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韩之中的辰韩,相传是黄河流域的秦人为躲避徭役而逃至朝鲜半岛所建立的政权。《后汉书》卷八十五《东夷·三韩传》云:“辰韩,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适韩国,马韩割东界地与之。其名国为邦,弓为弧,贼为寇,行酒为行觞,相呼为徒,有似秦语,故或名之为秦韩。”本民族自称是秦人的后代,可能与从黄河流域迁移过去有关。这些称谓与河洛地区的称谓似无太大的区别。其官职似也传自汉朝,“诸小别邑,各有渠帅,大者名臣智,次有俭侧,次有樊祗,次有杀奚,次有邑借”①,社会等级结构日益明显。辰国国家机构最高统治者是国王,“其官有魏率善、邑君、归义侯、都尉、伯、长”②等官吏。朝鲜学者认为:“从译成汉名的辰国官职可以知道,辰国有最高警察官(中郎将)和最高武官(都尉),以及常备军队。”③辰韩的官僚制度受东汉影响之深刻显而易见。随着与河洛地区交往的加深,河洛地区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也传到这一地区。史称辰韩“土地肥美,宜五谷。知蚕桑,作缣布。乘驾牛马。嫁娶以礼。行者让路”。光武帝时辰韩与东汉开始往来,“建武二十年,韩人廉斯人苏马堤等,诣乐浪贡献。光武封苏马谩为汉廉斯邑君,使属乐浪郡,四时朝谒”。东汉末年,“灵帝末,韩、’?岁_并盛,郡县不能制,百姓苦乱,多流亡入韩者”④,又有一批河洛地区的汉人进入辰韩所控制的地区。三韩之中的弁辰与辰韩杂居,共有24小国,“土地肥美,宜种五谷及稻,晓蚕桑,作缣布,乘驾牛马。嫁娶礼俗,男女有别。以大鸟羽送死,其意欲使死者飞扬”⑤。其农业生产、风俗习惯同样受到河洛地区封建王朝的影响。
朝鲜学术界认为:“据中国古代文献记载,早在公元一世纪初就有朝鲜人背诵《诗经》、《书经》、《春秋》等中国的经书,这说明当时我国已有不少专学经书的学者。”‘强然无法肯定这些经书是由河洛地区传过去的,但至少表明东汉时期中国的儒学经典已传入朝鲜。创作于郡县制时期的汉文诗歌《箜篌引》就反映了汉文化传播朝鲜半岛后对这一地区的影响。相传为古朝鲜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诗云:“公无渡河,公竞渡河。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