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广州,有名有姓、有年代可考的古桥梁,就有六十二座之多。无名无姓的小桥,那更是数不胜数了。较著名的还有清风桥、帅武桥、白沙湖桥、万福桥、青云桥、宾日桥、王孙桥、探花桥、玉带桥、东堤桥、迎恩桥、永安桥、镇龙桥、银锭桥、驷马桥……<br> 这些名字,总会在我眼前勾勒出这样一幅画面:风和日丽之际,三五成群的妇女,在涌边一边浣衣一边笑闹;卖花小贩挑着担子从桥上经过,清淡的花香顺流而下,飘满河涌;昼家的小船荡着双桨,悠然划过桥洞……清代有一首《羊城竹枝词》写道:“水绕重城俨画图,风流应不让姑苏”,也可视为广州水城的一个美丽侧影吧。<br> 然而,在繁嚣的现代大都市中,愈来愈高密度的人居环境,造成大部分河涌的污染,已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那些如诗如画的景象,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2008年,广州市政府宣布全面启动东濠涌片区的改造工程,改造规划范围为东风路起至珠江口段,改造后的东濠涌,将定位为旧城中心地区的新景观带。<br> 看到这个消息后,我脑海里马上浮现出越秀桥的影子。因为在所有老桥中,我最熟悉的就是越秀桥了。<br> 几十年前,我每天都要从东濠涌边经过。那些在低矮简陋的棚屋前穿着黑色莨纱衣服忙碌的妇人,趴在地上“射波子”的男孩,跳橡皮筋的女孩,悠闲地抽水烟的老人,卖桐油灰的小贩,一直留在了我的记忆之中,不时在梦中闪现。<br> 东濠涌边最常见的场景是:每天听着相同的炒菜声音,从家家户户传出;每天都碰上有人生炉子,浓烟呛得我眼泪直流;每天都听见有人吵架。家家户户门前,不是晒着木棉花,就是晒着鸡鸭鹅毛。傍水人家的日子,过得平淡而琐碎,今天永远是昨天的重复。<br> 我还记得有一只黄色的肥猫,总是趴在屋顶上,懒洋洋地盯着我,无论我朝它挥手、跺脚、学老鼠叫,它的表情都像佛门弟子一样四大皆空。令人不能不叹服,这个老江湖的修为,已达到化境了。涌里常有人下网捞鱼。缓缓流淌的涌水虽不算清,也不算浊。大鱼没有,小鱼小虾总会有一些的。一个身材瘦小的女孩,把洗净的衣服一件件晾起来。每当那个捕鱼佬收网时,她也会好奇地探头张望一下,看看他有没有收获——如果一无所获,小女孩的脸上便会掠过一丝顽皮的微笑。<br> 夕阳西下,暮霭沉沉。生炉子的青烟愈发毫无节制地弥漫着,飘满河涌,顺流而下。我听见有人猛烈地咳嗽。不知从哪间棚屋又传出打骂小孩的声音,拉高胡的声音,远远近近有些鸡啼声,狗吠声,啪嗒啪嗒的木屐声,还有潺潺的水声……<br> 这就是我孩童时代的东濠涌。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