也都认为,伽利略才是真正踏上那条道路的第一人。休谟曾经指出,培根对几何学一无所知,而伽利略却精通此道。后来的科学史家也都赞成这种观点,他们对培根的赞誉主要集中在他对科学的宣扬方面,而真正被他们视为科学家的,乃是伽利略。培根也曾撰写过科学论文,但是为数极少,而且充满谬误,他甚至会接受许多愚蠢的想法,比如说,他认为让士兵在上战场前喝下掺火药的水就能鼓舞他们的勇气。若是用现代标准来评判作为科学家的培根和伽利略,那么结论无疑是会更偏向后者的。
  伽利略的家境虽然比不上培根,但也是出身贵族。他的父亲是一名音乐家,而伽利略则是家里七个孩子中最大的一个。他在佛罗伦萨附近的一家修道院里接受了早年教育,却在1581年进入了比萨大学,主修医学。正是在那里,他首次产生了对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的怀疑。亚里士多德曾经断言,物体下落的速度是与其体积成正比的;这种观点通行了上千年,伽利略却感到无法相信。他对几何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把自己的专业从医学改为数学(按照我们现在的说法)。公元1585年,伽利略离开比萨大学,尽管此时的他没有获得学位,但他却已经完成了好几项早期的研究,并由其中的一项得出了下述定理:将一物体放入水中,其排开的水量取决于该物体的密度。这些早年的工作为他带来了一个教职;1589年,他开始在比萨大学教授数学。在此期间,他用实验证明了下面这个定理:物体不论轻重,其下落速度都是一样的(而且它们的外形也同它们的下落速度无关,这直接证明了亚里士多德学说的谬误)。在比萨大学任职三年后,伽利略在威尼斯共和国的帕多瓦大学找到了一个新的数学教职。在那里,他的薪水是在比萨时的三倍;在后来的十八年里,他一直呆在那里,直到1610年才离开并返回故乡托斯卡纳。
展开
目录

序二
第一章 汉谟拉比和摩西:作为文明之镜的法律
立法者、执法者以及守法者的生活与信仰情况如何?关于这些,某一特定社会的法律能告诉我们些什么?标题中两位领导人制订的戒律间存在哪些主要的差异?又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差异?

第二章 琐罗亚斯德和释迦牟尼:阐释苦痛
这个世界上为什么存在邪恶?“西方”的琐罗亚斯德和“东方”的释迦牟尼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截然不同。他们的回答对我们理解世界历史有何启示?

第三章 孔子和柏拉图:一部分真正善的人
什么才是建立一个强大社会的最佳方式?人们是因为人性本善能够追随道德楷模还是需要一个哲人王(philosopher-king)来帮助他们控制自己体内的恶?

第四章 摩诃毗罗与第欧根尼:格格不入的人
一个人是否能向其所处社会中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发出挑战,同时又依然是这个社会的一分子?(或者说,什么情况下格格不入并非真正地格格不入?)为什么自力更生以及个人主义在东西方具有不同的形式?这些格格不入的人之间有什么相似的特征?

第五章 修昔底德与司马迁:以史为鉴
我们为什么要记录过去的事情?历史著作是如何反映出作者及其文化背景的价值观的?不同的历史之间有没有优劣之分?

第六章 阿育王和秦始皇:蜜与醋
道德说服和高压政策,哪一样才是统治人民的更好方法?离开了“棍棒”,“胡萝卜”会有用吗?

第七章 布狄卡和芝诺比娅:挑战罗马
为什么罗马的军队如此难于对付?历史学家为什么对女战士的故事兴趣有加?

第八章 伊琳女王和武则天:两个圣像破坏者
女性统治者需要哪些品质,才能够在一个男性统治的社会中取得成功?历史学家们该用什么准则去评判她们的业绩?

第九章 安萨里和阿奎那:信仰和理性
在寻求理解神性的过程中,什么是信仰和理性之间恰当的平衡?两位重要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思想家在这一问题上有着怎样的分歧?

