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与外国的交往,历史悠久。线路有两条,一条是陆路,另一条是海路。20世纪以前到美洲、非洲、大洋洲的国家,还没有航空路线,唯一的线路是靠漂洋过海的水路。靠陆路交往,崇山峻岭、浩瀚的戈壁沙漠的阻隔,困难重重,物资的运载量也非常有限。当航海术进步发展后,主要是靠跨海过洋的水路。由于多数是通过海洋与外国接触的,故称外国人为洋人。12世纪以后,即元、明两朝以后,把南海以西的海洋和地方称为西洋.后又把欧洲、美洲各国也包括在西洋之内。西方国家为西洋,西洋国家的人称为西洋人,简称为洋人。要过海才能与日本人交往,日本在我国东边,故称为东洋,称日本人为东洋人,这是清朝以后才出现的名词。有西洋,有东洋,那么有南洋吗?有。20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称亚洲的东南部为南洋,就是现在的东南亚。但南洋还有另外一个含义,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把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东南沿海省份也称为南洋,很容易与指东南亚的南洋混淆。而江苏省以北的河北、山东、辽宁沿海各省则称北洋。没有指外国的北洋,因为我国以北的西伯利亚在清朝时还是我国的领土,当时那里的居民也不算外国人。1943年才出现东南亚这个词。
我国与东南亚各国很早就有来往,司马迁的《史记》中已有记载,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日益便捷,与东南亚各国在外交、商业贸易、文化、宗教、移民等方面的关系不断广泛而密切.对东南亚各国的了解也就更多,我国的史籍都有记载,后来设有四夷或四裔篇,所谓四夷或四裔,指的是周边的民族和国家,其中包括东南亚各国。出使东南亚国家的使臣回国后,将他们的见闻写成书,流传下来,如元朝周达观著的《真腊风土记》,明朝马欢写的《瀛涯胜览》、费信撰的《星槎胜览》等,还有不少书,在此不一一赘述。这些内容极其丰富的书籍,不仅是我国研究东南亚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东南亚各国研究本国历史不可缺少的资料。
20世纪末以来,我国与东南亚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广泛、密切。这就需要沟通和相互了解。语言文字是互相沟通和了解的工具。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是国家外国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广西东南亚非通用语种翻译人才培养基地,肩负着培养东南亚国家语言翻译人才的重任。此外,学校还培养复合型的研究人才。外国语学院于1964年创办至今,已向各条战线输送了大批不同语种的人才,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辱使命,工作出色。但是,到学校深造的青年毕竟是有限的,而想了解、研究东南亚的人士日益增多,为满足各界人士的需要,我们决定出版《东南亚研究从书》。供社会各界人士参考使用。
第四节 两个不同的哀牢
19世纪,西方学者捕风捉影说泰国泰族(也包括老挝佬族)是从南诏迁徙来的,向上延伸是哀牢。退一万步来说,若哀牢人是佬人和泰人的祖先,哀牢人的分布已到达中缅边境,当时与哀牢人相邻的是掸人。现在中外学者几乎一致认为,掸人也是泰人的先民,我们姑且同意这种说法,那么问题来了。13世纪以前,中国与缅甸的国界模糊不清,14世纪以后有了一个大致的国界,到了近现代中缅边界有一段还是未定界,到了1960年11月-1961年7月,中缅双方联合勘界,立了永久性国界界桩。我们知道,我国的傣族、泰国的泰族、老挝的佬族、缅甸的掸族在语言、习俗、文字(都是巴利文,但又不同)、信仰上相同或相近,打比喻的话,他们是孪生兄弟。既然哀牢人与掸人的关系如此密切,居住地是连成一片的,从历史记载来看,那时还没有国界,就是有也是模糊的,为什么没有交往的记载,这岂不是咄咄怪事。按民族的发展规律来说,有一种模式是,古代是一个人们共同体,随着岁月的推移,从一个人们共同体分化成几个人们共同体。那么越古关系越密切,甚至是一个。哀牢和掸既然有那么亲密的关系,那时为什么分成两个不同的人们共同体呢?另外,我们知道,我国壮侗语族的壮族、布依族、傣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水族、黎族8个民族,越南的泰族、岱族、依族、布依族、热依族、泐族、佬族、山斋族、拉基族、布标族10个民族,与老挝的佬族有亲缘关系,犹如亲兄弟姊妹一样,都没有说他们的先民是哀牢。打一个比喻,上述19个民族,都是一个母亲生出来的,唯独老挝的佬族认为哀牢是他们的祖先,而其他兄妹却没有这样的认识,这是很值得思考的。从哀牢人的穿鼻习俗、语言、哀牢一词的使用状况、信仰等分析,古代永昌郡的哀牢人不是今天老挝佬人的先民,哀牢人的后裔是克伦人中的唐都人,唐代以后逐渐迁徙到今天的缅甸和泰国边境。云南的哀牢与老挝的哀牢名字虽然相同,但没有继承的关系,实质并不同。
哀牢人和克伦人都有穿鼻的习俗。克伦人迁入缅甸的时间与哀牢人在云南消失的时间基本吻合。哀牢人原住在哀牢山(今云南省保山一带),有的学者认为,克伦人原在西藏,也有学者认为出自古氐羌族,大体来说,方位和方向是基本相同的。由此观之,克伦人极可能是由哀牢人演化而来的。
泰国学者素察·蒲媚波里叻对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研究了二十多年,在他所著的《探索泰族的历史》一书中用专章论述了哀牢是否为泰族、佬族的先民问题,他认为哀牢与今天的泰族、佬族没有传承关系。哀牢发展后成为今天的白族。①
我们知道,老挝佬语与我国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仫佬族、毛南族的语言相同或相近,如果说老挝佬族是从哀牢发展而来的,那么问题来了,壮族、布依族等民族不在哀牢范围内,从古至今他们没有讲过其祖先是哀牢人,这就不能自圆其说了。
……
第一章 老挝的民族与古代老挝
第一节 多民族的老挝
第二节 汉文史籍中的老挝
第三节 哀牢、盆蛮、老挝、南掌
第四节 越南汉文文献中的老挝
第二章 云南的哀牢与老挝的哀牢辨析
第一节 历史中的记载
第二节 哀牢人的语言与习俗
第三节 老挝的哀牢及佬族起源
第四节 两个不同的哀牢
第三章 老挝的原住居民
第一节 中外学者对老挝原住居民的观点
第二节 老挝的原住居民
第四章 壮语、佬语的语言比较
第一节 壮语与佬语的异同
第二节 壮语与佬语中的文化
一、农业
二、饲养业
三、制陶业
四、捕捞业
五、冶铁业
六、狩猎业
七、纺织工艺
八、日常用品
九、干栏房及其构造
十、商业活动
十一、人体学科
十二、医学术
第五章 壮族和佬族民间故事的比较
第一节 题材内容相似的民间故事
第二节 产生和形成的时期
第三节 共同的文化根源
第六章 壮族与佬族的丧葬仪式比较
第一节 壮族与佬族的丧葬习俗
一、壮族与佬族的概况
二、丧葬习俗
第二节 壮族与佬族的丧葬比较
一、丧葬语言文化
二、丧葬功能
第二三节壮族与佬族丧葬的异同比较
一、不同点
二、相同点
……
第七章 “那珈”与“厄”信仰之比较
第八章 壮族与佬族亲属关系的比较
第九章 乡村社会结构的比较
第十章 文化渊源与中老关系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佬族民间流传的“厄”故事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