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伐前的准备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一分为三,把持着北京政局,拒绝恢复约法,全国陷入军阀割据状态。打倒北洋军阀,实现全国统一也成为孙中山此后人生的最大宏愿。为此,他曾在1917年、1922年、1924年三次督师北伐,可惜都因条件缺乏,无果而终。特别是第二次的北伐,因为陈炯明的叛变而使孙中山遭受巨大打击,不仅使其革命事业遭受严重挫折,而且自己的以及夫人宋庆龄的人身安全都遭遇大祸。事变发生后,孙中山决定接受苏俄和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支持,确定了联俄联共之政策,改组国民党,允许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至此广东革命形势焕然一新,为此后国民政府的北伐打下了良好基础。
正当南方革命形势蓬勃发展的时候,北方政局发生了很大改变。1924年,北方爆发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将领冯玉祥临阵倒戈,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总统曹锟,联合奉系组织北京临时政府,并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孙中山乃毅然北上,途经天津抵达北京,全国舆论为之注目。可惜就在此时,孙中山不幸罹患肝癌,经治疗无效,于1925年3月12日逝世于北京。
早在孙中山确定“联俄容共”政策时,国民党内对此就意见不一,并逐步分裂成左右派。孙中山逝世后,这种斗争开始表面化。以蒋介石为首的右派不断制造事端,排挤中共在国民党内的影响力。从而为后来国共的分裂埋下了隐患。但此时国共都面临着完成孙中山北伐遗愿的历史重任,国共的斗争还暂时得到抑制。
1925年,革命军经过东征而扫荡了盘踞于广东东部的陈炯明残余势力,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同时实现了广东与广西的统一。北伐的条件逐步成熟。
本章主要讲述陈炯明叛变经过,联俄容共政策之形成,孙中山北上与逝世经过,孙中山逝世后的南方政局等方面的内容。关于两广统一问题,也关系北伐甚大。本丛书所涉及的传主白崇禧、潘宗武(均为桂系重要人物)对此述之甚详,相关内容已收录入《民国军阀》卷,此处从略。
口述者简介
马超俊(1886~1977),字星樵,广东台山人。国民党元老,擅长劳工运动,参与过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重大政治活动。与孙中山先生关系密切,亲历过孙中山北上与逝世全过程。
袁同畴(1901~1986),字梧江,湖南汝城人。1924年春到广州,加入国民党,黄埔军校成立后,历任军校办公厅中尉秘书,国民党黄埔军校特别党部第三届执行委员、第四届常务委员,黄埔军校校史编纂委员会总编纂。参加北伐战争,随军至汉口后转赴日本学习。1928年初回国,任国民党湖南省“清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党部执行委员,湖北省感化院院长,湘粤边“讨逆”民团总指挥,湖南省地方自治筹备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内政部简任秘书,国民政府考试院参事兼高等考试典试委员。
邓家彦(1883~1966),字孟硕,广西桂林人。早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任司法部判事、广西支部长。不久回国,在四川昌隆、成都等地借教书宣传反清革命,发展同盟会组织。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任临时参议院议员。袁世凯窃取临时大总统后,在上海创办《中华民报》,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一度被捕入狱。1914年夏留学美国,入哥伦比亚大学。1916年回国,参加讨袁护国战争。次年赴广州参加孙中山发动的护法战争。1921年任中国国民党广州特设办事处宣传部长、广西支部长。1924年1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一届候补中央委员。1926年在上海与马素等创办《独立周刊》。
周雍能(1895~1986),号静斋,江西省鄱阳县人。北伐期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分兼文书、电报两科科长,随军入湘赣。北伐军进入江西后,被委任为赣北财政处处长,筹措北伐军费,整理财政,同时担任九江海关监督兼江西交涉员,将九江英租界收回。1927年江西省政府成立,任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长。此后先后出任南京市财政局长、安徽省财政厅长、上海特别市政府秘书长等职。
展开
丛书是从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搜集、编撰的120余种民国时期名流硕彦的访谈录中,精心筛选,按专题分册辑录而成。所辑图书均系首次在大陆出版,可以说是继沈云龙主编的《中国近现代史资料》和台湾版《传记文学丛书》之后,有关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又一史料全、涉及面广、忆述人物关键、史料价值极高的大型系列读物。
——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秘书长 辛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