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之有志,始于南朝梁新安太守萧几所撰的《新安山水记》。自唐宋以降,徽州人文鹊起,学者辈出,号称“自井邑田野以至远山深谷,莫不有学、有师、有书史之藏”(赵访《商山书院学田记》),被视为“东南邹鲁”、“文献之邦”。而在徽州文献中,方志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千余年来,徽州成为我国历史上修志发达地区之一。徽州方志既有地区性、综合性、资料性等方志共性,也有连续性、理论化等个性特点。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徽州历史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徽学”兴起,学者开始注重对徽州传统方志的利用与研究,但虽有尝试,而无深入。迄今为止,尚无一部系统、深入研究徽州方志的作品问世。这既与徽州方志的应有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不相称,亦成为学界期待填补的徽学研究之空白领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