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年,农历庚子年,中国北方大地上发生了一场义和团掀起的反帝运动。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列强武装干涉的形势将清政府卷入了剿与抚、和与战的两难抉择中,如何处理好义和团事件和避免列强的武装干涉并保全清朝统治,是摆在当时最高统治集团断前的严峻问题。以端郡王载漪、大学士徐桐、协办人学上刚毅为代表的顽固派官僚,坚持招抚义和团,进而鼓动西太后“以拳御洋”;以许景澄、袁昶、徐用仪、立山、联元五大臣为代表的一部分官僚则主张镇压义和团,建议“剿拳和洋”。在举国狂热的排外浪潮中,五大臣在御前会议上勇于直谏,反对攻打外国驻清使馆,反对对外开战,究竟出于何种动机?而清政府又为什么在败局将定时处死五大臣?五人臣的“冤案”又是如何平反的?五大臣死后的历史影响如何?《穿越历史的忠奸之辨:庚子事变中"五大臣"被杀研究》运用传统史学办法并结合政治学、战争学、国际法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将五人臣被杀放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中,采取个案和群体结合、叙述和议论结合的方法,对五人臣被杀现象作细致的分析,并对五大臣的行为作客观的评价。为在民族危机严重的形势下理性引导民众的排外情绪,避免民族灾难的发生提供一个视角。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