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大家庭知识读本:撒拉族》:
三、近代的撒拉族
(一)同治年间撒拉族人民的反抗斗争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因此,反帝反封建就成为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撒拉族人民和全国人民一起,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了长期斗争。
乾隆四十六年起义失败后,撒拉族人民并没有屈服,仍不断起来反抗清朝的压迫和统治,特别是咸丰年间,他们的斗争更是此伏彼起。在循化和巴燕戎格的撒拉族聚居区,都先后爆发了围攻厅城、杀死官吏的武装抗清事件。
1.咸丰元年(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掀起了中国历史上一次巨大的农民革命高潮
清朝政府为了镇压革命,在西北地区对各少数民族的黑暗统治和民族压迫更为沉重了。
同治元年(1862年),在太平军扶王陈得才会同捻军首领张乐行率军进攻关中的影响下,陕西回民首先崛起。继而甘、宁、青地区的回、撒拉、东乡等族人民,风起云涌,先后起而响应。由于参加大起义的群众多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往往称之为“西北回民起义”,这是太平天国革命的余波。不久,这些势力便汇集成以马化隆(以金积堡为中心)、马占鳌(以河州为中心)、马文义(以西宁为中心),马文禄(以肃州为中心)为首的四股反清巨流。
同治三年(1864年)以后,起义队伍在丹噶尔(湟源)、碾伯(乐都)等地不断与清军进行战斗,反清队伍势力益大。这年五月,起义军又一次攻占了循化厅城。同治四年(1865年)攻占大通城和巴暖营,两围丹噶尔。同治五年(1866年)再次攻占大通城。六年(1867年)攻占贵德厅城。清朝统治者对之实行武力镇压,“硬攻”不下,从同治五年即改用“招降”的办法来软化,但也未奏效。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全国革命趋于低潮,在客观上对西北回民起义的斗争形势有很大影响。一方面影响了起义队伍的斗志;另一方面这时清廷已能够抽出手来专事镇压西北的回民起义了。同治六年(1867年)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左宗棠到西北后,制定“三路平回”之策,集中力量次第进攻各支起义队伍。左宗棠在剿杀西北各族起义人民的过程中,得到帝国主义国家在军饷和武器上的援助。这再一次说明帝国主义是和清朝封建统治者紧密勾结在一起的,是各族人民共同的敌人。
同治九年(1870年),清军进攻金积堡,马文义和马桂源支援这里的反清队伍。
同治十年(1871年),金积堡失陷,不久马文义病逝,西宁反清队伍中一些动摇分子开始波动。这时,正值陕西回民领袖白彦虎等撤退至此,与他们会合,才又重新振作了起来。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