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南京通史.六朝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185642
  • 作      者:
    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
  • 出 版 社 :
    南京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南京市委、市政府一直致力于传统历史文化的保护发掘和开发利用,不遗余力地还原古都历史文化风貌,保护传统神韵精髓,南京厚重的历史文化在发掘保护中发扬光大,在历代传承中与时俱进。市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全市上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总目标,扎实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深入实施“文化南京”战略,全力构建历史文化名城优势凸显、南京地域烙印鲜明的特色文化,使之成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支撑。
  为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展示南京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世人了解南京、研究南京,进而利用、开发南京的历史文化资源提供帮助,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在宁高校和社科院等部门的专家学者,编撰一部全面反映南京历史的大型学术专著《南京通史》。其中,承载南京古代城市发展史上第一个辉煌时期的《南京通史·六朝卷》将首先面市。该书对六朝时期南京的城市建设、行政区划、对外交流、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等方面都作了翔实论述,全面生动再现了六朝南京的繁华胜景,广泛深度解读了六朝南京的辉煌成就,可谓是了解六朝南京的一部百科全书,填补了该研究领域的空白。《南京通史·六朝卷》的编撰出版,对今天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充分激发爱我中华、爱我江苏、爱我南京的热情,切实增强建设“文化南京”的历史紧迫感和责任感大有裨益。希冀广大读者能从此卷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南京通史·六朝卷》的编撰出版,是值得载人南京文化建设史册的一件大事。此书行将付梓,余欣然命笔为序,并对为此书编撰、出版作过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致以谢忱!
展开
精彩书摘
  从孙吴兴起的轨迹来看,孙吴最初以会稽为根据地,拓地江东,曾经一度定都吴(今苏州,200~207年)。建安十三年(208年),北方曹操消灭刘表,占据荆州后,企图灭吴,完成统一霸业。曹操声称他治水军80万,要与孙权“会猎”于吴。面对这种严峻形势,孙权只有凭借长江天堑,发挥其水军优势,联合中游新败的刘备,方能与曹操相抗衡。这样,吴就显得位置偏僻,于战于守,均为不利。在这种情形下,孙权移镇京口(今镇江,208~210年),“固山为垒,缘江为境”②,修筑京口城。
  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建安十六年(211年),孙权又将治所由京口迁到秣陵(今南京)。次年,在楚国金陵邑旧址修筑石头城,以资守御,并改秣陵为建业。此后,由于刘备进据益州后,仍占据荆州,形势严峻,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移屯公安。公元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建立魏国;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汉国。随后,孙权又徙镇于鄂,筑城守卫,改其名为武昌(今湖北鄂州)。孙吴黄武元年(222年),刘备为夺回荆州,率军与吴国军队战于夷陵犹亭,大败而回。次年,刘备死,诸葛亮当政,采取了对内整治益州、对外结交孙吴的国策③。蜀汉国策的调整,带来了荆州前线局势的缓和。黄龙元年(229年)四月,孙权于武昌称帝。然而,由于武昌处于长江中游,远离立国的根本之地,而建业地理环境优越,北濒大江,南阻秦淮,东有钟山,西有石头山;同时距离吴国境内最富裕的三吴地区较近,军国所需供应方便;能够满足南北世家大族的思乡愿望;此外,建业河道纵横,便于操练水军。在这种情况下,孙权权衡利弊后,决定放弃已经经营达8年之久、城郭宫室齐全的武昌,于同年九月迁都尚无城郭宫室的建业。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孙吴定都建业
第一节 孙氏割据江东
第二节 孙吴定都建业的过程
第三节 建业定都的条件
第四节 建业城的创建

第二章 东晋南朝仍都建康(上)
第一节 孙吴灭亡后的江东形势
第二节 侨吴结合的东晋政权
第三节 宋齐梁陈的递嬗与南朝政权的江东化
第四节 东晋南朝仍都建康的原因

第三章 东晋南朝仍都建康(下)
第一节 建设期的建康——东晋、宋、齐
第二节 由盛转衰时期的建康——梁
第三节 恢复期的建康——陈
第四节 六朝建康城市建设的影响

第四章 建康地方行政区划与州郡县城
第一节 地方行政区划
第二节 侨置制度与侨州郡县
第三节 州城、郡城与县城

第五章 建康水陆交通与经济基础
第一节 陆路交通
第二节 水路交通
第三节 首都财富的来源
第四节 农田水利
第五节 商业

第六章 建康的园林、住宅与寺庙
第一节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与寺庙园林
第二节 居民构成与住宅分布
第三节 寺庙的构成、数量与分布

第七章 建康的社会生活与风俗
第一节 语言状况
第二节 服饰与饮食
第三节 居室布置与车船舆乘
第四节 婚姻与丧葬
第五节 鬼神崇拜
第六节 岁时节俗与娱乐活动

第八章 六朝政权与域内诸政权的关系
第一节 孙吴与曹魏、蜀汉的关系
第二节 孙吴与夷洲的关系
第三节 东晋与十六国的关系
第四节 南朝与北朝的关系

第九章 六朝政权与域外诸国的交往
第一节 与日本的交往
第二节 与朝鲜半岛的交往
第三节 与南亚、西亚及欧洲的交往
第四节 与南海诸国的交往

第十章 建康的思想文化
第一节 佛教和道教
第二节 儒学、经学与玄学
第三节 文学与史学
第四节 图书目录学
第五节 书法、绘画与雕塑
第六节 官私教育

第十一章 建康的科学技术
第一节 科学成就
第二节 技术进步
结束语
附录
20世纪以来的重要考古发现
六朝皇帝简表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