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越文化精神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87658
  • 作      者:
    朱志勇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朱志勇,1956年10月出生,祖籍江苏省南京市,199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硕士,现为绍兴文理学院教授。
    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科学战线》、《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其中,一级期刊论文六篇,被《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摘介或转载七篇。出版《模糊思维》、《陕西人格论》等专著三部,主编《绍兴师爷与中国幕府文化》、《高校思政课“灌一启”式教学论》文集二部。主持省规划课题二项,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五项。获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二项。
    2008年获浙江省高校“教学名师”称号。2009年获“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称号。
展开
内容介绍
    《越文化精神论》对越文化精神做了全景式的理性考察。作者力求将越文化精神的研究从直观、经验的描述,转向严谨的学理分析。基于文化精神具有主体存在方式——人格,区域群体人格与区域文化精神具有同构性,从群体人格中提炼文化精神的基本内涵具有可操作性,作者以有效的实践活动对人的要求作为基准,设立时间、空间、计划、变通、规范、效能和创意七种考察维度,凭借社会调查获得的一手资料,概括出越地群体人格模式。通过解读其中蕴涵的文化精神,将当今越文化精神概括为七种基本品质:足智而寡勇、事功而疏情、进取而求稳、求新而务实、因循而权变、隐忍而慷慨、精明而内敛。以此为基础,追溯了越文化精神的历史嬗变,从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因素的交错中,努力再现了越文化精神在各个时期的丰富多彩的样态。为了彰显越文化精神的独特品性,以秦文化作为比较对象,对两种区域文化精神的差别及其成因进行了深入的探析。越文化精神上下几千年,一直绵延至今,这本身就证明了它的存在价值。改革开放三十余年,越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表明了这种文化精神对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也表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进行不断地建构。
展开
精彩书摘
    从事越文化精神研究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就其数量而言并不多,主要有文化精神、区域文化、区域文化精神和群体人格等,但每一个概念都存在若干不同甚或相反的解释,有不少亟待解答的问题。譬如,文化精神的内涵是指优秀、积极的精神品质,还是指所有精神品质的总和?区域文化精神的特殊性,是指精神品质的独特性,还是共有的精神品质在存在或表现方式上的与众不同,抑或兼而有之?在文化交往日益频繁的条件下,群体人格是否存在,如果存在,以何种方式存在和被认识?显然,此类问题对于开展越文化精神的学术研究,是无法回避的,必须给予明确的解答。
    (一)文化精神
    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任何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神。一般而言,文化精神的主体是民族,它与民族精神是同一的。然而,对于许多民族来讲,由于其成员分布的地域差异性,以及彼此交往的有限性等原因,事实上内部都存在着有所区别的区域文化。所以,文化精神的主体也可以是同一民族中不同地域的人群共同体。在由多个民族融合而成的现代民族中,这种情况表现得比较明显。
    无论文化精神的主体是一个民族或同一民族中不同地域的人群共同体,文化精神都是一种“形而上”的、弥散在人们生产生活的一切方面、一切过程和一切结果中的存在物。这种存在方式增加了它的不确定性,给人们的认识造成了巨大困难。因此,解读“文化精神”,必须采取分析的态度。
    首先要明确“文化”的含义。在各国语言中,经久不衰且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就是“文化”。溯其语源,开始是出于意为“耕作”的拉丁文Cultura,指土地的开垦及植物的栽培。后来,文化主要被理解为对人的身体、精神,特别是艺术、道德能力和天赋的培养,是人为了完善自己的本性而增补的知识。18世纪以后,文化一词演变为四种基本意义:个人素养,整个人类的知识,思想品质的修养,艺术、学术作品的汇集,并被引申用来指称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展开
目录
导论  基本范畴与建构原则
一、越文化精神研究的基本概念
(一)文化精神
(二)区域文化
(三)区域文化精神
(四)群体人格
二、越文化精神的建构原则和路径
(一)建构原则
(二)路径
第一章  越文化精神的载体
一、一般群体人格
(一)行为模式
(二)观念模式
(三)情感模式
二、特殊群体人格
(一)绍兴师爷人格
(二)绍兴名士人格
第二章  越文化精神的内涵
一、足智而寡勇
二、事功而疏情
三、进取而崇稳
四、求新而务实
五、因循而权变
六、隐忍而慷慨
七、精明而内敛
第三章  越文化精神的嬗变
一、先秦时期:萌发与雏形
(一)神话传说时代
(二)越国时期
二、秦汉至东晋时期:断裂与转型
(一)越文化精神的断裂
(二)越文化精神的转型
三、隋唐至明清时期:发展与成熟
(一)民族同化与包容精神
(二)生态改善与抗争精神
(三)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与务实精神
(四)文学艺术与求新精神
(五)耕读之风与尚智精神
(六)佛教世俗化与隐忍精神
(七)阳明心学与主体精神
(八)文化精神的定型
四、近现代:觉醒与创新
(一)太平天国运动与革命精神启蒙
(二)辛亥革命与慷慨精神弘扬
(三)改革开放与“胆剑精神”培育
第四章  越文化与秦文化之精神比较
一、秦文化精神
(一)秦文化概述
(二)陕西群体人格
(三)秦文化精神的基本特质
二、两种文化精神的相似性
(一)两种区域文化的相似点
(二)两种区域文化精神的相似点
(三)相似性的原因
三、两种文化精神的区别
(一)两种区域文化的差异
(二)两种文区域化精神的主要差异点
(三)相异性的原因
第五章  越文化精神的价值
一、越文化精神的当代境遇
(一)生存境遇
(二)越文化精神的优势
(三)历史局限性
二、当代越文化精神的培育
(一)基本依据
(二)目标
(三)基本途径
附录  关于越文化精神的民俗学印证
一、传说故事
二、越地谚语
三、风俗习惯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