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晚清闽都文化之西传:以传教士汉学家卢公明为个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2777029
  • 作      者:
    林立强著
  • 出 版 社 :
    海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晚清闽都文化之西传:以传教士汉学家卢公明为个案》从文化学的视野,以闽都文化的西传为背景进行研究,其中涉及民俗文化的内容极多,而这正是我以前所没有发现或没有兴趣了解的内容,因为我感觉研究民俗之类应该是年长者的专利。故在写作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很有意思的情形:此次采用的大量资料都是我在当年视而不见的卢公明对众多闽都文化民俗现象的记载。
展开
精彩书摘
  但这种弊端重重的政治结构几无变化。这是因为清承明制并强调遵循“祖宗之法”,因此晚清福州政治如同其时全国大多数地区一样,呈现出保守态势。这种保守的政治态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专制统治的没落。清代福州教育发达,有鳌峰、凤池、正谊、致用四大书院,福建全省进士人数为1 401名,而福州府考中进士为730名④,占全省进士总数的52%强。但时至晚清,福州教育一落千丈,四大书院辉煌不再,这是因为福州教育的发展和福州文化中心地位的确立,是在科举制度这一教育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科举考试成为学子努力学习和奋斗的目标和动力,而书院则成为科举的附庸。例如,四大书院之一的正谊书院只有举人才能进入;鳌峰书院起初以讲学为主,后罢讲学,改为考课②,考课内容、方式直接与科举考试接轨。除了书院之外,尚有一些规模较小的私塾、书堂,但其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更好地进入社会,发挥作用。学生不学数学、地理和自然科学等课程,只学习孔孟经书。因此,晚清时期,福州传统教育随着科举制度和封建制度的没落而走向衰败③。晚清福州的传统宗教也难挽颓势。以道教为例,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本土宗教的代表。素有“东南山国”之称的福州,其高山深壑、幽谷川流、林木葱茏,是方士和道士垂爱之地,吸引着他们来此修炼。福州道教经过隋唐五代和宋元的发展,在南宋达到鼎盛。但是到了明清时期,福州道教逐渐开始衰微,特别是有清以来实行尊喇嘛黄教为国教,限制道教的政策,使得正统道教更是一蹶不振,代之而起的是世俗道教。时至晚清,世俗道教已经逐渐渗透到民间宗教中,成为民间宗教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之相对应的是道士阶层的演变,住宫道士日益减少,道士大多走向社会,以操办法事为职业,即“道士衍为一种宗教职业者,做功德道场成为养家糊口的手段”④。因此。晚清时期福州的道士阶层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正规的道士,福州方言称为“to-ing”;另一类道士福州方言为“duo-nai”,即世俗道人、职业道士。
  再比如,晚清福州传统方言、戏曲、工艺等有了新的发展。福州方言,即福州话,如前所述其基础是闽越古语,历史上自西晋以来中原汉人多次南迁,带来了包括古汉语在内的中原文化,经数百年的融合演变,在唐末形成。但晚清以降福州方言又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有了新的发展,比如出现了“做都统”一词,意为白吃白喝。这是因为清代在重要省份建置驻防八旗,设将军或都统为长官,二者并不并设,凡设将军处,其下只置副都统,但都以“都统”称呼。通商以后,将军兼理海关,有额外收入,副都统除额定薪俸外,毫无所得。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来华基督教传教士与近世“东学西渐”
第一节 18世纪以后的“东学西渐”
第二节 美国早期传教士汉学家群体与汉学研究
第三节 晚清西方传教士对福州地区的记载

第二章 卢公明与晚清闽都文化之渊源
第一节 卢公明西传晚清闽都文化的个人条件
第二节 卢公明对晚清闽都文化的体察与描述

第三章 晚清闽都政治文化之考察
第一节 政治制度
第二节 官方仪式
第三节 官场腐败

第四章 晚清闽都商业文化之考察
第一节 茶叶贸易
第二节 城市商业
第三节 传统产业

第五章 晚清闽都信仰文化之考察
第一节 三教信徒
第二节 民间信仰
第三节 祖先崇拜
第四节 迷信活动

第六章 晚清闽都民俗文化之考察
第一节 岁时节日
第二节 婚嫁丧葬
第三节 表演艺术
第四节 口碑文化
第五节 积德行善
第六节 陋习恶俗

第七章 晚清闽都文化与早期犹太文化之比较
第一节 民俗文化之比较
第二节 信仰文化之比较
第三节 商业文化之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