第十章 马可·波罗和伊本·白图泰:商人与朝圣者
两位体质孱弱、驰名世界的中世纪旅行家是如何为各自的见闻润色的?他们又是如何记载这些见闻的?这两位旅行家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和相似性分别是什么?

第十一章 曼萨·穆萨和路易九世:朝圣者与王朝建立者
公元13及14世纪欧洲和西非的王室结构有何不同?在一个普遍信仰宗教的年代,国王是通过虔诚来展现权势,还是说,他的虔诚使他的势力日益强大?

第十二章 亨利王子和郑和:往南方的远航
在看待文化交流的方式上,一个社会的结构和价值观究竟会对身处其中的个人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欧洲人能从亨利王子的航海活动中大获裨益,而中国人却从郑和的类似活动中获益甚少?

第十三章 伊拉斯谟和路德:改革家的两难处境
从内部出发去改革一种机制可能进行到怎样的深度?路德身上所具有的哪些智力和个性特质使他比伊拉斯谟更为激进?为少数人带去大改变,以及为多数人带去小改变,两者哪种更可取?

第十四章 伊丽莎白女王和阿克巴大帝:君主的信仰?
对于一个君主来说,其治下的宗教冲突是否可能成为有利于巩固统治的因素?在一个处于宗教分裂状态的国家里,君主的宗教信仰是否可能成为国家统一的根基?

第十五章 康熙和路易十四:东西方两大王朝君主
一个王朝君主究竞能在多大程度上掌握自己的命运?什么才是成功“专制”的关键?

第十六章 培根和伽利略:新科学这两人对科学方法的创造有何贡献?他们的科学研究途径有何不同?

第十七章 伯克和孔多塞:人可能完美吗?
人类到底是一种可以完善的生命,还是一种堕落的动物,必须被置于某个精英阶层的统治之下?人类的天性以及道德(精神)之发展过程是否可能被理性认知?

第十八章 杜桑和特库姆塞:对抗命运
这两位领导人的任务,是要反抗那些欲奴役或消灭他们的人。在这两人中,可有谁曾获得一线成功的机会么?他们的经历,究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遗产?

第十九章 乔治·桑和哈丽雅特·比彻·斯托:探索女性的世界..在这两位名满19世纪的女性作家眼中,女性所面临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在她们看来,哪一种平等才是最适合女性的?她们两人对各自所在的社会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第二十章 俾斯麦和伊藤博文:保守派与立宪制
为什么那些保守派贵族会想要,或者说需要半民主(看似民主)的宪法?在这类宪法与民族的崛起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联系?

第二十一章 奇莫尔和约克:踩在两个不同世界里的英雄
为什么历史学家们要将“当代史”的开端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发生在20世纪中的第一次大规模冲突究竟给那些远离战场的人们的生活带去了什么样的改变?在本章标题中提到的那两个不同的世界,又是否只在地理位置上有所不同?

第二十二章 爱娃·贝隆和哥达·梅厄:两个扶危济困的典范
这两位领导人,身处截然不同的两种文化之中,却都在做着扶危济困的事;在向无依无靠者提供救助的方式上,她们的性格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哪条途径才是权力介入的最佳途径,官方的还是非官方的?

第二十三章 甘地和胡志明:通往独立的道路
如果你想把外国统治者赶出你的国家,那么哪种办法才是最好的——是暴力抵抗还是非暴力抵抗?甘地的办法可以在别的地方实行吗?

第二十四章 特勒和萨哈罗夫:政治领域内的科学家
技术上的重大发展具有怎样的政治含义?这两位“氢弹之父”的职业生涯具有怎样的不同?这些不同又向我们提供了关于他们各自社会的什么信息?

第二十五章 马丁·路德·金和曼德拉:先知与政治家
在一个结构错综复杂的工业社会中,面对社会和政治上的根深蒂固的不公正,若想拔乱反正,最好的办法究竞是怎样的?在这两个人中,究竟谁更成功?对于他们,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标准进行评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