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中央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八路军、新四军从南北挺进江苏敌后,执行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开辟了苏南、苏北、苏中、淮南、淮北五个抗日根据地,在军事上取得胜利的同时,点燃了新民主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星星之火。抗日根据地与解放区的新民主主义现代化建设涉及政权、农业、金融、工业、商业、邮电交通、文教诸方面,它是未来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最初形态。<br> 政权建设:<br> 抗日根据地在政权建设上,采取“三三制”原则,政权的基础是广泛的,“一切抗日人民,凡年在18岁以上的,不分阶级、性别、信仰,一律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用普选、直接选举产生各县民主政权,完成地方民主自治的基础”①。如淮海区第二届参议会参议员中,军队25人,地主士绅48人,工商业主15人,教师22人,青年16人,妇女16人,工人16人,农民40人,船户2人,政府聘请29人(含地主士绅13人)。②有时为了抗战的需要,“不仅要实行三三制,在接敌区还要执行党的两面派政策”③。邹韬奋曾评价江苏的民主政权建设:“过去十年来从事民主运动,今天才在实际中看到了真正的民主政治。”④这是江苏新民主主义现代化政权建设的真实写照。<br> 农业:<br> 根据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土地政策,随着政治军事环境的改变,江苏各根据地先后开展了“二五减租”和土地改革。<br> 1940年至1943年,根据地主要实行的是“二五减租、分半减息”,有100多万农民从中受益。抗战胜利后,苏北、苏中根据地实行了没收地主土地,将其分配给农民的土改政策,有620万到930万人分得990万亩到1398万亩土地。后由于军事战略转移的影响,苏中、苏北解放区土改曾出现反复。1947年又进行了土改复查。1949年初实现了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r> 江苏各根据地都开展了以发展互助合作为动力的大生产运动。<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