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韩国学:理论与方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0742090
  • 作      者:
    (韩)林荧泽著
  • 出 版 社 :
    山东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韩国学:理论与方法》是《山东大学韩国学院韩国学术名著译丛》之一的《韩国学——理论与方法》分册,书中包括了:高丽文人在大元帝国时代下的世界经历、以“士”的自我觉醒为依据的文学逻辑、燕岩的主体意识和“燕行”等内容。
    《韩国学:理论与方法》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韩国学是什么
国学的成立过程和对实学的认识
1.1900年,新旧学的交替与实学的复活
2.1930年,朝鲜学运动与实学的再发现
3.国学的现状和其科学性问题
韩国文化的历史认识逻辑——从东亚传统及与近代世界的关联出发
1.历史圈中的东亚世界
2.东亚世界里的文明概念
3.跨进近代世界的过程
4.近代世界进程中所提出的文明论
5.殖民地时期韩国文化的认识问题
6.结语
高丽末期文人知识层的东人意识和文明意识——关于牧隐文学的逻辑和性质
1.14世纪的历史转折
2.高丽文人在大元帝国时代下的世界经历
3.处于文明交替期的东人意识和文明意识
4.以“士”的自我觉醒为依据的文学逻辑
5.对于牧隐文学的评价问题
6.结语

第二部分  实学:内与外的认识
实事求是的治学传统与开化思想
1.实事求是的现实意义及其课题
2.救弊的实事求是与考古的实事求是
3.向“适用现实的实事求是”转变
4.格致的实事求是
5.开化思想的实事求是
朴趾源的主体意识和世界认识——分析《热河日记》的视角
1.《热河日记》的研究方向
2.燕岩的主体意识和“燕行”
3.“燕行”的姿态
4.北学以及对天下大势的展望
5.主题的表现手法
6.结语
洪大容的《医山问答》——“虚”与“实”的意义及其散文的性质
1.论议的焦点
2.虚子和实翁——对立形象的意义
3.《医山问答》的逻辑构成与主题
4.结语
实学者们的日本观与实学
1.实学的概念与中国观
2.17、18世纪的韩日关系与通信使节团
3.燕岩学派对日本技术文明的认识
4.星湖学派的对日外交论
5.丁若镛与日本文人的理性对话
6.实学的普遍性与其世界史意义的展望
19世纪经学对西学的应对——以丁若镛和沈大允为例
1.经学的时代意义
2.丁若镛经学——慎独理论
3.沈大允经学一福利思想
4.结语

第三部分  从文艺史的角度看社会:政治,美学
18世纪艺术史的视角——《柳遇春传》解读
1.《柳遇春传》中与艺术史相关的问题
2.18世纪的京城艺人
3.实学派文人的音乐趣味
4.艺术人的觉悟和矛盾
5.结语
李朝末期知识层的分化与文学的戏作化倾向——金笠研究序说
1.序言
2.传统汉文学中的戏作
3.知识层的分化和流落
4.戏作的产生及其风格
5.结语
朴趾源的认识论与美意识
1.重新闭上眼睛
2.不是用耳倾听,而是用心聆听
3.用释迦如来的慧眼
4.认识方法的现实性与相对性
5.形象认识的理论
6.“真知”与“实践”
7.结语
丁若镛民主政治思想的理论与现实基础——解析《汤论》、《原牧》
1.问题的提出
2.《汤论》和《原牧》的构成及主旨
3.历史理论根源
4.人学根源
5.现实基础
6.结语

第四部分  教育和学问之路的探索
16世纪士林的学堂创设——以牛溪书室和隐屏精舍为例
1.序言
2.士林的乡居与学堂
3.牛溪书室和隐屏精舍
4.两学堂的教育内容与性质
5.结语
权得己的经学——解析《论·孟僭疑》
1.《论·孟僭疑》
2.其说经的方法
3.对“仁”和“义”的解释
4.“求是”与“守、变”的逻辑
5.有关“放伐”的论述及面对政治现实的姿态
6.经学史、思想史的地位
丁若镛流配康津期间的教育活动及其成果
1.问题的提出
2.茶山流配期间的生活及茶信契
3.康津时期弟子留下的成果
4.茶山学团的性质及后来
国文学:做什么,怎么做
1.国文学的现状
2.确立国文学的姿态以及现代的任务
3.在学问研究的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