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桥地处黄浦江南岸,上海市西南,位于奉贤中心偏西方位(东经121度27分,北纬30度56分),距市中心35公里,清雍正四年(1726年)始设县治于此,新中国建立之后,为中共奉贤县委和奉贤县人民政府所在地,2001年奉贤撤县设区,仍为区委、区政府所在地,辖区内有17个行政村,2个社区办事处,2个街道办事处,39个居委会,区域面积1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7万人,是奉贤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之中心,黄浦江南岸的名镇,列入上海市2010年国际大都市中心辅城总体规划的南上海滨海新城。
南桥之所以为名镇,源于她古老的历史。南桥又名南梁,昔时有桥名“南桥”,因桥得名,成市于唐朝末年,历经唐、宋、元、明,至清雍正年间,均属华亭县境。清雍正四年(1726年),奉贤从华亭析出建县,县署就设于镇西真道院,雍正九年(1731年),迁治青村所城(今奉城),1912年又复迁南桥至今,如此算来,南桥设为县治已有逾百年历史。据史料记载,唐代起,南桥就有手工业,当地农民利用竹木编制小型农家具,自产自销。至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有手工作坊数十家。元代时,南桥已设有商号,市场颇为繁荣,清末至解放,已有30种行业335家商号,其中又以鼎丰酱园为佼佼者。清同治三年(1864年),浙江海盐人萧氏,将莘庄萧鼎丰乳腐坊迁至南桥东街,三年后挤垮同行鼎和酱园,成为独家经营者,至抗战前,该厂已有酱作、乳腐作、酒作和酿作4个作坊、5家分店和1个驻沪“申庄”。年产烧酒25吨,土黄酒100吨,酱油500吨,乳腐9000甏。所产乳腐被誉为“进京乳腐”,驰名京津沪等地。
南桥之所以为名镇,还因为她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建国以后经济、文化与社会各项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