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风沙掩埋的历史
三十六国何处寻?
“西域”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里面,是指中国西部的疆域。具体说是指阳关、玉门关以西,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到清朝乾隆年间,“西域”改名为“新疆”。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张骞西域归来以后,带回来了大量关于西域地理概貌、风土人情的信息。这时,中原才对西域有所了解。张骞的这些西域见闻多被记在了《史记》中。通过张骞带回的信息人们得知,西域以天山为界分别以农业和牧业为主。天山以北是广阔的草原,生活着很多游牧民族。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中,在罗布泊周围和塔里木河两岸有三十多个国家傍水而居。
这三十多个国家,到了东汉分成了五十多个。据《汉书·西域传》记载:“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这是文字记载中第一次提出“西域三十六国”一说。《汉书·西域传》中详细记载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的位置、都城、人口等情况。但是这五十多个国家中,哪些是“本三十六国”呢?《汉书·西域传》是依据班超的儿子班勇所写的《出行记》编写的。班勇两千多年前曾经在西域叱咤风云,但是他的《出行记》则早已失传,因此“本三十六国”都有哪些也无从知晓。许多专家试着给三十六国做出列表,都没有得到过一致的认可。
展开